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章一般多大尺寸?
一、书法名章一般多大尺寸?
书法 落款的 名章印的大小要与落款的字有相关联,但正文更重要,要根据正文和落款来定印章的大小,落款要略小于正文,印章要接近落款,但相同大小了就很一般了,所以,要略小于落款。
二、毛笔尺寸?
毛笔的尺寸:按大小尺寸及用途,分小楷、中楷、大楷、对联及榜书牌匾所用的毛笔。毛笔的大小和尺寸主要看的是毛笔笔头的出锋长短(锋长)和锋径大小。
三、软笔书法中小楷字一般是多大尺寸?
小楷常指的是一厘米见方左右的小楷书。
小楷,即是楷体小字。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钟繇。经典小楷代表作有:钟繇《宣示表》、《荐季直表》;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等。
严格说来,两厘米见方以内的楷书就都可称为小楷了,两厘米以上就可称之为中楷了,再大到七八厘米就是大楷了,大到三四十厘米的就是榜书了,小楷常指的则是一厘米见方左右的小楷书,0.5厘米见方左右的楷书则称为蝇头小楷。
扩展资料
书写原则:
1、写大字要紧密无间,而写小字必要使其宽绰有余。也就是说:写大字要能做到小字似的精密;而写小字要能做到大字似的舒朗,故古人所谓“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
2、写小字的重心与笔画的配合,则与大字无大差异。至于运笔,则略有不同。小字运笔要圆润、娟秀、挺拔、整齐;大字要雄壮、厚重。
大字下笔时用逆锋(藏锋),收笔时用回锋; 小字下笔时则不必用逆锋,宜用尖锋,收笔时宜用顿笔或提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小楷
严格说来,两厘米见方以内的楷书就都可称为小楷了
两厘米以上就可称之为中楷了,再大到七八厘米就是大楷了
大到三四十厘米的就是榜书了……
小楷常指的则是一厘米见方左右的小楷书
0.5厘米见方左右的楷书则称为蝇头小楷……
这是一张1990年年逾古稀的上海王铮老先生的手稿。
二玄社原大法帖,文徵明《细楷落花诗》,是1.5CM见方,而赵孟\小楷《道德经》有纵格无横格,纵格间隔是1.8CM,文徵明的《太上老君常说清静经》是扁方格,是1.8×1.4CM。
结论:小楷常规大小1.5CM左右。
四、毛笔比赛大楷尺寸大概多大
大楷3cm-5cm
参展,字的大小应该选择你喜欢和擅长的大小,大小基本分为小楷、中楷和大楷,一般小于1-3cm的属于小楷,中楷3cm-5cm,大楷5cm以上。
五、历代的书法大家都是用的什么毫的毛笔?(我是指是狼毫、羊毫、还是兼毫。)
狼毫笔就字面而言,是以狼毫制成。前代也确实以狼毫制笔;但今日所称之狼毫,为黄鼠「狼」之「毫」,而非狼之毫。狼毫所见的记录甚晚,有人也以「鼠须笔」即狼毫笔,则狼毫之用便可推至王羲之晋代之前,但无法肯定。黄鼠狼仅尾尖之毫可供制笔,性质坚韧,仅次于兔毫而过于羊毫,也属健毫笔。缺点与紫毫相似,也没有过大的。
羊毫是以青羊或黄羊之须或尾毫制成。考其始于南北朝之前,至秦时蒙恬改良之新笔已成制笔材料。书法最重笔力,羊毫柔而无锋,书亦「柔弱无骨」,故历代书法家都很少使用。羊毫造笔,大约是南宋以后才盛行的;而被普遍采用,却是清初之后的事。因为清一代讲究圆润含蓄,不可露才扬己,故只有柔腴的羊毫能达到当时的要求而被普遍使用。羊毫的柔软程度亦有差等,若与纸墨佩合得当,亦能表现丰腴柔媚之风格,且廉价易得,毫毛较长,可写半尺之上的大字。
兼毫笔是合两种以上之毫制成,依其混合比例命名,如三紫七羊、五紫五羊等。蒙恬改良之笔,以「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即属兼毫笔。兼毫多取一健一柔相配,以健毫为主,居内,称之为「柱」;柔毫则处外、为副,称之为「被」。柱之毫长,被之毫毛短,即所谓「有柱有被」笔。而被亦有多层者,便有以兔毫为柱,外加较短之羊毛被,再披与柱等长之毫,共三层,所以根部特粗,尖端较细,储墨较多,便于书写。特性依混合比例而不同,或刚或柔,或刚柔适中,且价廉工省,此皆其优点。
看些什么字啊,在书法前期一般是狼毫等相对较硬的笔,在书法发展后期一般是兼毫和羊毫。这在中国书法史上有记载的
在宋代之前一般用狼毫,譬如王羲之,应该是用狼毫短锋(但我在兰亭与卖笔的女主人交谈,他说王写兰亭序是用长锋),宋代以后才出现羊毫笔。可参考南京孙晓云的书,《书法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