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诗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小学诗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 #诗词鉴赏# 导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下面就和 一起来欣赏下这首诗词,欢迎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赏析】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伏裤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扩展阅读:李白的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缺脊简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为“大李杜”。
李白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等。
李白不仅文采斐然,其剑术亦是十分高明。他“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造诣非同一般。李白的诗,裴F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合称唐代三绝。虽然“三绝”中没有李白的剑术,但其剑术之高却仅位于裴F之下,居唐朝第二。
扩展阅读:李白的人物评价
杜甫:“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
辛弃疾:“当年宫殿赋昭阳,岂信人间过夜郎。明月入江依旧好,青山埋骨至今香。不寻饭颗山头伴,却趁汨罗江上狂。定要骑鲸归汗漫,故来濯足戏沧浪。”(《忆李白》)
杜甫:“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
贺知章:“谪仙”(《本事诗》)。
魏颢:“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许多文人都对李白有着很高的评价。
苏轼:“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书黄子思诗集后》)
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
唐朝文宗野磨御封李白的诗歌、裴F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
白居易:“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杨升庵:李太白为古今诗圣。(《周受庵诗选序》)
毛主席诗词黄鹤楼全解
菩萨蛮・黄鹤楼 (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埋镇缓逐浪高!
毛主席写这首词的时候,中国革命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茫茫九派流中国”:茫茫,渺无边际,形容长江水势宽阔而迷茫。九派,是指长江有很多支流,九,是虚指,表示有很多。全句意为渺无边际的长江水,流贯在中国的大地上。
“沉沉一线穿南北”:沉沉,深远的样子,形容铁路向远方伸展。一线,指的是京广铁路。全句意为漫长深远的铁路线贯通连接了祖国的南北方。
“烟雨莽苍苍”:烟雨,指的是细如烟雾,迷茫一片的春雨。全句是借迷茫的烟雨笼罩武汉三镇,形容1927年春季的反革命政治空气弥漫着中国的大地。当时,帝国主义、反动军阀、国民党反动派互相勾结,武汉三镇风雨飘摇,革命形势万分危急。
“龟蛇锁大江”:龟蛇,指的是汉阳的龟山和武昌的蛇山,两山隔水相对,夹扼着长江,好象要把滚滚的巨流也封锁起来。全旅明句借此象征当时的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受到反革命势力和我党右倾机会主义者的猖狂打击和镇压。
“黄鹤知何去”:黄鹤,即黄鹄,此处借指假革命的口号和誓言是一种美丽而虚无缥缈的东西。
“剩有游人处”:意为黄鹤飞走了,此地只剩下供人游览观赏的黄鹤楼,这是象征当时的武汉已经处在反革命的风雨飘摇之中,毫无革命的勃勃生气。
“把酒酹滔滔”:把酒,端着酒杯;酹,祝祭时以酒洒地;滔滔,滚滚流动的样子,此处代指江水。全句意为端着酒杯洒向滔滔江水,面对中国革命的严重危机,百感交集,凝望着喧哮奔腾的长江冲破龟蛇两山的阻碍封锁,联想到工农革命的浪潮势不可挡,坚信革命斗争一定会继续向前发展。
“心潮逐浪高”:心潮,心中的激情犹如弯模潮水。全句意为心潮激荡,好象追逐长江巨浪一样,一浪高过一浪。毛主席想到革命潮流如长江波浪,心情激动万分,心潮与浪潮共高,不仅表现了毛主席对革命严重危机的无比焦虑与激动,更是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渴求投身于新的改天换地的战斗的伟大抱负和急切愿望。
毛主席诗词
《菩萨蛮・黄鹤楼》赏析
梁鹤秀
1927年春,伟大领袖毛主席登临黄鹤楼,写下了不朽的词作《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毛主席写这首词的时候,中国革命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1927年4月12日,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公开叛变革命,对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一连串的大规模血腥镇压。4月15日,广东的国民党反动派李济王等,也采取了同样的反革命行动。4月25日,蒋介石调动皖北等军队威胁武汉,使武汉处在反革命的四面包围之中。
