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more+
咨讯
more+
宣笔
more+
徽墨
more+
宣纸
more+
宣砚
more+
中国诗歌
more+
中国书法
more+
中国美术
more+
中国艺术
more+
理论国学
more+
登录
注册
首页
>
中国诗歌
李章斌:自由诗的“韵律”如何成为可能?——论哈特曼的韵律理论兼谈中国新诗的韵律问题
2022-05-27
6
王家新:诗歌是我们几乎不能承受的“重”
2022-05-27
8
江弱水:最顶级的诗人,同时知道古典和西方的伟大
2022-05-27
12
贾鑫鑫:重审中国现代诗创作中的“双语现象”
2022-05-27
7
欧阳江河、苏童:在布拉格谈文学
2022-05-27
8
洛夫:诗人境界要有四个层次
2022-05-27
10
张枣:论中国新诗中的现代主义(刘金华译)
2022-05-27
4
《散文诗》头条诗人 | 唐政:流水上
2022-05-27
35
张旭东:重读鲁迅与中国文学批评的反思
2022-05-27
8
海明威:如果你写得足够好,它就会不朽
2022-05-27
20
蓝江:作为封印的词语——阿甘本与诗的终结
2022-05-27
5
米沃什:诗歌不是纯粹的个人游戏
2022-05-27
15
李章斌:帕斯《弓与琴》中的韵律学问题——兼及中国新诗节奏理论的建设
2022-05-27
5
《作家》头条诗人 | 高凯:当前史
2022-05-27
46
李章斌:昌耀《致修篁》与完全意义上的情诗
2022-05-27
5
废名:新诗应该是自由诗
2022-05-27
5
刘春:关于《尚义街六号》
2022-05-27
12
须弥:火的诗学 ——论加斯东·巴什拉诗学想象中的火
2022-05-27
7
姜涛:“是你们教了我鲁迅的杂文”——由穆旦说到袁水拍
2022-05-27
2
张桃洲《中国当代诗歌简史(1968—2003)》出版
2022-05-27
15
辛泊平赏析孙磊短诗《风吹我》
2022-05-27
10
谭五昌:王小妮《印象》(二首)赏析
2022-05-27
3
刘旭光:作为交感反思的“审美的观看”——对现象学“审美观看”理论的反思与推进
2022-05-27
3
席勒: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
2022-05-27
3
张典:这里,那里(评论:雷武铃)
2022-05-27
6
上一页
1
..
810
811
812
813
814
..
847
下一页
笔墨纸砚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