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龚贤的书法成就与特点是什么
时间:2022-08-12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龚贤(1618—1689),明末清初著名画家,金陵八大家之一。又名岂贤,字半千、半亩,号野遗,又号柴丈人、钟山野老,江苏昆山人,流寓金陵(今南京市),早年曾参加复社活动,明末战乱时外出漂泊流离,入清隐居不出,居南京清凉山,买画课徒,生活清苦。性孤僻,与人落落寡合。工诗文,善行草,源自米芾,又不拘古法,自成一体。著有《香草堂集》他与同时活跃于金陵地区的画家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等并称“金陵八家”;与清初著名诗书画家吕潜(号半隐)并称“天下二半”。
龚贤才华横溢,在诗文、书法、绘画三个领域都有着丰凡造诣。绘画上主要得米氏父子真髓,他还十分擅长书法、尤其行草书,龚贤的书法,以往仅见于题识于跋文,独立的书件大都为诗稿或册页。南京出现的龚氏行书七言诗大轴,让人们大开眼界。其书结体偏长,有着欧阳询的影响;其运笔风神,联系着李邕;意态中又不乏米芾的踪迹;开阔的行距,还得力于董其昌。……这些因素忽隐突现地熔铸在一起,形成龚贤独特的书风——严谨中的舒展,方折中的圆转,随意中的挺拔,奇特中的平朴。
可见龚贤书法是在米芾和董其昌的基础上脱化而来。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米芾和董氏书法的气韵、同时又加入了自己对书法的独特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个人面貌。因其在绘画上的巨大成就,其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不易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共 0 条评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