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特色表现在哪里?
谢邀应答 (中国有哪些文化,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还有什么特色文化呢?)
《无题·诗一首》文化满街头,抒发喜乐愁。前车通大道,后人放歌游。我认为:文化函盖面很广!从广义上说:有自然文化、人文文化、社会文化、科学文化。
如果要分类的讲:除了古今文化领域,还有正在发现和发展的文化!
目前就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也是从古到今在发展!其它诸多文化,如三教九流也是如此。
文化的发展,有是从根上发展,有是从枝上发展。有的是从新行发展!特色的文化也遍布甚广。总之人类的文化是文明的根基。
以青铜器、文字、完整的社会制度为标志,中国在公元前2100年踏入文明社会的门槛。在此后漫长的历史岁月当中,这片土地孕育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我认为,相比较于其他文化,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一,非攻
二,兼容
三,礼仪
四,长寿
这4个特点各有侧重,但无一不完美的体现了文化赋予中华民族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
非攻以世界性的目光来看,中国历史上有两次文化交流的大事件,影响深远,极具代表性。
第一件事发生在汉朝,主人公是张骞;
第二件事发生在明朝,主人公是郑和。
一个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
一个把海上“丝绸之路”推至极盛。
这两次具有历史意义事件的背景具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都是在各自王朝最强盛的时候。之所以定义为“非攻”,是指具有征服的武力却不使用,抛下刀剑,用精美的丝绸和瓷器来同世界交流。这在西方文化史上是不曾有过的,古巴比伦文明就散落在征服者一次又一次的马蹄践踏之下。
我们现在提出的“一带一路”、和谐共赢更是把非攻的特点推向新的历史高度。或许,若干年以后,世界文化交流的历史上就会有这么一笔浓墨重彩。除了这些,从文字上我们也能对“非攻”的特质有所理解。
就比如武力的“武”字就是由“止戈”组成,意思是武力是用来停止战斗,还有不战而胜的含义。现代中国发展航母、导弹、核武都是为了满足这种理念的需求,是为了遏制战争而存在。
兼容中国文化兼容并蓄的特征可以从对外以及对内两个视角解读。
对外兼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兴盛。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发源于印度,在传入中国之后虽然经历些许波折,但总体来说,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普通民众对佛教表现了极大的包容性。还有后来的景教、基督教等等。他们与中国的本土宗教和谐共存,相互交融又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像十字军东征这种情况从来没有在这片土地出现过。
对内兼容则表现在游牧民族和农耕文明的冲突融合。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自有政权建立以来,冲突和战争几乎不曾真正停止过。政权的更迭并没有摧毁以中原地区为基点的文化,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最终都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另外,仅仅以中原的汉文化来说,从百家争鸣到后来行成的以儒家为主,道家,法家,佛家等为辅的文化架构。这其中虽然有政治的选择因素,但也是兼容并蓄的特质体现。
礼仪
礼仪在中国文化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家国、宗族、个人之间都是如此。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凝心聚力,富民强国,保障百姓安居乐业,是其最重要职能,《左传》将国家的核心职能总结为两个:祀、戎。祭天、祭地、祭祖先,封禅大典、开国大典,这是“祀”的范畴。也就是礼仪这个词“仪”的组成部分。
这也是我们的文明为什么能够传承5000年原因之一。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是一种注重“人”的文化,诠释“人”的文化,这就是中国文化跟其他文化的区别之一。
长寿这个词非常美好,所以我把它用来作为描述中国文化传承历史悠久的关键词。
有一个定义可能大家觉得不太舒服,作为四大文明之一的中华文明,被定义的时间并不是最早的,但却是唯一传承至今并将继续传承下去的。
巴比伦文明仅仅只剩下一截沥青路面,埃及文明淹没在尼罗河的黄沙之中,而印度现在只能引用《大唐西域记》来证明曾经存在的痕迹。
影响文明传承的因素有很多,而“简单”这个词绝对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因为简单,所以容易被接受、被理解。我们的祖先赋予文化的定义之一就是开启民智,所以我们的文化典籍都是以能够被大众接受和理解为主要标准。比如说儒家经典《论语》就是通过简单的对话来表达思想和观点。而同为文明源头之一的埃及文明则把它作为阶级特权。最终,高大的神庙见证了辉煌和落没。
曲高寡和不是文化的最终目的,文化本来就是用来总结一个族群因为生活习惯而形成的集体人格。现在有些人用所谓的文化正统概念来提高自己的地位,这种行为最终只能是把自己隔绝于民众、隔绝于生活,落没就在一念之间。
总结:
以公元纪年为时间轴心,前2100年,我们开始踏入文明的门槛;现在,我们正在努力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好比一张对折的白纸,从出发回到原点;又好像一元初始的太极,生生不息。
因为文化的独特赋予我们民族的特质成为新时代民族自信自强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