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动物共存的古诗?
时间:2023-08-04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有在唐代,白居易曾写有一首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其中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的名句
这里的草指的是天然生长的植物,与动物共存于古代自然世界之中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不少反映人与动物共存的诗歌和故事,例如《三字经》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鹊桥仙》的牛、马、羊、狗、猴等动物都有扮演者,还有《白兔记》等寓言故事
这些文学作品中体现了人与动物紧密交织的生态关系,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形容人与动物和谐共存: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以下是一首关于人与动物和谐共存的古诗:
鸡犬过霜晨,
浅浅池塘春。
梦里翠微路,
白云如故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旭所作,题为《春日》。诗中描述了人与动物在春天里和谐共存的美好场景。其中,“鸡犬过霜晨”指的是清晨的时候,鸡鸣狗叫,一片热闹的景象;“浅浅池塘春”则是指春天的池塘里生机勃勃,水草轻摇,浅浅的池塘里有着各种生物。诗人通过描绘这样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人与动物和谐共存的向往。
共 0 条评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