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兰亭序是中国书法的中和之美的典范?
《兰亭序》做为天下第一行书,是王羲之把楷书笔法结构与草书笔法巧妙结合而形成的中和行书笔法结构,恰到好处地代表了行书的笔法灵活结字如行云流水一般的风格!完美体现了书法的中和之美,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体现与展现!
王羲之兰亭序书法作品
《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是书圣王羲之四十七岁时在浙江绍兴兰亭宴饮之后写下的。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王羲之兰亭序书法作品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只有28行,324个字,这么一幅书法为什么能够受到后人的推崇和称赞呢?
首先,《兰亭序》是人书合一的典范之作,笔下的书法与当时的心境融为一体,笔势随着心情的起伏而起伏。
王羲之从书法的开头到结尾丝毫没有紊乱之感,整幅书法呈现出流畅飘逸之风。所写内容与笔风、心境合为一体,虽然有些字涂涂抹抹,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整幅书法的美感,相反还带来了率真之感。
其次,《兰亭序》在笔法上也值得后人学习,如果仔细观察此幅书法,会发现在起笔的时候多以尖锋入纸,这样的写法既让整个字充满了活力感,又可以顺势引入下一笔,使前后呈现出紧密相连的气势。
这种尖锋入纸的笔法运用影响了很多书法家,直到现在的书坛仍然具有学习和借鉴的意义。其实这幅书法在笔法的运用上有很多精湛之处,但是尖锋入纸是这幅书法之中的一大特点。
兰亭序行楷书法
楷书于汉末从隶书草体中逐渐产生,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经历了两次高峰,一是南北朝时期的魏碑,二是唐代的唐楷。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兰亭序行楷书法,希望你们喜欢。
兰亭序行楷书法欣赏:
兰亭序行楷书法1
兰亭序行楷书法2
兰亭序行楷书法3
兰亭序行楷书法4
兰亭序行楷书法5
楷书的审美空间:
颜真卿的楷书,有如忠臣烈士,关羽坐堂。令人想起颜真卿写出维护官场秩序的《争座位帖》时的凛然正气,令人想起其堂兄颜杲卿在安史之乱时,不惜儿子颜季明为叛军所斩,不惜舌头为叛军割下的坚贞不屈(这就是文天祥《正气歌》中“为颜常山舌”的由来)。70多岁高龄的颜真卿在叛军李希烈的威逼利诱面前宁死不屈,直至被缢死,成为书品与人品合一的典范。颜楷的中正、雄强、宽博、严整,固然是审美的对象,其人格修养更感人至深,难怪傅山 教育 子孙“未习鲁公书,先观鲁公诂”。
注意到前几年中国在美国展示中国形象的一巨幅图画,画中是三五位亭亭玉立的女明星,背景是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楷书。佩服制作者的高明,为宣传画注入中国 传统 文化 元素,妩媚的女明星与妍美的 瘦金体书法 浑然一体,可见中国书法的魅力。赞成书法穿着唐装走向世界,以传统、正统示人,包括弘扬楷书经典。
至于既收集进《楷书字典》,也收集进《隶书字典》的《经石峪金刚经》,本人也亲自到该地朝拜。那数千平方米的溪床,躺着一千余字的经文,硕大之字如佛像或卧或坐,个个慈眉善目,是那么稳重、宽容、安详。顶严霜酷日,赏明月清风。千年依旧,度人无声。对经石峪流连忘返,享受着大美,净化着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