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扇面的优点?
一、宣纸扇面的优点
盛风苏州认为其主要优点有4项。
1、润墨性:润墨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或理解
(1)宣纸扇面着墨后的渗透力和吸附力强。
(2)用毛笔滴一滴墨在宣纸扇面上,着墨后呈圆形锯齿状化开,扩散的纵横越接近越好。
(3)墨色应有层次,浓淡分明,笔笔相交处有明显的笔痕,立体感丰富。正是宣纸扇面的润墨性使得书画作品能够达到意想不到,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
2、不变形性:是指纸面受墨或受潮后不翘,不拱,不皱,能保持纸面平整。宣纸扇面的干湿收缩率极小,极其变形几乎为零。究其原因,主要是青檀皮纤维的规整度高,纤维之间的孔隙均匀,填料分布恰当,含杂质素少。
3、耐久性:是指宣纸扇面本身或在泼墨作书画后,经过长时间仍能保持原有的强度,韧性和色泽等性能的能力。究其原因有二,第一与青檀韧皮纤维本身的优异性能分不开,它能耐久而不易损坏。第二与宣纸扇面的ph值有密切关系,宣纸扇面的ph呈碱性,能够抵抗空气中或化学环境中酸气的侵蚀。历史已证明,宣纸扇面放置几百上千年仍能保持原样,只是颜色上微微呈现出淡玉色。
4、抗虫性:是由于宣纸扇面是韧皮纤维所造,其中含有一定量的碳酸钙微粒,蠹虫不喜欢吃含碳酸钙成分的纸。但若保管不善也会被虫蛀。
二、什么叫宣纸?
原产于安徽泾县(原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故称“宣纸”),现主要产于安徽泾县。是中国古代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纸。宣纸起于唐代,历代相沿。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的泾县。此外,泾县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也生产这种纸。到宋代时期,徽州、池州、宣城等地的造纸业逐渐转移集中于泾县。当时这些地区均属宣州府管辖,所以这里生产的纸被称为“宣纸”,也有人称泾县纸。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
宣纸分类
按加工方法分类:宣纸分为一般可分为宣纸原纸和加工纸
宣纸原纸:宣纸在经过最后一道“烘焙”的工艺之后,纸性(好坏及墨色效果)基本已经确定了,这种“后续没有再进行影响纸性”的成品纸,即为宣纸原纸。
加工纸,在原纸的基础上对纸进行改变纸面性质、外观视觉效果等再加工的纸统称——不包括“仅作尺寸大小的裁剪”,具体如:印刷、过矾、打磨。。。
按纸面洇墨程度分类:宣纸分为生宣、半熟宣、熟宣
(1)生宣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以之行泼墨法、积墨法,能收水晕墨、达到水走墨流之艺术效果。写意山水多用它。生宣作画追求的便是这种“多变”的墨趣,落笔即定,水墨渗沁迅速,非熟练者不易掌握,也正是这种神奇的多变性,吸引了自古至今无数的名人巨匠在追求墨韵、变化的方面付诸了不懈的探索,至今未间断……
(2)熟宣是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故纸质较生宣为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因此特性,使得熟宣宜于绘工笔画而非水墨写意画。其缺点是久藏会出现“漏矾”或脆裂。熟宣可再加工,珊瑚、云母笺、冷金、酒金、蜡生金花罗纹、桃红虎皮等皆为由熟宣再加工的花色纸。生宣则吸水力强。用淡墨水写时,墨水容易渗入,化开。用浓墨水写则相对容易。故创作书画时,需要掌握好墨的浓淡程度,方可得心应手。
(3)半熟宣也是从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前两者之间,“玉版宣”即属此一类。
简单区分生宣和熟宣的方法就是用水接触纸面,水分立即散开的即为生宣、凝聚基本无变化的,即为熟宣,散开的速度较慢的为半熟宣(亦称煮锤宣)。
按原料分类:可分为棉料、净皮、特净三大类;一般来说,棉料是指原材料檀皮含量在40%左右的纸,较薄、较轻;净皮是指檀皮含量达到60%以上的;而特净皮原材料檀皮的含量达到80%以上。皮料成分越重,纸张更能经受拉力,质量也越好;对应使用效果上就是:檀皮比例越高的纸,更能体现丰富的墨迹层次和更好的润墨效果,越能经受笔力反复搓揉而纸面不会破。这或许就是为什么书法用棉料宣纸的居多、画画用皮类纸居多的原因之一——并不是不能用净皮、特净皮纸写字,而是棉料宣纸已经基本能够满足书法的需要了(除非您的书法风格是需要在同一个地方用笔反复涂抹)。
按规格分类:可分为三尺、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丈六多种;
按厚薄分类:可分为扎花、绵连、单宣、重单、夹宣、二层、多层等;
按纸纹分类:可分为单丝路、双丝路、罗纹、龟纹、特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