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书法  >  名人书法  >

《书谱》到底都说了啥?

时间:2022-12-06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一、《书谱》到底都说了啥?

《书谱》3700余字,共有47个自然段,分为 8个大段。

第一大段自《书谱》开头起,至“子敬之不及逸少,无或疑焉”。 追朔书法的源流,并对世人公认的几位祖师爷作一比较评说。

第二大段自“余志学之年” 起,至“不入其门,讵窥其奥者也。”叙述自己毕生致力于书法研究及自己对书体、笔法、学习态度、方法上的认识体会,以供后学者采择。

第三大段自“又一时而书” 起,至“睹迹明心者焉。”分析书法作品的优劣,是具有其特定因素的问题,不是固定不变的。

第四大段自“代有笔阵图七行” 起,至“非训非经,宜从弃择。”自叙其《书谱》中的取材选择之精,详析其取舍范围及所尊崇之重点,也涉及所研究的书体——真、行、草——并对当代流传的伪劣产品给予驳斥,启导后学。

第五大段自“夫心之所达” 起,至“纵未窥于众术,断可极于所诣矣。”说明书本无一定之体,随作者思想感情而变化风格;而思想感情之变化又必须与目前实际相结合,方能形神融合,心手相应。推其本源,仍须在心精手熟上用功夫。心精思则全局无遗,手熟练则下笔无滞,自然会言忘意得,翰逸神飞了!

第六大段自“若思通楷则” 起,至“慕习之辈,尤宜慎诸!”指出书法之进步会与年俱增,但亦不可存偏激之见、自以为是。断定自矜者必归失败,自卑者尚可发展。更指出不可以自己偶然有得而轻视古贤,目无余子,而致遣讥后世,学者要谨慎又谨慎。

第七大段自“至有未悟淹留” 起,至“得鱼获兔,犹吝筌蹄!”总说写字要各方面的适当配合,看似互相矛盾,却又相辅相成。虽然只是为一个字的小事,也要知道这是有机配合的整体,必须全面照顾到,才能避免偏向,损害整体艺术,才能达到高标,入而能出,推陈出新,使书法艺术获得新的发展。

第八大段自“闻夫家有南威之容” 起,至“垂拱三年写记”,全文完。表明对别人书法的评议要从作品的实际出发,而不要只凭虚名的随声附和,或凭时代之古老而盲目赞誉,必须公平、求实。并以自身的经验作为论证,最后表出自己撰写《书谱》的内心想法及不与时俯仰的高尚作风,也等于对当时某些不良气息给以针砭。

二、书法理论名著《书谱》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哪个

唐朝 孙过庭

初唐书论,最重要的还是孙过庭的《书谱》。这篇三千七百字的煌煌大论,内容广博宏富,涉及中国书学各个重要方面,且见解精辟独到,揭示出了书法艺术的本质及许多重要规律,从而成为我国古代书法理论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性质的著述,标志着中国书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辉煌的阶段。孙氏主要的理论贡献,就在于他在《书谱》中一以贯之,对中国书法的表情本质做了科学而鲜明的揭橥与反复而深入的论述。

三、孙过庭《书谱》的介绍

《书谱》为论述历代书法和论书法变迁之专著,本身亦具书法艺术价值,其文章更具理论价值,是我国关于书法理论之重要著作,它对书法欣赏、技巧等方面至今仍有重要现实意义。《书谱》书于垂拱三年(687),对自汉迄魏晋之草书诸大家均有详述。草书体裁写来翰逸神超,浑朴流润,有绵里裹铁之妙,尤其起落笔之俊逸,字态笔姿之潇洒,既深入晋王堂奥,又得汉魏神髓,浓润圆熟,用笔破而愈完,纷而愈治,飘逸愈沉着,婀娜愈刚健。

四、孙过庭《书谱》诗解4心之所达

孙过庭《书谱》诗解4心之所达

题文诗:

心之所达 , 名言 难尽; 言之所通 , 纸墨难形 .

粗仿其状 , 纲纪其辞 . 冀酌希夷 , 取会佳境 .

