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艾字的古诗词?
一、有艾字的古诗词?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王风·采葛》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屈原《离骚》
君子万年,福禄艾之 ——《诗 · 小雅 · 鸳鸯》
余玄发未艾,野性难纯 ——清 · 汪中《自序》
《赋得生刍一束》 郑孺华
孙弘期射策,长倩赠生刍。至洁心将比,忘忧道不孤。芝兰方入室,萧艾莫同途。馥馥香犹在,青青色更殊。芳宁九春歇,薰岂十年无。葑菲如堪采,山苗自可逾。
帘前白艾惊春燕,篱上青桑待晚蚕。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问艾人成祝呵。
艾叶双人巧,菖花九节荣。
艾叶翻翻白,榴花叠叠红。
艾虎垂朱户,槐龙舞玉墀。
艾火呻吟对摇落,不堪庭草又还新。
綵丝百缕纫为佩,艾叶千窠结作人。
二、含有艾字的古诗词?
含有艾字的古诗词:
①《诗经·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②《问友》白居易
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亦生。
根荄相交长,茎叶相附荣。
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
锄艾恐伤兰,溉兰恐滋艾。
兰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
沉吟意不决,问君合何如。
③《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苏轼
天教桃李作舆台,故遣寒梅第一开。
凭仗幽人收艾纳,国香和雨入青苔。
④《端午帖子·温成合四首》欧阳修
香黍筒为棕,灵苗艾作人。
芳音邈已远,节物自常新。
......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王风·采葛》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屈原《离骚》
君子万年,福禄艾之 ——《诗 · 小雅 · 鸳鸯》
余玄发未艾,野性难纯 ——清 · 汪中《自序》
愿储医国三年艾,不作沉湘《九辩》文。——苏轼 《太皇太后阁》
香黍筒为粽,灵苗艾作人。 欧阳修《端午帖子温成閤四首》
三、艾字开头的诗词
艾字开头的诗词
《小斋四花・梅》仇远 • 宋朝
艾纳护春香,横枝偃霜月。
绝怜玉妃面,化作铁汉骨。
《送怀安林知丞之官仍谢佳句》陈宓 • 宋朝
艾轩门第多诸父,尚想高斋讲诵时。
谁道风流今已泯,亲篇三复起予诗。
《元夕立春喜晴於是羡轿郡人久不出矣》叶适 • 宋朝
艾褐家阔阔裁,抱孙携子看灯来。
余甘暂弃从教觅,莫斗机心漫自猜。
《艾师行,赠黄中子》杨维桢 • 元朝
艾师艾师古中黄,肘有补注明堂方。
笼有岐伯神瞎差针之海草,箧有轩辕洪炉之燧光。
针窠数穴能起死,一百七十铜人孔窍徒纷。
三椎之下穴一双,二竖据穴名膏肓。
百医精兵攻不得,火攻一策立受降。
金汤之固正捣穴,快矢急落如飞]。
梅花道人铁石肠兄神肆,昨日二竖犹强梁。
明朝道人步食强,风雨晦明知阴阳。
老师药卷不受偿,何以报之心空藏。
施药胜施羊公浆,会有仙人报汝玉子成斗量。
《思归二绝句》项安世 • 宋朝
艾叶翻翻白,榴花叠叠红。
年华惊客枕,心事逐邮筒。
四、关于艾的诗句古诗
1. 描写艾草的诗句 禽虫十二章(白居易) 燕违戊己鹊避岁,兹事因何羽族知?疑有凤王颁鸟历,一时一日不参差。
[不知其然也。燕衔泥常避戊己日,鹊巢口常避太 岁,验之皆信。
] 水中科斗长成蛙,林下桑虫老作蛾。蛙跳蛾舞仰头笑,焉用鲲鹏鳞羽多?[齐物也。
] 江鱼群从称妻妾,塞雁联行号弟兄。但恐世间真眷属,亲疏亦是强为名。
[故名也,江、沱间有鱼,每游辄三,如媵随妻,一先二后,土人号为婢妾鱼。礼云:雁兄弟行。
] 蚕老茧成不庇身,蜂饥蜜熟属他人。须知年老忧家者,恐是二虫虚苦辛。
[自警也。] 阿阁g鸾田舍乌,妍媸贵贱两悬殊。
如何闭向深笼里,一种摧颓触四隅?[有所感也。] 兽中刀枪多怒吼,鸟遭罗弋尽哀鸣。
羔羊口在缘何事,暗死屠门无一声?[有所悲也。] t螟杀敌蚊巢上,蛮触交争蜗角中。
应是诸天观下界,一微尘内斗英雄。[自照也。
