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怎样欣赏一幅艺术绘画?
一、普通人怎样欣赏一幅艺术绘画?
内行人欣赏画、欣赏画的艺术性。普通人欣赏画、通常只有好看与不好看的感觉。
有的画、在普通人眼中的感觉只是一般般、万万没想到在普通人眼中“一般般”的画、也有可能是价值几百万上千万的名画、这就是内行人和普通人欣赏画的区别。
一直以为,人们欣赏艺术,是一种自然生发的情愫,是一种来自内心的喜欢,是一种逐渐养成的习惯。
普通人欣赏艺术绘画,首先是一种喜欢,一种情趣,感觉绘画艺术能通过视觉感官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普通人欣赏艺术绘画,不一定关心绘画的技法,也不一定在意这画是古代的还是现当代的;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是著名画家画的,还是非著名画家画的,只要这画合乎自己的眼光,觉得这画很美,甚至让人产生共鸣和想象,在普通人眼里,这就是好画,这就是艺术。
艺术不同于其它,艺术从来不会以强迫的方式让人接受和欣赏,因为“欣赏”是不能勉强来的。艺术是靠人自发的主动的去接触进而接受并欣赏的。
普通人怎样欣赏一幅艺术绘画?我以为是不用人教的。只要是真心喜欢,能把画看进去,看的多了,普通人也能看出艺术绘画中的妙趣,看出画的主题思想,看出画的情感情绪。在一次次读画赏画中,对艺术的认识会不断升华,欣赏能力会不断提高,这是一个逐渐提升递进的过程。
二十年前,当我在大学图书馆第一次翻看一本经典油画画册的时候,只是感到油画太美了。栩栩如生的造型,缤纷绚丽的色彩,真是美仑美奂,由此我喜欢上了油画。但那时我对油画是一无所知呀!因为喜欢,以后便留心看一些油画和关于油画方面的知识,参观油画画展。看得多了,对油画的认识了解越来越多,现在也能说出个一二三了。
我们需要知道哪些时期关注视角关系,哪些时期关注较少。比如古典时期的绘画特别注重透视,所以欣赏绘画的时候要把这个考虑进去。在那些不注重透视的风格中,你不应该用透视来判断一幅画的好坏。
其实主要是看这幅画的第一视觉感是怎样的,毕竟很多细节他们都是不太懂得的,所以只会看表面。
通过眼睛欣赏。肉眼看你觉得好看就是好的艺术绘画。
二、如何评价(赏析)国画?
初看国画,要欣赏的不是画面如此简单,还要看一下几项是否精美。
画工
画家作品,可表现出作者成就。画面的形象,就是画工的具体,我们往往主观批判该画的好与坏,就是受画工的影响最大。
书法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不同之处,其中一项就是书法。国画画面上常伴有诗句,而诗句是画的灵魂,有时候一句题诗如画龙点睛,使画生色不少,而画中的书法,亦影响画面至大。书法不精的画家,大多不敢题字,虽然仅具签署。亦可窥其功底一二。
印章
画面上常见印章有各方面使用:
画家的印玺、题字者私章、闲章、收藏印章、欣赏印章、鉴证印章等。而各种印章的雕工、印文内容、印章位置,都在评介之列。尤其古画,往往有皇帝、名家、藏家及鉴赏家的印鉴,可佐真伪。
装框
中国画装裱独具一格,常见有纸裱、绫裱两大类。纸裱较粗,绫裱较精。裱边的颜色、宽窄、衬边、接驳、裱工等都十分讲究。
功力
从事书画修养越久的人,他表现出的功力,是初学者无法掌握。尤其是书法,老手多仓劲有力,雄浑生姿。国画方面,其线条、设计、意景亦表现出作者功力。所以人生经验丰富的艺术家,其作品往往较年轻画家有不同表现,这就是功力。
布局
布局看来似是画面的设计,其实是作者胸怀中的天地,从画面布局中表现出来。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不同地方甚多,最明显之处就是留白,国画传统上不加底色,于是留白甚多,而疏、密、聚、散称为留白的布局。在留白之处,有人以书法、诗词、印章等来补白。亦有让其空白,故从布局可见作者独到之处。
诗句
字画中的诗词,往往代表主人的心声。一句好诗能表现作者的内涵和学养,一句好诗,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明代画家张宏所作的《村径柴门图》,画家自题:“村径绕山松叶暗,柴门流水稻花香。”描绘松林环抱,崇山拱卫的庭院山庄,高大葱郁的苍松分为两组,如同两把打开的摺扇,掩护着山坳中的村落。村前稻田临水,田园丰美,正有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词意。
印文
无论字或画,常有压角的闲章出现。所谓闲章就是画面或书法留白的角落。而印上的文字,有时影响字画甚大。从印文中也可看到者作者心态,或当时的环境。好的印文,配以好的雕刻刀法,盖在字画上,使作品更添光彩。
三、如何欣赏中国画
对于一般人来说,能否欣赏一幅绘画作品常常是能否“看懂”,他们的欣赏步骤是:画的是什么?画得像不像?画家画这种形象的寓意是什么?如果都回答出来了,便认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来,便认为是看不懂。这种方法就是一种传统的讲“故事”的方法,他们对于绘画作品的欣赏往往过多借助“文学性”的描述。那么,用这种方法来欣赏中国画,一般来说,工笔的、写实的作品就容易欣赏,因为它是具体、真实,看得懂。