此时,毛主席在武汉领导讲习所的学员对蒋介石为代表的一切反动派进行反击,强烈要求惩办蒋介石。4月2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在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集团的操纵把持下,剥夺了毛主席在大会上的表决权。毛主席提出的加紧组织领导工农运动和工农革命武装,建立农村革命政权,以挽救革命等正确提案,都被无理拒绝提交大会讨论。党的五大对陈独秀的投降主义危害性缺少深刻的认识,陈独秀在党的五大仍然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毛主席挥毫写下了《菩萨蛮・黄鹤楼》这首词,抒发自己的情感。
我没到过黄鹤楼,但有关黄鹤楼的传说听了不少。黄鹤楼的旧址在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处,背依蛇山,面对长江,为旧时游览胜地,1955年因修筑武汉长江大桥而拆除,现在的黄鹤楼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重建。
传说古代有仙人曾乘黄鹤在此休息,黄鹤楼因此而得名。象这样的传说,在唐代以前已经广为流传,文人墨客喜欢在此吟咏诗赋,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比较著名的诗作有唐代崔颢的七律《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约公元704――754),河南汴州人,唐燃橡则玄宗开元年间中皮棚进士,官尚书司勋员外郎,诗风豪迈。这首诗是他的名作,前半首写神话传说,感叹黄鹤楼人去楼空,后半首写登楼之所见,汉阳树历历在目,鹦鹉洲芳草如神萋萋,触景生情,添几许思乡情绪。传说诗仙李白也曾到黄鹤楼,本想题诗纪游,但看了崔颢的诗,自叹无法超越,感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就搁笔不写了。
据说崔颢的这首诗堪称七律第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我觉得毛主席的菩萨蛮《黄鹤楼》与崔颢的七律《黄鹤楼》相比,就思想境界而言,更胜一筹。
“茫茫九派流中国”:茫茫,渺无边际,形容长江水势宽阔而迷茫。九派,是指长江有很多支流,九,是虚指,表示有很多。全句意为渺无边际的长江水,流贯在中国的大地上。
“沉沉一线穿南北”:沉沉,深远的样子,形容铁路向远方伸展。一线,指的是京广铁路。全句意为漫长深远的铁路线贯通连接了祖国的南北方。
“烟雨莽苍苍”:烟雨,指的是细如烟雾,迷茫一片的春雨。全句是借迷茫的烟雨笼罩武汉三镇,形容1927年春季的反革命政治空气弥漫着中国的大地。当时,帝国主义、反动军阀、国民党反动派互相勾结,武汉三镇风雨飘摇,革命形势万分危急。
“龟蛇锁大江”:龟蛇,指的是汉阳的龟山和武昌的蛇山,两山隔水相对,夹扼着长江,好象要把滚滚的巨流也封锁起来。全句借此象征当时的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受到反革命势力和我党右倾机会主义者的猖狂打击和镇压。
“黄鹤知何去”:黄鹤,即黄鹄,此处借指假革命的口号和誓言是一种美丽而虚无缥缈的东西。全句表面上是问黄鹤飞到何处去了呀,言外之意却是痛斥那些平日高喊革命口号的国民党反动派和中共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者,如今公开出卖革命,他们假革命的口号和誓言也已杳如黄鹤,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剩有游人处”:意为黄鹤飞走了,此地只剩下供人游览观赏的黄鹤楼,这是象征当时的武汉已经处在反革命的风雨飘摇之中,毫无革命的勃勃生气。
“把酒酹滔滔”:把酒,端着酒杯;酹,祝祭时以酒洒地;滔滔,滚滚流动的样子,此处代指江水。全句意为端着酒杯洒向滔滔江水,面对中国革命的严重危机,百感交集,凝望着喧哮奔腾的长江冲破龟蛇两山的阻碍封锁,联想到工农革命的浪潮势不可挡,坚信革命斗争一定会继续向前发展。
“心潮逐浪高”:心潮,心中的激情犹如潮水。全句意为心潮激荡,好象追逐长江巨浪一样,一浪高过一浪。毛主席想到革命潮流如长江波浪,心情激动万分,心潮与浪潮共高,不仅表现了毛主席对革命严重危机的无比焦虑与激动,更是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渴求投身于新的改天换地的战斗的伟大抱负和急切愿望。
菩萨蛮・黄鹤楼 (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毛主席写这首词的时候,中国革命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茫茫九派流中国”:茫茫,渺无边际,形容长江水势宽阔而迷茫。九派,是指长江有很多支流,九,是虚指,表示有很多。旅明全句意为渺无边际的长江水,流贯在中国的大地上。
“沉沉一线穿南北”:沉沉,深远的样子,形容铁路向远方伸展。一线,指的是京广铁路。全句意为漫长深远的铁路线贯通连接了祖国的南北方。
“烟雨莽苍苍”:烟雨,指的是细如烟雾,迷茫一片的春雨。全句是借迷茫的烟雨笼罩武汉三镇,形容1927年春季的反革命政治空气弥漫着中国的大地。当时,帝国主义、反动军阀、国民党反动派互相勾结,武汉三镇风雨飘摇,革命形势万分危急。
