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有那那些著名的书画家?
一、甘肃有那那些著名的书画家?
一、甘肃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空间5_rN5siT(d
万惠民
马负书
马荣胜
王志宾
王大钧
王创业
韦国栋
史颜明
刘开汉
关启兴
朱德忻
何裕
何飞鹏
张改琴
应中逸
汪淮一
杨金鹏
屈德洲
郑汝中
金禄
林径文
赵建玉
郝国良
资安民
夏天公
徐尚义
秦理斌
康务学
景维新
焦芳
蒙子军
黎凡
薛家宽
魏翰邦
魏永泰
魏岳嵩
钱墨君
马啸
马玉浩
尹建鼎
刘大奇
刘朱梁
沈年润
肖弟
肖海水
张敬群
杨蕊榕
林涛
赵正
赵山京
徐祖藩
顾子益
陶劲涛
靳鉴
翟万益
魏学文
马积深
王刚
王林宝
王正岷
王亚军
申晓君
孙开仁
李友明
张平
陈玉辉
苏仕学
郑睿
郎宗权
姚力毅
荆立新
荆立忠
殷望成
路学军
书法空间.Qx'Nr
WW6}0|
二、甘肃省画家名录书法空间E([h.e(rE
海瑞霞
朱冰
晓岗
何鄂
娄傅义
李宝峰
莫建成
段兼善
李秀峰
韦博文
王铁成
张学乾
顾国建
林斌
张万凌
康金城
文岩
张卫平
樊威
杨立强
张大刚
李玉堂李秀峰杨志印甘肃省文史研究馆
王永斌
河池书画院王
铭
定西
徐建礼
合水
王
鹤
西峰
黄风贤
西峰
李毅莫立钦申建国
康乐
孙
剑潘建平包少茂
定西
杨建平
灵台
张
平
天水
梁建雄
甘谷
狄作为
白银
程世全
甘谷
朱
监
天水
赵启让海瑞霞石嵘薛家宽王自通
庄浪
黎凡吴恒泰
天水
梁俊秀
静宁
赵恩光天水
刘志春书法空间*lI5ki&oUA
书法空间a5TN6C`%})_
二、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单,王绪生是否有此人
王绪生 男 1965年生于甘肃甘谷。字子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甘肃省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委员;天水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天水市美协会员;天水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甘谷县书协副主席。
作品入展获奖:
2006. 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安美杯”
2008. 第六届全国书坛新人新作展
2008. 第二届全国草书艺术大展
2009. 第六届全国楹联书法展
2009.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
2011. 中书协成立30周年会员优先作品展
2012. 首届“张芝奖”全国书法大展
2012. “瘗鹤铭奖”全国书法作品大展
2013. 全国首届临帖书法大展
中国(芮城)永乐宫第六届国际书画艺术节暨全国“魏晋风度”新锐书法作品展
全国第三届草书作品展
2009“百年兰大杯”全国书法展
2009甘肃首届书法晋京展
2011《书法导报》全国手卷书法展二等奖
2013.《书法导报》全国书法家书写杜甫《秋兴八首》长卷报上展三等奖
2009全国个私协书发展二等奖《
2011《低碳淮安》全国书画大展二等奖
2012“蔡邕奖”全国书法展
2012水城莲花“温泉杯”全国书画大展
2012. 第二届北兰亭电视书法大赛
2011.甘肃省首届农民书画展一等奖
2010. 甘肃省首届电视书法大奖赛二等奖
甘肃省第一 二 三界“张芝奖”书法展
2008.甘肃省美协举办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国画作品展)
2012. 大世界”中国实力书法家200人邀请展
07年以后的名单没有发布
或许以后有个叫王绪生的人会成为书协会员的。
恶心。
没查到!