但如果是粗放的。写意的作品,尤其是水墨写意的作品,就较难欣赏了,因为它不写实,形象不具体,就看不懂,而且更无从知道作者的寓意了。当然,一般人用这种方法欣赏绘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画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联想、产生共呜。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一幅绘画作品的好坏,却不是以“像”或“不像”来衡量的。
就艺术而论,我们衡量一件绘画作品的好坏,或我们欣赏一件绘画作品,首先不在于它像或不像,而在于绘画作品的主题,或者说绘画作品中所辐射出的某种观念、某种思想、某种情绪,能否紧紧地抓住观赏者的心弦,能否给人以充分的艺术审美享受,并使人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教育。应该说,这才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真正目的。像与不像仅仅只是作品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因此像与不像就不能作为衡量作品的好坏或欣赏作品的标准。
那么,画家们是怎样来看画的呢?就国画而言,内行人看画一般是看画面的整体气势,用美术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其“神韵”,或者“神似”,然后再看它的笔墨趣味,构图、着色、笔力等。最后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内行人的这种抓“神韵”的欣赏方法当然是抓住了实质,因为“神韵”就是一种高的艺术审美享受,常常是中国画家们的追求达到的目标。
中国画从它的诞生初期就已形成了,以寓意表达画意,也就是用心来画,借物抒情(醉翁之意不在酒)。中国画而且是一门综合艺术,诗书画印俱全综合表达画意思想的艺术,是一门独特的中国艺术。当然,一般的人要从画中去体验到一种“神韵”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不但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艺术方面的基本知识,特别是通过中国绘画而训练出来的一种“感觉”。所以要很好地欣赏中国画,还得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和艺术修养。
但是,如果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欣赏绘画作品也许更能理解一些。有人提出,艺术的欣赏需要经过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那么从这样三个方面去欣赏中国绘画作品是很有道理的。
审美感知就是要求我们直观地去感知审美对象,即艺术作品本身,我们可以去感知作品上画的是什么?画得像或是不像,色彩是鲜明的或是灰暗的,线条是流畅的或是笨拙的,表现手法是工笔的或是写意的等等,总之要自己亲自地平心静气地进行直观的感受。第二步,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审美理解。即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义和内涵。这种理解包括对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的理解;对作品表现的内容和表达的主题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的理解等等,这就需要充分调动我们的思考能力及多方面的才能和艺术修养。这是一个综合能力的体现和发挥。
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想下去:作品画的内容要表现什么?是怎样表现的?所采用的艺术手段是否恰当?能否充分地表达出主题?同时,透过作品的画面,猜测作者的心思,是热情地歌颂或是辛辣地讽刺;透过画面的气氛,体验画面的情调:是深沉或是豪放,是乐观或是悲伤。再还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结合作者的身世、创作特点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等进行分析。
到了这一步,艺术的审美欣赏并没有完结,还有一个审美创造阶段。就是通过审美的感知和理解,在对作品审美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通过自己积累的审美经验、文化知识、生活阅历等进行丰富的联想、升发开去,再创造出一个新的意象来。也就是通过你自己的喜怒哀乐融入到欣赏作品中,只有中国画具有独特的不定性,才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情下,所欣赏的作品感觉出不同的审美情趣,(通俗的说,你每天看一副同样的作品,每天所看到是不一样的感觉)这样,你才真正获得了启迪和教育以及审美情趣,欣赏中国画才获得了真正的意义。青少年朋友们不妨用这种方法去欣赏中国画,认真试一试,看能否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