“龟蛇锁大江”:龟蛇,指的是汉阳的龟山和武昌的蛇山,两山隔水相对,夹扼着长江,好象要把滚滚的巨流也封锁起来。全句借此象征当时的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受到反革命势力和我党右倾机会主义者的猖狂打击和镇压。
“黄鹤知何去”:黄鹤,即黄鹄,此处借指假革命的口号和誓言是一种美丽而虚无缥缈的东西。
“剩有游人处”:意为黄鹤飞走了,此地只剩下供人游览观赏的黄鹤楼,这是象征当时的武汉已经处在反革命的风雨飘摇之中,毫无革命的勃勃生气。
“把酒酹滔滔”:把酒,端着酒杯;酹,祝祭时以酒洒地;滔滔,滚滚流动的样子,此处代指江水。全句意为端着酒杯洒向滔滔江水,面对中国革命的严重埋镇缓危机,百感交集,凝望着喧哮奔腾的长江冲破龟蛇两山的阻碍封锁,联想到工农革命的浪潮势不可挡,坚信革命斗争一定会继续向前发展。
“心潮逐浪高”:心潮,心中的激情犹如潮水。全句意为心潮激荡,好象追逐长江巨浪一样,一浪高过一浪。毛主席想到革命潮流如长江波浪,心情激动万分,心潮与浪潮共高,不仅表现了毛主席对弯模革命严重危机的无比焦虑与激动,更是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渴求投身于新的改天换地的战斗的伟大抱负和急切愿望。
菩萨蛮・黄鹤楼1927年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注释】
〔黄鹤楼〕旧址在湖北省武昌市区之西长江岸边的黄鹤矶(一作黄鹄矶)上,即今武汉长江大桥南端西侧。楼在历史上曾几经毁坏修复,一九五五年修建大桥时拆去遗留建筑物,一九八五年六月在重新扩建后开放。《南齐书・州郡志》说有个叫子安的仙人,曾骑黄鹄(即鹤,古“鹄”、“鹤”二字通)经过黄鹄矶。《太平寰宇记》说骑鹤仙人叫费文(huī灰),一作费t(yī衣),每乘黄鹤到此楼休息。楼因此得名。许多文人曾题诗抒慨,唐崔颢的名句“黄鹤一去不复返”,尤为历代传诵。作者借这个题目,抒发了革命家的截然不同的感慨。
〔九派〕派,水的支流。相传在长江中游一带有九条支流同长江汇合,所以称“九派”。鲍照《登黄鹤矶》诗:“九派引沧流。”
〔中国〕指中国的中部地区。
〔一线〕指当时长江以南的粤汉铁路和以北的京汉铁路。一九五七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两条铁路已接通,改名京广铁路。
〔龟蛇锁大江〕龟蛇指龟山和蛇山,蛇山在武昌城西长江边,龟山在它对岸的汉阳,隔江对峙,好像要把长江锁住一样。
〔把酒酹(lèi泪)滔滔〕酹是古代用酒浇在地上祭奠鬼禅昌神或对自然界事物设誓的一种习俗。这里是对滔滔的长江升袭判表示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心潮〕作者自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
【题解】
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一日,国民党军队缴了上海工人纠察队的枪,次日,又向罢工示威的工人开枪。在长沙,五月二十一日,何键、许克详开始捕杀共产党员,中共湖南省委退让,取消了十万农军进攻长沙的计划。毛泽东当时在吵改武汉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四月二十七日的中共五大上,毛提出的“迅速加强土地斗争”的建议未能得到讨论。毛泽东准备应付突然事变,把妻子和三个孩子送回了湖南。二七年七月十五日,汪精卫在武汉宣布“清党”,国共两党彻底分裂。
菩萨蛮・黄鹤楼 (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埋镇缓逐浪高!
毛主席写这首词的时候,中国革命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茫茫九派流中国”:茫茫,渺无边际,形容长江水势宽阔而迷茫。九派,是指长江有很多支流,九,是虚指,表示有很多。全句意为渺无边际的长江水,流贯在中国的大地上。
“沉沉一线穿南北”:沉沉,深远的样子,形容铁路向远方伸展。一线,指的是京广铁路。全句意为漫长深远的铁路线贯通连接了祖国的南北方。
“烟雨莽苍苍”:烟雨,指的是细如烟雾,迷茫一片的春雨。全句是借迷茫的烟雨笼罩武汉三镇,形容1927年春季的反革命政治空气弥漫着中国的大地。当时,帝国主义、反动军阀、国民党反动派互相勾结,武汉三镇风雨飘摇,革命形势万分危急。
“龟蛇锁大江”:龟蛇,指的是汉阳的龟山和武昌的蛇山,两山隔水相对,夹扼着长江,好象要把滚滚的巨流也封锁起来。全旅明句借此象征当时的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受到反革命势力和我党右倾机会主义者的猖狂打击和镇压。
“黄鹤知何去”:黄鹤,即黄鹄,此处借指假革命的口号和誓言是一种美丽而虚无缥缈的东西。
“剩有游人处”:意为黄鹤飞走了,此地只剩下供人游览观赏的黄鹤楼,这是象征当时的武汉已经处在反革命的风雨飘摇之中,毫无革命的勃勃生气。
“把酒酹滔滔”:把酒,端着酒杯;酹,祝祭时以酒洒地;滔滔,滚滚流动的样子,此处代指江水。全句意为端着酒杯洒向滔滔江水,面对中国革命的严重危机,百感交集,凝望着喧哮奔腾的长江冲破龟蛇两山的阻碍封锁,联想到工农革命的浪潮势不可挡,坚信革命斗争一定会继续向前发展。
“心潮逐浪高”:心潮,心中的激情犹如弯模潮水。全句意为心潮激荡,好象追逐长江巨浪一样,一浪高过一浪。毛主席想到革命潮流如长江波浪,心情激动万分,心潮与浪潮共高,不仅表现了毛主席对革命严重危机的无比焦虑与激动,更是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渴求投身于新的改天换地的战斗的伟大抱负和急切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