] D蛸网上I蜉蝣,反覆相持死始休。何异浮生临老日,一弹指顷报恩仇。
[诫报也。] 蚁王化饭为臣妾,螺母偷虫作子孙。
彼此假名非本物,其间何怨复何恩?豆苗鹿嚼解乌毒,艾叶雀衔夺燕巢。鸟兽不曾看本草,谙知药性是谁教?[尝猎者说云:鹿若中箭发,即嚼豆叶食之,多消 解。
箭毒多用乌头,故云乌毒。又燕恶艾,雀欲 夺其巢,先衔一艾致其巢,辄避去,因而有之。
] 一鼠得仙生羽翼,众鼠相看有羡色。岂知飞上未半空,已作乌鸢口中食。
鹅乳养雏遗在水,鱼心想子变成鳞。细微幽隐何穷事,知者唯应是圣人。
[鹅放乳水中,不能离,群雏从而食之,皆饱而去 之。又如鱼想子,子成鱼,并皆是佛经中说。首慎侍
] 浣溪沙(杜甫)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熏,使君原是此中人。古风(陆游) 木生虽拱把,鲜不困斧斤。
枯朽亦可全,又以芗故焚。嘉禾终艾,岂独草见耘。
此理讲已熟,要当尊所闻。山房(陆游) 四纪移家剡曲傍,自茨生草作山房。
寒侵夜艾知霜重,行遍天涯觉梦长。戒婢无劳事钗泽,课奴相率补陂塘。
无衣已免豳人叹,数箔春蚕岁有常。雨晴至园中(陆游) 入夏经月雨,园路久已荒。
今朝偶一到,蒿艾如人长。岂惟蛙黾豪,颇觉蜂蝶狂。
怅然怀故山,舍东百本桑。迨此积雨余,枝叶沃以光。
父老适相遇,藉草挥一觞。一觞颓然醉,笑语相扶将。
赋诗示儿子,此乐未易忘。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李白)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松兰相因依,萧艾徒丰茸。
鸡与鸡并食,鸾与鸾同枝。拣珠去沙砾,但有珠相随。
远客投名贤,真堪写怀抱。若惜方寸心,待谁可倾倒。
虞卿弃赵相,便与魏齐行。海上五百人,同日死田横。
当时不好贤,岂传千古名。愿君同心人,于我少留情。
寂寂还寂寂,出门迷所适。长铗归来乎,秋风思归客。
奉和崔评事寄外甥刘同州并呈杜宾客、许给事(权德舆) 芳讯来江湖,开缄粲瑶碧。诗因乘黄赠,才擅雕龙格。
深陈名教本,谅以仁义积。藻思成采章,雅音闻绎。
清时左冯翊,贵士二千石。前日应星文,今兹敞华戟。
谢公尝乞墅孝轮,宁氏终相宅。往岁疲草玄,忘年齐举白。
酒酣吟更苦,夜艾谈方剧。枣巷风雨秋,石头烟水夕。
多逢长者辙,不屑诸公辟。酷似仰牢之,雄词挹亭伯。
老骥念千里,饥鹰舒七翮。叵能舍郊扉,来偶朝中客。
浣溪沙(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东坡八首(并叙)(苏轼) 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余乏食,为于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地既久荒为者吵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
释耒而叹,乃作是诗,自愍其勤,庶几来岁之入以忘其劳焉。废垒无人顾,颓垣满蓬蒿。
谁能捐筋力,岁晚不偿劳。独有孤旅人,天穷无所逃。
端来拾瓦砾,岁旱土不膏。崎岖草棘中,欲刮一寸毛,喟焉释耒叹,我廪何时高。
荒田虽浪莽,高庳各有适。下隰种p,东原莳枣栗。
江南有蜀士,桑果已许乞。好竹不难栽,但恐鞭横逸。
仍须卜佳处,规以安我室。家童烧枯草,走报暗井出。
一饱未敢期,瓢饮已可必。自昔有微泉,来远岭背。
穿城过聚落,流恶壮蓬艾。去为柯氏陂,十亩鱼虾会。
岁旱泉亦竭,枯萍黏破块。昨夜南山云,雨到一犁外。
泫然寻故渎,知我理荒荟。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
雪芽何时动,春鸠行可脍。(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作之。)
种稻清明前,乐事我能数。毛空暗春泽,针水闻好语。
(蜀人以细雨为雨毛。稻初生时,农夫相语稻针出矣。)
分秧及初夏,渐喜风叶举。月明看露上,一一珠垂缕。
秋来霜穗重,颠倒相撑拄。但闻畦陇间,蚱蜢如风雨。
(蜀中稻熟时,蚱蜢群飞田间,如小蝗状,而不害稻。)新舂便入甑,玉粒照筐_。
我久食官仓,红腐等泥土。行当知此味,口腹吾已许。
良农惜地力,幸此十年荒。桑柘未及成,一麦庶可望。
投种未逾月,覆块已苍苍。农夫告我言,勿使苗叶昌。
君欲富饼饵,要须纵牛羊。再拜谢苦言,得饱不敢忘。
