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雪峰的名家评论
――谈吕雪峰的书法
文/冉学鸿
每次遇见搞书画的朋友,我多要聊起吕雪峰的字和人。并非是我和雪峰的交往多么深厚,我们认识也就短短一两年时间,而且其间鲜有长时间的交谈,只是在朋友间走动中慢慢多了些认识,对雪峰的强烈印象更多的来自于书法的印象和周围朋友的评价。我偏好书法,在一些书展上,总能看到雪峰的字,看的多了,老是隐隐的有些惋惜,觉得这样纯净的字如果氛围再好些,平台在高些,前途应该是不可限量的。
雪峰生长在西周京畿扶风,这里历史文化残片俯拾即是,不过这些元素有的是可以看见的,有的则靠心灵去感知,和雪峰的交流中,能感受到家乡的这些文化元素在他身上留下的浓浓痕迹,无形之中作用于他的习书之路。雪峰自号草田布衣,充满泥土气息,可见其不忘出身农家的桑梓情怀和栖身书法园田自得躬耕之乐的朴素人生态度。书法原本就是一项传统艺术,点画之间传承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技艺,更多的是传承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和社会文明成果,一副好的书法传世作品,不单纯和诗、书、画、印相关联,技艺背后渗透的还有书家本人的文化视野和人生态度,这正是中国书法独特魅力之处。纵观书法史,自古以来,其善书者大多都是经纶世务在各个社会领域大有作为的集大成者,足以说明书法是一项综合艺术而不是一门单纯的点画技术。雪峰深知其理,他习书之路走的很正,不投机,不取巧,不隐恶,从文化入手,从丰富自身所学入手,工作之余书画几乎占据了他生活的全部。自习书以来,他遍临名帖,兼事诸体,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特点。这几年来成绩斐然,连入几届国展,年纪不大便已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他投入的精力和汗水取得的回报,按说,对于一个栖身学校的教师来讲,已经很不错了。但雪峰从不张扬,不矫饰,你打趣他,他反不好意思,赧然一笑,全不把获奖当一回事。荣誉过后,依旧上课带学生,习书做画,在如今社会条件下,能潜下身子,不事名利,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而且守在其中,深得其乐,是很不容易的。
和雪峰的接触,感受最深的是他的真。如今的人,习惯面具示人,酒桌子上和你滔滔不绝俨若兄弟,出了门和你形同路人。雪峰不然,见了面,他和你不自然的客套也罢,就艺术观点的争执也罢,待人接物,谈文论道,都是出乎性情,看不出一丝做作在里边,这样的朋友让人感觉很放心。雪峰只小我一岁,算是同龄人,但他见我总老哥老哥的叫,让我很是无措,你说了,下次他还依然这样叫,我知道这是他谦恭习惯使然。不让他这样称呼,一是不想斗胆充大,二是不愿意联想到自己暮气沉沉的面孔。相比雪峰总是带有活力,言谈举止,形容衣着,都透露出一种含蓄而又时刻蓬勃待发的艺术气息。我经常在和朋友们吃饭闲聊中听雪峰谈书法创作的体会和困惑,这个时候,我倒不怎么关心他所说的究竟是哪些内容,而是常感于他专注于书法所投入的那一份态度,真诚而可爱。
阎良是西安的一块飞地,虽然空间距离不是很远,但文化在无形中带来的割裂却难以弥合,信息和交流的渠道都受到一定局限,因此文艺书画这些艺术品种基本都是在小圈子里自己去生息繁衍,少有大作为。相比书法是个埋头事业,更多的需要是扑下身子勤习苦练,境遇还能好一些。雪峰在教书育人之余,依靠自身不断努力,已经创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受到圈内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如今,雪峰周围有着一群同样志趣的亦师亦友的朋友,有着良好的创作环境和氛围,其中不乏和名师大家的交流学习机会,加上有着良好的艺术禀赋和才情,如果雪峰能珍惜和爱护自己的羽毛,不断沿着这条路子前行,将来必定会飞的越来越高。 ――吕雪峰书画集序
文/吴振锋
西窗灯下读书,读的是陶渊明的句子。“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此句出自《时运》,原诗为四章,一章出游,二章所见,三章所思,四章归庐。前二章忻悦,后二章慨感。一个人独游时心与景和,其乐陶然,然乐中亦生不得与古人相交的扼腕之叹,这便是多情的诗人了。“有风自南,翼彼新苗,”依今之白话,即是南风吹拂新苗,一如使人振开翅膀,有回翔奋飞之鼓应,这端丽的诗句,灵魅的诗境,让人感动。