三、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书法作品是哪一件
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书法作品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此稿于公元758年也就是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三年,颜真卿侄子颜季明死于安史之乱,此时的颜真卿49岁,真所谓白发人送黑发人。
此件书法作品可谓浑然一体、一气呵成,情意动人,纵笔豪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常常写至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其英风烈气,不仅见于笔端,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扩展资料
《祭侄文稿》笔法圆转,笔锋内含,力透纸外,其线条的质性遒劲而舒和。清代何焯《义门题跋》中说:“鲁公用笔最与晋近。”但《祭侄文稿》一是打破了晋唐以来重内L法来表现方刚之气的习惯,改用外拓法。
他认为,外拓圆笔更能自如地纵笔挥毫,充分抒展书法家的个性。如第17行的“荼毒”二字便是笔势外拓的典型表现。二是线条浑厚圆劲,骨势洞达,赋予立体感。
《祭侄文稿》中“父、杨、凶、史、轻”等字运笔疾涩,体现了古人所谓“颜字入纸一寸”的说法,这是对“使其藏锋,画乃沉着”的最好的领悟和展现。三是篆籀气的运用使《祭侄文稿》不同于晋唐以来的方头清瘦,回归了古朴淳厚之气。
如“颜、清、尔”等字;楷隶之法的出现让作品奇趣迭出,如“门、陷、孤”等用楷法,“既、承”末笔波状则取隶法。如第13行的“凶威”二字取法篆籀,正是以圆润、浑厚的笔致和凝练遒劲的篆籀线条,展现了颜真卿在行书用笔上非凡的艺术功力。
《祭侄文稿》其墨法苍润,流畅自然。渴笔枯墨,燥而无润,干练流畅,挥洒自如。
全文不到300字,只用了七次蘸墨,到了一笔墨写下了53字,留下了干枯压痕出现难以控制的伤痛轨迹。从“维乾”到“诸军事”蘸第一笔墨,墨色由浓变淡,笔画由粗变细。
从“蒲州”到“季明”蘸第二笔墨,墨色也是由重而轻,点画由粗而细,且连笔牵丝渐多,反映了作者激动的情感变化;从“惟尔”开始,因要思考内容、蘸墨,涂改、枯笔增多。
从“归”字开始,墨色变得浓润,“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八个字墨色浓厚,充分反映出书家失去亲人的切肤之痛;“天下悔”三字以后,随着心情的不可遏制,越往后越挥洒自如,无所惮虑。两个“呜呼哀哉”的狂草写法,足见书家悲愤之情不可言状。
最后的三行如飞瀑流泉,急转直下,给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其情感交织而产生的笔墨效果使作品达到艺术的巅峰状态。这一墨法的艺术效果与颜真卿当时的悲恸恰好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
作者简介:颜真卿(709―784年),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名臣、书法家。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与赵孟\、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行书纸本,纵20.8厘米,横75.5厘米,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书于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
此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祭侄文稿》),取义成仁,英烈彪炳之事。祭悼其侄颜季明更见疾痛惨怛,哀思郁勃。本帖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泻千里,常常写至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其英风烈气,不仅见于笔端,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被元人鲜于枢誉为“天下行书第二”。
原卷前后隔水有宋“宣和”、“政和”小玺、天水园印及历代鉴赏收藏印鉴数十方,还有鲜于枢、张晏、周密等人题跋。宋《宣和书谱》有著录,清乾隆时入内府,原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名称】祭侄文稿
【作者】颜真卿
【年代】唐代
【书体】行书
【材质】麻纸墨迹
【规格】纵28.3厘米,横75.5厘米
【字数】23行,234字
【收藏】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1] 《祭侄文稿》,亦称《祭侄季明文稿》。朱关田《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谓:《祭侄文稿》“书之奇绝,论者以为《兰亭序》之后惟此为高,故有‘天下第二行书’之誉”。[2] 颜真卿公元758年(约50岁时)所书的《祭侄文稿》与晋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书于公元353年作者约50岁时)、宋代苏轼的行书《黄州寒食帖》(书于公元1082年作者约45岁时)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法帖。上述三大行书法帖,因其辞、书皆佳,且均为文稿稿草,情切意真。曹宝麟谓:“他们正是在无心于书的创作状态下任情恣性地挥洒,才不期而然地达到了最佳的感人效果”,天下三大行书,“这一推崇世无间言”。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 [3]
版本
《祭侄文稿》传世有二:一是停云馆所刻祭侄文稿,有陈绎曾、陈深、文徵明三跋,与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所载相同;二是墨迹本,明张丑《清河书画舫》云,《祭侄文稿》定当以鲜于枢、张晏跋尾本为真迹。[4] 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晋隋唐五代宋书法》谓:“明文氏《停云馆帖》所刻一本,与此不同,当是伪迹。”[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