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体诗中的平仄格律有多大价值?有取消的必要吗?
本人认为,旧体的平仄与格律不是取消,而是要进行改良,在头条上每天都有很多诗词发表,水平自然有高有㡳,但我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不管这首诗的意境如何,遣词造句是否精炼,是否有美感,只看是否合符格律,只要有一字出律,马上就会被骂的体无完肤。他们捧着格律这把上尚宝剑,逐字逐句去查,要至作者于死地而后快。
纵观前史,诗坛上那些文豪们留下的千古佳作,若按现在的格律与平仄去核定的话,究竟是不是合符格律,可能没人敢回答,也没人去省核,因为格律是现代人按照古体裁推定的,古.代没有拼音与声调。所以也无平仄之说。
何为旧体诗,何.为律诗,也是现代人划定的,比喻唐宋以前的诗歌,它究竟属于那种体载,并无明确的界定,虽然如此,我们又何必咬住平仄不放呢?
古诗词至所以流传至今,并非是它严谨的格律,而是它的优美的文字和不俗的意境,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把读者带进他.的意境中去,从而又能留下想象空间。
头条那些所谓的名家,写出的律诗.,都合符平仄,在下面打平平仄仄之内的注解,于是乎,便赢得一片喝彩,在看诗评,除了说某某老师大作拜读,某某老师好诗之外,别无他语。
但诗好在那里?怎么个好法?那句打动了你?这首诗表达了什么?却没有只言片语。因为这样.的诗本身毫无意境而言,当然也就无从说起。
现代人生活的环境,思想与语言与古代人.不同,但古诗词却又美幻绝伦,如何将古诗词传承.下去,将其.发扬光大,是我们当前最大的难题。
如果只沉浸在平仄与格律之中,那么诗词可能会因此而停滞不前,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襟锢,作者思路,因为你在遣造句时必须考虑每.个字是否合符平仄,有一字出律,便要整句推翻从来,甚至整首诗都要从新排列,或者生拉硬拽的换上一个合符平仄.的字,从而改变作者原来的意境。
任何东西都不是一尘不变的,经典也一样,比喻国粹京剧,在九十年代末,进行改革,以前的京剧的乐器只两种,二胡和唢呐,后来加进电.子声乐,以及唱啌和舞姿.,也螎于了现代元素,但却保留原有的韵味,受到观众的欢迎。
.旧体诗词的格.律为.何不能进行改.革呢?在保留它的韵味的同时,放宽平仄的约束,将其发扬光大,让作者放开思路,诗词将.迎来辉煌的.明天
我认为.
旧体诗中的平仄格律像古文言文一样,没有取消的必要,但今人写文章不一定要按文言文的形式写,写诗不一定要写成律诗,写对联不一定要讲古代平仄。我们要与时俱进,不能死搬硬套,抱残守缺。
旧体诗和文言文用于欣赏与研究之用,像古代文物一样,并无实用价值。况且古代读音与现代的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异,用平仄来约束今人写诗写对联,那是天方夜潭。
今人写诗只要意境很好,读起来不拗口、顺畅就好。写对联讲究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境相符,上下联不同字且字数相等。有工对,宽对,趣对,拆字、合字对,流水对,回文对等。不拘一格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