“南风”的确让雪峰这辈青年书画家赶上一个好时候。雪峰是福不唐捐之人。大学读油画专业,偏又有嗜好笔墨。工作时,偏遇上刘建社、贺立峰等一干艺事上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拨极富灵性的书画信徒,聚集一个大的气场,只十年功夫,他们便开始起飞了。让我常觉得他们是飞机城飞出的“舰载机”,一旦有了自己的“辽宁”号,便能高翔远举了。雪峰的“辽宁”号,就是他的书,他的画。林无静树,川不停流。雪峰把艺术之根深深地嵌入单纯而自然的生命,用岁月的坚实探索这个简单而深刻的自己,不依傍门户,不故作解人,也不追赶速度,然而,脚步却永不停歇。艺术家时常最难拿捏的是常与变的分寸,执于常易生滞涩,有呆板无神之忧,而执于变则又易堕于狂放无端,失于险躁毛糙。雪峰锤练笔墨,亦通过读书写作颐养性情,涵养精神,培养心志。他是在临古中守常,在书写中求变。守常不以泥古为尚,求变时不以失变为则。所以,在他的画作中呈示的是一派天机,如行云亦如停云。有时显现着憨态可掬,有时也透出狡黠诡异。有时大胆泼辣,有时放浪形骸,有时也规矩如爱训小儿。然而,让我欣喜者,是他笔墨的松活灵动,墨气淋漓,意趣横生。这是作者内心轻静的外显。所谓“轻”,不是轻狂,而是举重若轻。所谓“静”是心态祥和,心志坚定,而不是浮躁毛糙。显然,雪峰追求的是一种大气局,赓续传统绘画的写意精神,因此,他不愿意拘拘于一法一则之中而泯灭了活泼泼的生命感。当然,雪峰尚年轻,血气方刚,有时亦不免慌疏,想假以时日,其掩玉之瑕是全然可改的。
还是谈谈他的书法。台湾诗人席慕容谈话时说,诗,不可能是别人,只能是自己,这个自己,移到书法中来,尤为重要,雪峰目下的字,已有了一个“自己”,这很了不起。如今冒出来许多青年书法才俊,往往在临古中失去自我,找不到心灵归宿,所以,越写越差了。这也成为当代书法的一种“高原”现象。所谓“高原”现象,就是一个人在走上“高原”之后,却无力登上横亘在高原之上的山峰而向下直落的学习心理特征。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想一定是值得研究的。我以为书法或者其他艺术,“胆、才、学、识”四项,缺一不可。胆与才往往与天赋之秉有关,而学与识则主要靠后天涵养培植。雪峰有大志向,胆、才兼具,这是极其难得的,而学、识二项,雪峰正在积泛养成之中。所谓学,对一个书法家来说,即包括技术的历练,也包括人文养成与修为。而识见与前数项密切相关。雪峰的书法,尤其如今的章草书,在上古书法经典中寻觅艺术的语言,如《平复》、如《汉简》、如《樱兰残纸》,气息高古,精神内敛,线条冲和,尤其能在汉简摇曳笔势中平衡张驰,并做到笔法娴熟,且能驾轻就熟,举重若轻,看似散乱实则有度。这一点,在当下青年家中是卓立不群的。事实上,雪峰的书法与绘画在精神上是相生相应,互为补益的,而在格调气局上又是合和一致的,只是表现手法上有所分别而已。这种内外兼修,书画同步的艺术家在当下文化生态中更其难能可贵。因此,我看好雪峰,也为他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而快活。
《雪峰书画作品集》出版,可以视作一次“出场”。这种“出场”,于他是一次“加油”或“充值”,而于读者,则又提供一次赏读的机会。长路迢遥。但愿他接受上苍的引领,珍惜当刻的福报,在和风细雨中等待那一念的完成。我愿为祷祝。 文/程星琰
吕雪峰的画作,虽看似简简单单,但内藏春秋笔墨。简单的线条勾勒,而表现出来的却是另一番味道的作品。吕雪峰更多的是对一些花草等方面的写意,线条干净有力,透露出一种刚正不阿的态度,特别是对花草的作品当中,在这个特点上表现的更为突出!其他的作品也是如此,吕雪峰在其画作上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在线条的勾勒上做足了功夫,这也是最吸引观赏者的地方!其画作上,有着一种独特的写作之意,与其他画家不一样的地方,那便是其作品更多的是对山水的一种理解,另外其用色上也有着自身的一种特点,墨色上有着浓密的感觉,这个也许跟其书法笔意有着一定的关系,注重墨色的写法,把书法上的那种笔法、墨法在其画作上运用的极为协调!
再看下吕雪峰的书法作品。其书法大作,更多的还是明清一代书意,线条酣畅淋漓,写出了那种气势,其书法的作品,总体感觉有着那种阳刚之势,能把这样的气势写出来,其用笔轻快,追求一种轻快,活泼、健康、阳光的审美趣味。这种书法审美形态的形成,正如与其性格有关,实际上就融入了自我。吕雪峰在传统中不断吸取营养,找到适合的表现的技巧,同时让传统精华与民间艺术融合。吕雪峰的作品在随意间的线条中,透露出一种趣味,符合当代诙谐的审美形态,吕雪峰的作品书法融入了自我,又将古代主流精华和民间艺术为其所用,而这种“自我”是存在于当代的,体现当代的审美取向,因此也就具有了时代的特征。另外吕雪峰的创作主导思想,章法布局、境界的表达需要,个性的不同,因此形之于笔所产生的质感也就不会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