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书法家是怎样出名的?
其实无论任何时代诗人也好,书法家也好,要出名,无非就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被权贵们尤其是帝王点赞了
一个书法家默默无名,或者说有名气,但不算太盛,不算顶峰造极,但是一旦被权贵,尤其是帝王点赞了,那就可能一飞冲天,从此平步青云,成为大师。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王羲之啊,王羲之之前是有名气,可是也没人尊他为书圣啊,也没有引起上至帝王,下至百姓的全民关注,没有成为一个朝代的顶尖男神啊。可是,后来被唐太宗给手动点赞,并且转发了,还写了评论,还封了牛逼轰轰的号,结果一下子就封神了,名正言顺成为官方ISO9001体系认证的,盖了钢印的书圣了,这样想不出名都不行。
第二种,混了个高大上的圈子,给捧出来了
竹林七贤出名,是混了个名人的圈子,互相拱起了热度,李白喝酒出名都是混了个饮中八仙的圈子,还因为杜甫给写了十万加点击率的诗做了宣传。宋四家里的黄庭坚,早起也是蹭了东坡的热度,蔡襄更是被东坡给封了当世第一。
书法家们高大上的圈子,名人做了朋友,他们随便给你推荐推荐,随便给你搞个评论写写文章,都能帮他获得重要的背书,以后出去吹牛逼,都可以说,我这个是得到了苏东坡认可的,我这个是得到了某某著名书法家点赞的。你这样一搞,不要说那些实力本来就非常的大家了,就是像我这种二流子水平,估计也能混个脸熟,成为个小名人。那些大书法家,潜力股,在没出名之前,在群里一混,自带流量和名人效应的大V群友们纷纷转发点赞,想不红都不行。
第三种,出了惊世骇俗的作品被人发现了流传了。
我们知道许多的碑刻作品,在当时都是基本不为人所知,也没有被记载,结果因为后世的挖掘,研究,意识到其价值了,这个就变成了宝贝了,书法家也就跟着出名了,这是一种情况。另一种情况是某位书法高手之前籍籍无名,一时兴起在某个凉亭上,某个石壁上,某个考卷上写出了一手好字,被伯乐发现了,然后就开始捧了,就出名了。当然,也有在当时饱受非议,不被认同的书法家和书法作品,没想到改朝皇帝,审美变化,一下子竟然被人接受,被人追捧,成了典范,封了神,人自然也出名了。
第四种,个人其他方面出名,顺带被人发现了书法也很牛,所以书法也出名了
这种情况比比皆是,比如说李白,写诗太出名了,可是只留下一幅书法作品,结果这幅书法作品也变得无比出名。郑板桥是画画太牛了,后面大家关注到他的字,咦,发现好有个性哦,于是顺带让他书法上也出点名气。康有为,如果他没有干革命,没有做哪些事情,他的书法可能根本不会被后世关注,还被奉为大家。至于其他的现代名人书法就更不用说了。因为位高权重,其他方面也出名,所以随便搞几幅字都能获得称赞,俨然成为著名书法家,书法大师。
以上四种基本上就是书法家出名,甚至流传后世的的主要方式,万变不离其宗。
古代很多书法家出名,往往和书法并没有什么关系在古代,甚至没有书法家这个说法,也可以说古代很多书法家的称号是后来“追授”的。
那么古代的书法家是如何体现书法的特长呢?一般在人物传记中会加上“善书”,也就是擅长书法。
那么古代的书法家怎么出名的?往往与书法没有太大关系。比如说王羲之,本来就是名门望族出身,王家子弟都有一种奕奕风度,史书上记载他的有趣事迹有很多,书法只是一方面。再比如颜真卿,本身就是一个柱国大臣,上马提刀定乾坤,下马拿笔安天下,他的名气不是书法赢来的;还有苏轼,本身就是一代大文豪。
在古代书法是文人的艺术,文人的数量在古代只是少数人,能写字的人的绝对数量也是比较少的,而这些人往往都是各行业的精英,最多的统治阶级的官员,也正是如此,古代很多书法家往往都是官员,我们现在看这些书法家的古人传记,书法似乎只是个点缀而已。
中国有个“因人论书”的传统,对书法的欣赏比较重视书写者的人品修养,与其说是因为书法好而出名,不如说是因为人品修养好而书法更受人喜欢。
所以说,古代书法家出名,往往不是因为书法。
另一方面,就是书法有特点。这个也不难理解,倘若你写的字和其他人的差不多,没有什么特点,这种泯然众人的风格注定不会流传多远,但是你的书法有自己的特点,别开生面,当然也就影响的更加深远,比如杨凝式、张瑞图、倪元璐、傅山,他们的书法和同时代的作品相比比较独特,这也是出名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