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书法  >  名人书法  >

《米芾学书》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时间:2022-12-06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一、《米芾学书》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米芾学书》主要讲的是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小时候学习书法的事,让我们看到米芾小时候是一个十分勤奋好学的孩子,同时也说明了“学写字不只是要动笔,还要观其形,而且要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字”的道理。

二、米芾行书书法作品赏析

米芾擅水墨山水,人称“米氏云山”,但米芾画迹不存在于世。但目前唯一能见到的,也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米画”――《珊瑚笔架图》,画一珊瑚笔架,架左书“金坐”二字。然后再加上米点和题款,米家山水便赫然而出。米芾以画代笔,颇有意趣。米芾在书法的造诣上非常之高。书法作品更是价值千金。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米芾行书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米芾行书书法作品欣赏

米芾行书书法作品图片1

米芾行书书法作品图片2

米芾行书书法作品图片3

米芾行书书法作品图片4

米芾个人简介

米芾(1051年-1107年),北宋书画家。初名黻,字元章,时人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自号鹿门居士。北宋著名书法家、书画理论家,鉴定家、收藏家。米芾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召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米芾在官场上并不得意,其“不能与世俯仰,故从仕数困”。因其衣着行为以及迷恋书画珍石的态度皆被当世视为癫狂,故又有“米颠”之称。

行书的笔画特点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既不像楷书那样一笔一画的规规矩矩,也不像草书那样连绵地龙腾虎跃,书写方便,易识而流美,能够比较充分地表达性情,是可读性与欣赏性都较好的书体,深为人们所喜爱。

有人形象地比喻说,楷书如人站立,草书如人跑步,而行书则如人行走,这种如人行走的速度感,形成了行书的基本特色。“行走”速度较慢而接近楷书的,叫做“行楷”、“楷行”或“真行”;“行走”速度较快而接近草书的,叫做“行草”或“草行”。

因为这个“速度”的关系,便产生了行书笔画方面的一系列特点,清代宋曹所说:“所谓行者,即真书之稍纵略,后简易相间而行,如云行水流,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循圆,乃楷隶之捷也。”

现将其中几个主要特点分述于下:

一、出锋。行书因行笔加快,点画之间的承接关系也就随之加强,其收笔处也往往在奔向下一笔时将笔锋带出,而在承接起笔时往往顺势落下,笔锋也往往露出,从而增强了笔画之间的相互呼应关系。这正是行书比楷书“稍纵”的地方,也是行书显得活泼的一个因素。落笔出锋,因趁上笔之势,虽出锋而有逆势,切忌平卧顺出。

二、牵丝。行书书写速度的增快,原来存在于楷书笔画之间的虚无笔迹,便在比较放纵的运笔过程中在纸面上部分地显现出来,形成细细的“牵丝”,俗谓之“连笔”。连笔的态势如“云行水流”,增强了韵律感。应该注意的是,牵丝是率意书写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物,不可故意造作,一般要比正式的笔画细一些,这样“纤间出”,主次分明,也增加粗细对比变化的美感。

三、圆转。书写速度的增快,必然是“离方循圆”,表现最明显的地方就是转角之处,多用圆转,少用方折。但在圆转时,仍然需要驻笔提按,以使圆转之中隐含方折之意,才不致软弱无力。

四、省略。行书求“捷”的另一结果是从“略”。从略的方式,一是以点代画,以长点代捺;二是连笔的结果所出现的以简代繁;三是删去某些次要的笔画,也就是俗称的“减笔字”。