执使用转,以祛未悟:深浅长短,执笔之谓;

纵横牵掣,使锋运笔:钩环盘纡, 运笔圆转;

点画 搭配, 向背 之 用 . 会其数法 , 归于一途 ,

编列众工 , 错综群妙 ;举其未发,推陈出新,

窥其根源 , 折其枝派 . 文约理赡 , 迹显心通 ,

披卷可明 , 下笔无滞 . 右军之书 ,必具深情,

至情至神,至神自胜, 代多称习 , 良为宗匠 ,

取立指归 ,真情所至, 会古通今 , 情深调合 ,

摹榻日广 , 研习岁滋 . 写乐毅 论, 情多怫郁 ;

作 书画赞 , 意涉瑰奇 ;书 黄庭经 , 怡怿虚无 ;

兰亭兴集 , 思逸神超 ; 私门诫誓 , 情拘志惨 ,

涉乐方笑 , 言哀已叹 . 情动形言 ,文字表 意 ,

阳舒阴惨 , 天地 之情.情生万物,万物有情,

既失 真 情 , 理乖其实 , 依样画葫, 安有 文采.

正文:

又云:与张伯英同学,斯乃更彰虚诞,若指汉末佰英,时代全不相接;必有晋人同号,史传何其寂寥。非训非经,宜从弃择。夫心之所达,不易尽于名言;言之所通,尚难形于纸墨。粗可仿佛其状,纲纪其辞。冀酌希夷,取会佳境。阙而末逮,请俟将来。

解释: 其文章中又说,王羲之与张芝是同学,这就更加荒诞。如果是指汉末伯英,那么时代完全不符(中间隔了魏和西晋),一定是有一个与张芝同名的东晋人,可是历史上确毫无记载,这既不合守法则,也不合守常规,应该弃而不取。心中所感悟的所理解的道理,有时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有的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却很难用文字表达出来,在此我只能粗略的讲出其大致形态,提纲携领的讲些纲要,要是能把那些抽象的道理(希夷《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详细的写出来,使学者领会其中的美巧境界。其中所缺或没有详尽之处,只有留待将来再作补充。

   说明 :“夫心之所达,不易尽于名言;言之所通,尚难形于纸墨。”书法是抽象的艺术,有些书法现象是只能感悟,难以言表。尤其是偏重书法实践,很少研究书法理论者,更多出现这种情况。这也说明书法理论和书法实践需要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今撰 执使用转 之由, 以祛未悟 。 执谓深浅长短之类是也,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环盘纡之类是也,用谓点画向背之类 是也, 方复会其数法,归于一途,编列众工,错综群妙;举前贤之未及,启后学于成规;窥其根源,折其枝派 。贵使 文约理赡,迹显心通,披卷可明,下笔无滞 ,诡词异说,非所详焉。

 解释: 现在我所写的是,执、使、转、用四种方法,用以开导不明书法的人。所谓执,是指执笔位置的高低;所谓使,是指运笔的上下左右(表现在横竖撇捺);所谓转,是指运笔圆转的动作,表现在钩环盘纡;所谓用,是指点画搭配、字的结构布局问题。将上述数种方法综合起来,融为一体,再将各家对书法的论述编列起来,就把各家长处、妙处集中起来了,对前贤未论述的道理加以补充、完善,这就为后人学习书法确立了规范。进一步探索书法的根源,分析书法的流派,在文辞上要简约,而理论要丰富,让人一看就明白,做到开卷有益,这样写字就会顺畅,至于那些怪诞的词语奇异的学说,就不是和所要写的。

然 今之所陈,务裨学者。但右军之书,代多称习,良可据为宗匠,取立指归。岂唯会古通今,亦乃情深调合 。致使摹榻日广,研习岁滋,先后著名,多从散落,历代孤绍,非其效欤!

解释: 然而,我现在所陈述的,一定要对学书法的人有所收益。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称赞学习,确实不愧为崇仰的大师巨匠,正因为他的书法能立得住,所以学书者都无不学王,万众归一。所以如此不仅是他能继承传统融会古法,而且又有所创新,符合当代的潮流。同时他的书法很具情趣,这种情趣和书法艺术的格调相吻合。正因为如此临摹学习者与日俱增,研究学习他的书法者一年比一年多。在王羲之前的崔杜,之后的萧羊等很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的字迹大多散落遗失,而被淹没无闻,历史上唯有王羲之独享盛誉,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试言其由,略陈数意:止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太师箴》、《兰亭集序》、《告誓文》,斯并代俗所传,真行绝致者也。 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 ;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岂惟驻想流波,将贻  嗳之奏;驰神睢涣,方思藻绘之文。虽其目击道存,尚或心迷义舛。莫不强名为体,共习分区。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既失其情,理乖其实,原夫所致,安有体哉!

