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对元朝书法家 赵孟頫的赞誉有哪些
历代评赵孟頫语
明 项 穆:若夫赵孟頫之书,温润闲雅,似接右军正脉之传,妍媚纤柔,殊乏大节不夺之气。(《书法雅言》)
明 董其昌:吾于书似可直接赵文敏,第少生耳。而子昂之熟,又不如吾有秀润之气。
惟不能多书,以此让吴兴一筹。(《画禅室随笔》)
明 董其昌:吾乡陆宫詹以书名家,虽率尔作应酬字,俱不苟且,曰:“即此便是学字,何得放过?”陆公书类赵吴兴,实从北海有入,客每称公似赵者,曰:“吾与赵同学李北海耳。”(《画禅室随笔》)
明 董其昌:书家以险绝为奇,此窍惟鲁公、杨少师得之,赵吴兴弗能解也。
今人眼目为吴兴所遮障。(《画禅室随笔》)0
清 冯 班:结字,晋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用理则从心所欲不逾矩。因晋人之理而立法,法定则字有常格,不及晋人矣。宋人用意,意在学晋人也。意不周帀则病生,此时代所压。赵松雪更用法,而参之宋人之意,上追二王,后人不及矣。
为奴书之论者不知也。(《钝吟书要》)
清 冯 班:赵殊精工,直逼右军,然气骨自不及宋人,不堪并观也。(《钝吟书要》)
清 冯 班:学前人书从后人入手,便得他门户;学后人书从前人落下,便有拏把。汝学赵松雪,若从徐季海、李北海入手,便古劲可爱。
(《钝吟书要》)
清 梁 巘:子昂书俗,香光书弱,衡山书单。(《评书帖》)
清 梁 巘:学董不及学赵,有墙壁,盖赵谨于结构,而董多率意也。(《评书帖》)
清 吴德旋:永兴书浑厚,北海则以顿挫见长,虽本原同出大令,而门户迥别。
赵集贤欲以永兴笔书北海体,遂致两失。集贤临智永《千文》,乃是当行,可十得六七矣。(《初月楼论书随笔》)
清 吴德旋:刘诸城云:“松雪自当为一大宗,既或未厌人意,然究无以易之。”此就元人而论,谓鲜于、康里诸公皆非松雪之匹耳。
(《初月楼论书随笔》)
清 吴德旋:松雪行书以《天冠山》为最,北海肖子也。世人艳称《民瞻十札》已属次乘,《梅花诗》则自《郐》无讥矣。(《初月楼论书随笔》)
清 钱 泳:松雪书用笔圆转,直接二王,施之翰牍,无出其右。
惟碑版之书则不然,碑版之书必学唐人。或曰:“然则何不径学唐人,而必学松雪,何也?”余曰:“吾侪既要学书,碑版翰牍须得兼备,碑版之书其用少,翰牍之书其用多,犹之读三百篇,《国风》、《雅》、《颂》不可偏废,书道何独不然。”(《书学》)
清 钱 泳:张丑云“子昂书法温润闲雅,远接右军,第过为妍媚纤柔,殊乏大节不夺之气”,非正论也。
褚中令书,昔人比之美女婵娟,不胜罗绮,而睇忠言谠论,直为有唐一代名臣,岂在区区笔墨间,以定其人品乎!(《书学》)
清 阮 元:元赵孟頫楷书摹拟李邕。(《北碑南帖论》)
清 包世臣:子昂如挟瑟燕姬,矜宠善狎。
(《艺舟双楫》)
清 包世臣:吴兴书笔专用平顺,一点一画、一字一行,排次顶接而成。古帖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吴兴书则如市人入隘巷,鱼贯徐行,而争先竞后之色人人见面,安能使上下左右空白有字哉!其所以盛行数百年者,徒以便经生胥史故耳。
然竟不能废者,以其笔虽平顺,而来去出入处皆有曲折停蓄。其后学吴兴者,虽极似而曲折停蓄不存,惟求匀净,是以一时虽为经生胥史所宗尚,不旋踵而烟销火灭也。(《艺舟双楫》)
清 包世臣:吴兴用意结体,全以王士则《李宝成碑》为枕中秘。
(《艺舟双楫》)
清 周星莲:赵集贤云:“书法随时变迁,用笔千古不易。”古人得佳帖数行,专心学之,便能名家。盖赵文敏为有元一代大家,岂有道外之语?所谓千古不易者,指笔之肌理言之,非指笔之面目言之也。(《临池管见》)
清 朱和羹:子昂得《黄庭》、《乐毅》法居多。
邢子愿谓右军以后惟赵吴兴得正衣钵,唐、宋人皆不及也。(《临池心解》)
清 康有为:吴兴、香光,并伤怯弱,如璇闺静女,拈花斗草,妍妙可观念更新,若举石臼,面不失容,则非其任矣。自元、明来,精榜书者殊鲜,以碑学之不兴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