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评价在第三届钢笔书法大赛上获得特等奖的仇寅的书法?
谢邀。仇寅老师的字不太好认,从线条来看,还是有笔力见功夫的。字很有特点,但缺点也很明白,比如点画不够精细,结构略显松散,乍看似取法入拙,细看又杂带流行书风与江湖写法,功底还是不够扎实,这一点跟我比较相似[哈哈]。仇寅老师的这个字,受评全国钢笔大赛特等奖,我认为不太靠谱,要么是高手都没有参加比赛,要么是评委团队的水平太低劣。
这首诗我不太熟,情不自禁也涂了一篇,气势稍微差了些,并未写出本人最佳的状态。但即便如此,我自认为仇寅老师的原作未必能够全面碾压我的拙鸦。闭着眼都能猜得出来,仇寅老师之所以夺魁,是因为评委团某首席认为,该书作流品不俗、风格险绝、气象万千!大众说好的,我就是不说好,否则,我等何以成为学者专家?!
书法国展、大赛,有时的确让人难以读懂。不知朋友们有没有订《书法报》,长期读此报让我养成一个怪习惯,头版、醒目位置、大字标题下的书家作品我几乎不看,丑书、怪书、故弄玄虚的书法十之八九。相反,在边角旮旯里倒是常见一些不俗作品。在这样的书风书气之下,仇寅老师脱颖而出、一举夺冠,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抱庸狂谈。
看了仇寅作品,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同时说一下写行书应该注意的一点问题。仇寅,1962年生于江苏涟水,当代硬笔书法家,早年在全国的硬笔书法比赛中获得过不少奖项,看他的书法,硬笔书法尚可,毛笔书法属于江湖野路,爱好者水平。
仇寅自称自己的行草书学习王羲之和王献之,但是其作品给人的感觉却更多的是米芾和王铎的味道,甚至还参杂着当今书法名家周慧珺的笔意,二王那种雅致的味道没有表现出来。
虽然说他的硬笔书法尚可,但是已经有走向“野路”的趋向了,我们看他的这幅作品,很多撇画和竖画出现了颤颤微微的用笔,这是在学习毛笔的抖动,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气”,很多毛笔书法家就败在这种用笔上。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很多老年人学习书法就喜欢这种东西,还专门模仿这种用笔,更有甚者一整幅作品,全是这种颤颤微微的用笔,他们或许以为这是一种高明的用笔。
其实不是的,这种用笔偶尔在作品中出现一次是可以的,如果出现的多了,作品就俗了,阻碍了行书的流畅性,大部分书法家是不提倡这种用笔的,一幅作品出现多处就更不可以了。
我觉得一个书法家出现这种用笔,是一个不好的苗头,说明他可能不再临帖了,这是很危险的,剔除这种用笔,作品一定会再上一个层次。
行草书重视笔法的变化,但是无论如何变化,都不能违背一个宗旨,那就是“流而畅”,这样的行草书才是通透的,有活力的。所以,唐代著名的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他的《书谱》中说“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简而便。”
流而畅这两个字就概括了行草书写法的精髓,其它的用笔,就是为了保证让“流而畅”发挥的更加稳定和持久,而不是去故意阻碍它。
我们看启功先生的书法,就深得此中奥妙,一直到老年,他的书写都简便自然而流畅,不做过多的多余动作,简约而不简单。
明代的书法大家文征明也是此中高手,到了八十多岁写行草书还是扎实稳健,手一点也不抖,书法简便、自然、流畅。
王羲之更是这种硬笔的创始者,无论早年的《姨母帖》还是后来的《兰亭序》,都写的顺畅自然,无一笔做作。
纵观历史,历代经典的行草书法作品无一不是自然流畅的,“颤抖”的笔法也不是帖学的笔法,它阻碍了行书的流畅,不应在书法作品中过多的使用,古人讲书法要“道法自然”是有道理的。
个人浅见,方家一笑。
-
匿名2023-09-08 14:50:01吸引读者继续阅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