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能看懂《中华通韵》?
关于《中华通韵》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目前只是征求意见稿,政府没有公布。
一般来说,韵书不是用来阅读的,而是查找使用。
查找使用,干什么,是为了写诗。换句话说,如果你不想写诗,或者也不想从押韵这个角度解读诗歌的话,也无需关心。读诗的过程中,不关注诗人使用哪一个韵书,感觉好就行,也就是: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假如你是一个诗人,又要注意用韵的规范,就可以关心一下。我高中毕业在广阔天地劳动期间,写诗用《现代诗韵》;后来大学毕业以后,写旧体诗词,就用《平水韵》。这是每个人、每个诗人、每个写诗的人的自由选择,没有人强迫你用哪一种?
除了中华诗词学会最近研制的《中华通韵》(16个韵部)之外,还有中国诗歌学会推荐的《中华新韵》(14个韵部)。而民国时期政府还有《中华新韵》(18个韵部)。
在我看来,写诗,无论新诗旧体诗,押韵,仅仅是一个很小的技术问题,没有什么争论的价值。如果说有注意点的话,就是写诗的时候,一首诗,尽量采用一种诗韵、一种诗韵的一个韵部的字。
写诗,重点在感觉到位,灵感迸发,有感而发,隽永耐读。
这个问题是“怎么能看懂《中华通韵(十六韵)?”,而不是引发要不要它的争论。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解析它:
1. 要弄请“中华通韵”的基本含义是什么?长久以来人们写中国格律诗用韵要依循《平水韵》,填词用韵要依循《词林正韵》。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至今在近八十年时间里虽然先后制定了《中华新韵(十八韵)》、《诗韵新编(十八韵)》、《中华新韵(十四韵)》、《中华今韵(十九韵)》,但都是写传统诗用韵依循的韵书,始终没有一部写诗填词通用的韵书。而2018年由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诗词新韵研究”课题组编辑的《中华通韵(十六韵)》则是诗词用韵改革的最新成果,填补了没有诗词通用韵书的空白。即,“通”就通在写诗填词的通用上。换句话说就是写诗填词用《中华通韵》一部韵书就可以了。
2. 这部韵书彻底地去掉了入声字,取韵字完全与现代汉语的四声相对应,在每个韵部中按照现代汉语的阴平(一声)、阳平(二声)、上声(三声)、去声(四声)编辑相应韵字。这乃是这部韵书与之前韵书的根本区别。
3. 这部韵书将现代汉语的所有韵母归纳合并为十六个韵部,并按照现代汉语拼音的韵母顺序在韵书中排列。韵部与对应的韵母分别为:
一啊(a ia ua);
二喔(o uo):
三鹅(e ie ve);
四衣(i -i)
五乌(u)
六迂(v)
七哀(ai uai)
八欸(ei ui uei)
九熬(ao iao)
十欧(ou iu)
十一安(an ian uan van)
十二恩(en in un vn)
十三昂(ang iang uang)
十四英(eng ing ueng)
十五雍(ong iong)
十六儿(零韵母:er)
4. 每个韵部内的每个声调韵字与《新华字典》中相应韵母字的声调字对应。只要知道某个汉字在《新华字典中的注音声调的韵母,便可确定它在《中华通韵》中的韵部与平(阴平与阳平)仄(上声与去声)。
5. 关于一字多声调的问题。在《中华通韵》中读音相同(同韵部)的字可能用不同的声调表示不同意思。如“啊”字,就分部在“一啊”韵部的阴平、阳平上声三个声调里。当为阴平时,啊为叹词,表示赞叹或惊异;当为阳平时,虽也是叹词,但表示疑问或反问,不过这两种情况都为“平”。当啊为上声时,也作叹词,但表示疑惑不解,在诗词声调中为“仄”。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从上述几点可以看到,依循《中华通韵》作诗填词,对于普通话语境下的现代人来说是非常方便的。尽管《中华通韵》还存在争议,反对者不少,但我认为运用《中华通韵》来作诗填词是大势所趋,是时代的召唤。不过《平水韵》和《词林正韵》也不能废除,因为研读古人的诗词还必须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