种枣期可剥,种松期可斫。事在十年外,吾计亦已悫。
十年何足道,千载如风雹。旧闻李衡奴,此策疑可学。
我有同舍郎,官居在岳。(李公择也。)
遗我三寸甘,照座光卓荦。百栽倘可致,当及。
2. 有关艾叶的诗句 习俗来源:端午节本是纪念屈原的节日。至唐黄巾起义时,黄巢义军攻打中原地区,时值端午。当地官员于是放出风声:“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动员民众逃离家园,是为走黄巢。实际是使义军无法与民众接触,以制义军不断扩大之势。
中原地区某户人家,男人都外出了,家中只有一妇人与二个小孩,一小孩为亲生,一小孩是她嫂子的遗孤。亲生的小孩刚能行走,她嫂子的遗孤大她自己的小孩一岁。妇人一人带二小孩逃难,背着她嫂子的遗孤,却让自己刚能行走的小孩步行,但却落在后头。走不多远,遇一黄衣人,问:“嫂嫂为何不让大小孩走路,而让小的小孩走路?”妇人如实相告,黄衣人听后甚为感动,道:“你危难之中行忠义之事,已破黄巢之刀,黄巢已无法取你人头,其实你只需在家门口插上艾草,表示你家是忠义之家,黄巢便无奈你何。”言罢竟忽不见。妇人认为是仙人指点,于是回家依言而作,并沿途叫逃难之人插艾草可破黄巢之刀云云。因此妇人平时善良,多行善事,诸多民众都相信,依言在家门口插上艾草不用“走黄巢”,在家中过端午节。
果然,义军过境,见家中插艾草的人家,无人打扰,随军的医生还为民众看病,问疾苦。一时妇人遇仙人指点之事在各地传开,平民之家,不再“走黄巢”,纷纷插艾草过端午,并效妇人行忠义之事。
其实,黄衣人是黄巢义军的前锋谋士,武艺高强。义军所到之处,都是无人村,义军无人支援,成了孤军。谋士知有蹊跷,化成便衣,独自寻找原因,遇是了妇人。忽然不见,只是纵身跳上大树隐藏起来了。谋士小施一计,不仅破了官府的:“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谣言,为义军获得民众支持,又使民众积德行善成风,世人于是将此传统继承下来,成为今天端午节“插艾草”的风俗。
陆河人为客家人,多为中原迁移到陆河。是以大都保持了“走黄巢”“插艾草”的习俗。
注:黄巢(?~884) 唐末农民战争领袖。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稍通书记,屡举进士不第,以贩私盐为业。家富于财,善击剑骑射。
关于艾草的诗:
七律 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还有些散碎的句子和对联:
门高无碍齐公子,海阔难寻楚大夫。
菖蒲驱恶迎喜庆,艾叶避邪保平安。
蒲剑冲天皇斗观,艾旗拂地神鬼惊。
松大夫招来百福,竹君子扫去千灾。
思无邪正心诚意,虑有德履泰临丰。
端阳艾叶如旗招百福,午日菖蒲似剑斩千妖。
盛世本无邪,寰宇长昭天子镜;德门原有庆,端阳亦镇赤灵符。
胜地纪中天,象取白芳占汇吉;翔风符正午,薰来引竹报平安。
3. 诗名里带艾字的诗词有哪些 1. 《艾如张》
唐代:李贺
锦b,绣裆襦。强饮啄,哺尔雏。陇东卧u满风雨,
莫信笼媒陇西去。齐人织网如素空,张在野田平碧中。
网丝漠漠无形影,误尔触之伤首红。艾叶绿花谁剪刻,
中藏祸机不可测。
2. 《邓艾庙》
唐代:唐彦谦
昭烈遗黎死尚羞,挥刀斫石恨谯周。
如何千载留遗庙,血食巴山伴武侯。
3. 《白艾原客》
唐代:方干
原上桑柘瘦,再来还见贫。沧州几年隐,白发一茎新。
败叶平空堑,残阳满近邻。闲言说知己,半是学禅人。
4. 《答蜀中经蛮后友人马艾见寄》
唐代:雍陶
茜马渡泸水,北来如鸟轻。几年朝凤阙,一日破龟城。
此地有征战,谁家无死生。人悲还旧里,鸟喜下空营。
弟侄意初定,交朋心尚惊。自从经难后,吟苦似猿声。
5. 《任阆中下乡检田,登艾萧山北望》
唐代:薛光谦
观农巡井邑,长望历山川。拥涧开新耨,缘崖指火田。
荒村无径陌,古戍有风烟。瓠叶萦篱长,藤花绕架悬。
岸高攒树石,水净写云天。回首乡关路,行歌犹喟然。
4. 含有艾字的古诗词 许应龙
艾人暨桃印,奚用更悬门。 【贵妃合端午帖子 其二】
周必大
艾叶双人巧,菖花九节荣。 【端午帖子 其一 太上皇后阁(乾道七年)】
艾髯张绣户,菰黍簇金盘。 【端午帖子 其一 太上皇帝阁(淳熙五年)】
项安世
艾叶翻翻白,榴花叠叠红。 【思归二绝句 其二】
真德秀
艾虎垂朱户,槐龙舞玉墀。 【皇后阁端午贴子词五首 其二】
释了元
艾叶成人后,榴花结子初。 【端午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