解释: 试谈其中的原由,简约的陈述几点:譬如《乐毅论》等帖,都是世间所传的,其真书、行书是绝无仅有的好范本。写《乐毅》时,王羲之心情不舒畅(怫为怒,郁为愁);写《画赞》时,思绪瑰丽奇妙(《画赞》名为《东方朔画赞》,又名《东方先生画像赞》是晋夏侯谌撰文,王羲之在永和十二年五月十三日用小楷书);写《黄庭经》则是由于道家道理虚无,使他感到和悦(《黄庭经是道家养生的书,传为老子著,有《内景经》、《外景经》,王羲之于永和十二年五月廾四日在山阴县书的是《内景经》);在写《太师箴》时,心境奔放而曲折,豪迈而不拘;到了写《兰亭》时,兴趣集中专注,神情飘逸,精神焕发;在写《告誓》时,由于告诫自巳,心情沉重,立誓不为官内心悲痛(《告誓文》又称《自誓文》,是他在永和十一年三月九日撰写的,当时他在王述手下为官,看不起王述,耻为其下,称病去郡,在父母墓前立下誓言,因此,作此文。)。正所谓人在高兴时免不了要笑,而在悲哀时,免不了要叹气一样。岂能只是想着流水时才会奏起和缓的乐章(驻想流波是典:《列子.汤问》:“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乎若秦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汪汪乎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向往睢水和涣水,才能想起华丽锦绣的文彩。虽然一看就能让人知道是好的墨迹,但是仍可能让人心中迷乱,议论有误,虽然勉强称自己是学习(王羲之的)某种字体,但同样学习,而成就各不相同。岂知当情绪受到感动,必然要通过言语表达出来,有了真情实意,作品才能合乎《国风》、《离骚》之意旨(诗经的《国风》,屈原的《离骚》)。人在春夏会觉得心情舒展,秋冬之际会感到情绪郁闷,这是与天地季节变化所引起的。如果作品没有书者情感,脱离实际,或照着别人的样子写,不包含作者的情感,这那里还谈得上“体”呢。

  

原书分页分解:

39】夫心之所达,不易尽于名言;言之所通,尚难形于纸墨。粗可仿佛其状,纲纪其辞。冀酌希夷,取会佳境。阙而末逮,请俟将来。今撰执使转用之由,以祛未悟。执谓深浅长短之类是也;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环盘纡之类是也;用谓点画向背之类是也。方复会其数法,归于一途;编列众工,错综群妙,举前人之未及,启后学于成规;窥其根源,析其枝派。贵使文约理赡,迹显心通;披卷可明,下笔无滞。诡词异说,非所详焉。然今之所陈,务稗学者。但右军之书,代多称习,良

【40】可据为宗匠,取立指归。岂惟会古通今,亦乃情深调合。致使摹蹋日广,研习岁滋,先后著名,多从散落;历代孤绍,非其(5-或)效与?

【41】试言其由,略陈数意:止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太史箴》、《兰亭集序》、《告誓文》,斯并代俗所传,真行绝致者也。写《乐毅》

【42】 则情多佛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史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

【43】 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岂惟驻想流波,将贻戎啵怀凵耦』粒剿荚寤嬷摹K淦淠炕鞯来妫谢蛐拿砸殁丁D磺棵澹

【44】共习分区。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既失其情,理乖其实,原夫所致,安有体哉!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1. 苏轼关于论书法的诗句 苏轼关于论书法的诗句 1. 苏东坡有关书法的诗词 苏东坡以诗词论书法这方面不多。 苏东坡用墨如糊。并要求“湛湛如小儿目...
书法艺术的核心要素是线条还是结字或者章法布局? 书法艺术的核心要素是章法布局。 毕竟书法是书法毁并的艺术。没有字就没有书法艺术,而字有笔画和结构。每一告春笔,每一个字的...
首先对你弟弟得了肝癌表现惋惜。 肝癌(HCC)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全球每年新患肝癌55 %发生在中国,我国肝癌男性平均标化死亡率为14.52/10万,女性为5.61/10万,全国...
推荐阅读
  • 赵孟頫的《胆巴碑》和《妙严寺字帖》怎么都是墨迹,而不是拓的帖 2022-06-30
  • 赵汝飞和李放鸣哪个书法适合儿童启蒙? 2022-05-31
  • 我国有那些著名的书法碑帖 2022-07-01
  • 中国公认书法第一人是谁?为什么? 2022-05-30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