首页 >  中国诗歌  >  有声诗歌  >

李白的《赠汪伦》是打油诗吗?

时间:2022-05-30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规则-----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作品----

李白乘舟将欲行 押韵

忽闻岸上踏歌声 押韵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押韵

【行:八庚(平)】【声:八庚】【情:八庚】

全诗平仄、押韵符合为标准古体诗。

起:交代人物(主人),将要做的事情。

承:将要出发时,听见岸上汪伦唱歌相送。

转:用眼前桃花潭之水,借喻。

结:由些可见李白和汪伦的友谊深厚,依依不舍送别时所产生的情感。

佳作流行千古。

 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有一部分诗作开始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是古体到近体间的过渡形式。

这首《赠汪伦》是不是打油诗,我们可以从诗词格律和遣词用句两个方面看,顺便也了解一下古体诗、近体诗和打油诗的不同。

首先,从诗词格律看。

古体诗和近体诗、打油诗都讲究押韵,但近体诗的韵需押平声的同一韵,还要求平仄、对仗。很多人认为古体诗比较自由,所以对平仄押韵没什么要求,其实这个理解不全面,实际上古体诗发展到东晋南北朝阶段后,已经有许多格律开始出现了,而且诗人已经普遍地比较喜爱这些在诗作中使用律句了,比如唐初王勃的那首有名的《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銮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虽然上半部分的韵和下半部分的韵不一样,但平仄是合律的,而且颈联是很漂亮的对仗句。而这些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唐以后诗人写古体诗的一个习惯了。

那我们再来看《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虽然全诗没有对仗句,不是格律诗,但是从平仄看,韵脚“行”、“声”、“平”都是平音,全诗的平仄也合律,怎么看呢,很简单,你去看每一句的第二四六字是不是平仄音交错,还有上下句和上下部分是否交错,就大概能判断是否合律。当然,要完全判断是否平仄合律,还有其他方面,比如不能三连平,这里就不详细谈论了。

而打油诗就基本上没有这方面的格律讲究了,所以从格律看,《赠汪伦》应属古体诗。

其次,从内容和用词看。

虽然没有规定说格律诗和古体诗一定要用怎样的词语,但写诗在我国的传统上是有文化内涵和审美方面的要求的。因为格律诗出现的时间比较晚,那时候文人士大夫集团已经形成而且占据社会和文化的中坚地位,所以格律诗的写作从一开始对于遣词用字就会要求比较典雅细致一些。如果你读惯传统古诗,每当看到现代人用格律写出的“老干体”诗,会觉得十分别扭。当然,像是发展到西昆派那种每一字一词都讲究用典的路数,也很容易让人觉得不胜其烦。

而古体诗因为其源头本就是从民间采风而来,所以会有很多比较平易简练的用词和意境。哪怕到了唐以后格律诗成风后,很多诗人如果要比较自在写意地表达一些情境时,也常会选择用古体诗。

而打油诗遣词用句和内容的最大特点,其实并不是用词平白,而是诙谐逗趣。其实说穿了,打油诗就是古代诗歌界的讲段子。

从这方面看,《赠汪伦》显然并不打算讲一个段子,而是要用一种很平白民歌小调的方式来表达对朋友的情感和感谢,应该算是一首古体诗。李白其实还有一首很有名的古体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听起来也过于平白,但你也不能就此归之于打油诗,它依然是一首古体诗。

一点愚见,希望您喜欢我的回答。

手打完毕,走过路过戳个赞点个关注呗~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形容哈尔滨的雪...
描写大雪的古诗词 描写大雪的古诗词 描写大雪的古诗词,相信大家无论是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各位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那么随着冬天的到来,大雪也接...
关于春节的古诗10首 关于春节的古诗10首有:《元日》、《田家元日》、《新年作》。 1、《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疃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赏析:森樱孙...
推荐阅读
  • 李白哪些诗句写到了桃花,能不能说说写桃花的原因、目的和效果 2022-07-13
  • 描写笛声的诗句 2022-08-19
  • 现代诗歌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赏析诗歌高度凝练的语言? 2022-06-18
  • 李白的《赠汪伦》是打油诗吗? 2022-05-30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