三、如何学习米芾《蜀素帖》

米芾《蜀素帖》 《蜀素帖》为米芾行书的代表之作,风格极为突出,有如天马行空、云鹤游天。米芾本人天资极高,有深厚的临摹功力,其人其书都非同一般。如果没有较好的书写根底,没有较全面的艺术修养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其自然风骨、潇洒超逸的笔法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更无法体会其深层内涵。 首先,在学习《蜀素帖》之前,一定要有较好的晋唐楷书基础。因为楷书的每一笔都起止分明,结构规范,所以学楷之后再学行书,符合学习书法从易到难,从平整到险绝的规律。 其次,要正确读贴。临摹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帖,这里所说的读,是指对范本的细细揣摩、欣赏与分析。第一,要领略《蜀素帖》的总体风格及其精神气质。米芾书法取径甚高,做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他精研晋法,同时对历代名迹也都精临过。帖中所透露出的那种“天马脱衔,追风逐电”和筋骨丰润,仪态万方的风神气质,并不是一下就可以把握的,必须长时间的观幕、领会。第二,要注意通篇的章法。包括行笔的处理,墨色的变化,字ml关系等。《蜀素帖》中,字与字之间相连者并不多,其行笔的的贯通主要是靠字势的前后协调,笔画的呼应来完成的。第三,要注意帖中大量的线型变化。线是书法造型的基础,行书学习,最主要的就是要掌握各种线条的表现手法。读帖时要按照书写笔顺逐笔逐画地揣摩,顺藤摸瓜,力图还原古人运笔的动作要领。第四,要注意帖中字的结体,有意识地记一些字的造型结体,对于把握《蜀素帖》的字形结构和丰富学书者的造型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有了充分的读帖基础,接下来就要在临帖上下大功夫了。书写水平的高低,毕竞要通过手上功夫体现出来,即如何执笔、运笔,应写出怎样的线条等,这里我们有必要了解米芾的书学心得。米芾在《群玉堂法帖》第八卷中有这样的话:“学书贵弄翰,谓把笔轻,自然手心虚。振迅天真,出于意外。所以古人书各各不同;若一一相似,则书奴也。其次要得笔,谓骨筋皮肉,脂泽风神皆全,犹如一佳士也。三字三画异,故作异;重轻不同,出于天真,自然异。又书非可使毫,使毫行墨而已,其浑然天成如薄丝也。又得笔则虽细如棍发,亦圆;不得笔虽粗如椽;亦扁。此虽心得,亦可学;入学之理,在先写壁,作字必悬手,锋抵壁,久之必自得趣也。” 他强调“天真”、“天然”、“浑然天成”,不要娇揉造作;要“自然异”、“各各不同”,不要“一一相似”的“奴书”;要“圆”,不要“扁”,要有立体感;要“筋骨皮肉、脂泽风神皆全”,要活而不要死。这些都是他亲自实践并体现在他的作品之中的。其所以能够达到如此境界,就是“把笔轻,自然手心虚”和习惯于“悬手”的结果,这和我们常说的“指实、掌虚、悬肘”是一致的。只有这样,在书写时每个关节才能够活动自如,全身力量顺利通过臂、肘、腕、指、笔管而达到笔端,使笔毫在纸上自由的提按挥洒。 最初的临幕可比帖上的字稍大一些,并且速度不要过快,要象学习楷书一样一丝不荀,章法最好也能照样模仿。很多人在初临此帖时,育目加快书写速度,片面追求字形的灵动,求险求怪而忽略用笔结构上的精到,造成笔画的软弱无力和字体形态的习气化。要想完整地得到帖中用笔、结字的法度,摸索其规律,就必须对其做慢镜头的分析,这样才能使摹仿更为逼真,下笔更具骨力。待到自感能够掌握临写中必须保持的法度之后,再将速度加快。另外,在临的过程中,仍需时时伴随“读”,即一边写一边分析比较各部分线条的轻、重、疾、徐,用笔的藏、露、提、按,牵丝、引带,各部分的大小比例与正斜,乃至墨色变化与布势、姿态、精神等。这样带着思考的临习,才会有收获,见成效,终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有了一定的对临实践后可适当采取背临的方式,即将字帖合起来背着写。背临之后与范本比较,细心观察,对范本加深印象后,再重新背临。背临可以从各个角度来表现对范本的理解,比如,有时可突出其用笔的特色有时可突出表现其结体的特色。这其实是一种“意临”,也是为今后的创作打基础。 米芾的书法师承广泛,兼采众长。他学古人而不囿于古人,就像他本人所说“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如果没有他前边的“取诸长处”,也就形成不了米书的特有风格。所以要想真正掌握此帖,不仅要学习米芾本人的碑帖,还要了解米芾行书的形成轨迹,对历代名迹的临摹也要下一番功夫,如晋唐楷书,“二王”的行书等等。学书虽“泛滥百家不若精于一也”,但不能只学一家,而应精学一家,并广收博览。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书艺之路越走越宽。 以上为我多年来学习《蜀素帖》,也是学习米芾书法的一点认识和体会,希望能对广大学书者有所帮助,真能如愿,我将不胜欣慰。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1. 苏轼关于论书法的诗句 苏轼关于论书法的诗句 1. 苏东坡有关书法的诗词 苏东坡以诗词论书法这方面不多。 苏东坡用墨如糊。并要求“湛湛如小儿目...
书法艺术的核心要素是线条还是结字或者章法布局? 书法艺术的核心要素是章法布局。 毕竟书法是书法毁并的艺术。没有字就没有书法艺术,而字有笔画和结构。每一告春笔,每一个字的...
首先对你弟弟得了肝癌表现惋惜。 肝癌(HCC)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全球每年新患肝癌55 %发生在中国,我国肝癌男性平均标化死亡率为14.52/10万,女性为5.61/10万,全国...
推荐阅读
  • 赵孟頫的《胆巴碑》和《妙严寺字帖》怎么都是墨迹,而不是拓的帖 2022-06-30
  • 赵汝飞和李放鸣哪个书法适合儿童启蒙? 2022-05-31
  • 我国有那些著名的书法碑帖 2022-07-01
  • 中国公认书法第一人是谁?为什么? 2022-05-30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