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鹏中篇小说选《向死之先》首发暨读者分享会举行
2月25日,陈鹏中篇小说选《向死之先》首发暨读者分享会在昆明麦田书店举行。作家陈鹏,本书责编、评论家王朝军,评论家蔡丽、凌之鹤与众多读者一道,探讨生存与死亡,畅聊文学与人生。
《向死之先》
王朝军认为,《向死之先》里每一篇都是在小中见大。“这个小事小到了生活,小到了生活之中的每一个个体,又小到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是内在生活的一种表征。” 在王朝军看来,写作不应模仿生活,复制生活,而应该看到生活表象之下的褶皱,并呈现生活更多的可能性,陈鹏便是能够将生活缝隙之处呈现给读者的优秀作家。真正好的写作不应只是“生活验证小说”,而应该“让小说验证生活,让小说走在生活的前面,先锋的含义是会包括这一点的。”
蔡丽首先称赞了《向死之先》所收四篇小说中的前三篇,即被陈鹏称为“垃圾三部曲”的三篇。蔡丽谈到,“垃圾三部曲”之所以感动她,是因为其中探讨了有关一个人在生活重压之下,如何以及在哪里建立自己内心的尊严这个问题,无论是《正面赤裸》中的哑女,还是《向死之先》中昔日风光,今日狼狈不堪的老大方休,他们的故事都能给读者启发。蔡丽还表示,她非常喜欢陈鹏小说中大量的、短语的、长篇幅的絮叨,“这么一个高度复杂、高度分裂、高度矛盾的时代,你不可能用一个整体的结构、完整的人生故事去表现”,“所以在这种时候,碎片跟絮叨的语言恰恰呈现现实和超现实的东西,尤其呈现出人的精神面相,呈现这样一个过程性”。她也提出,这样的语言风格会使叙事节奏显得“平”。另外,小说里的人物生活得太过于浓重,“被挫败感包围”,蔡丽认为,在人被生活压得要死要活的时候,他的生机确确实实也由此开拓,陈鹏要是能将这个丰富的、真正的生活力量呈现出来就更好了。
凌之鹤称赞《向死之先》是一部别具意义的中篇小说集,认为这既是陈鹏关于先锋写作探索的自我总结,也是一次重启先锋写作实验的新起点。凌之鹤谈到评论家耿占春对《向死之先》的评论“开端是悬念,结束仍然是悬念”,他认为陈鹏对小说结局的处理别具匠心和意味,“这是陈鹏对生活最清醒的领悟。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人生/生活的真相”。此外,陈鹏对小人物的关注也让凌之鹤印象深刻:“陈鹏的小说,在总体上关注现实社会中那些平凡却不甘寂寞、又极易被主流社会忽视的小人物。这些人物就生活在我们周遭,只要仔细看,我们就会发觉那些小说人物与我们身边的一些人有着很多的相似度和极高的辨识度。”凌之鹤认为,陈鹏的小说总是能让人读出一种惊心动魄的现实感,“他总是敏锐而狠狠地正视生活中的鸡毛蒜皮、鸡零狗碎甚至令人悲伤、绝望的灰尘弥漫、荆棘丛生、气味怪异的一面,狠狠地揭开滴血流浓的伤口,同时试图抚慰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拼搏精神,理性地思索迷雾重重的未来”。他也指出陈鹏的小说当中女人的地位低、命运悲苦,建议以后的创作中“对女性温柔一点”。
陈鹏对评论家提出的上述问题做了回应。他表示,蔡丽所提到的有关语言那种深层次的建构问题,他虚心接受,但有关人物在绝境中找到新希望的命题,他并不认可。而关于凌之鹤对小说女性角色的“批评”,陈鹏笑言:“我不同意,也许是你读得不够细致”,他的作品中有许许多多动人的美好的女性。
活动中,未能到场的赵兰振、何凯旋、何小竹、王震海、马占祥、川妮、马兵、陈小手、马可等诸多写作者都发来了文字祝福和阅读《向死之先》的感受。大家认为,陈鹏的小说想象大胆,天马行空,具有很高的辨识度,“他的野心在于创造而不是创作;他的梦想在于超越而不是守正;他的写作在于直指人性而不是复述生活。” 《向死之先》是其不断探索、实验的一个里程碑。
在观众提问环节,他表示将完成《刀》《马》《旦》三部曲,目前《马》已经完成,还在打磨中。在被问到如何保持创作激情时,他归功于踢球和个人不断涌现的倾诉欲。关于儿子陈小说,他表示“孩子是不可规划的,我的小说他未来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你是无法控制的,我只希望他快快乐乐地活着。”
陈鹏,昆明作协主席,大益文学院院长,国家二级足球运动员。曾获十月文学奖,湄公河国际文学奖,华语青年作家奖提名奖,云南文艺一等奖等。出版长篇小说《刀》,中篇小说选《绝杀》《去年冬天》,短篇小说集《谁不热爱保罗·斯科尔斯》等。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小说选《向死之先》出版于今年1月,内容包括四部中篇小说,分别为《黑夜之黑》,《正面全裸》,《麻醉》和《向死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