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纸与现代宣纸有何区别?
宣纸是中国独特的手工艺品,具质地绵韧、光洁如玉、不蛀不腐、墨韵万变之特色,享有“千年寿纸”的美誉,被誉为“国宝”。用宣纸题字作画,墨韵清晰,层次分明,骨气兼蓄,气势溢秀,浓而不浑,淡而不灰,其字其画,跃然纸上,神采飞扬,飞目生辉。宣纸润墨性好,耐久耐老化强,不易变色。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写字、作画“墨分五色,”即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少虫蛀,寿命长。宣纸自古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
从工艺角度看:从外观上看.古法宣纸呈玉黄色,白度大约70%左右,但也有的白度达到90%,厂家可根据用户的需求生产出白度高低不等的古法宣纸,因此单从白度程度高低还不是辨别古法宣纸与现代宣纸差异的唯一方法.从制作过程上看. 1.是制作时间较长, 古法宣纸制作全过程要一年时间,原因是现代宣纸基本原料檀皮是烧碱高温制成白皮,只需五到六天时间即成,而古法宣纸基本原料燎皮必须要经过10个月,甚至一年时间才能制成.2.是工艺繁杂.燎皮制作要经过25道工序才能完成.燎皮成浆前必须经过传统木碓反复碓打,纤维颗粒变细起绒,才能符合抄纸要求.燎草成浆亦然(现代宣纸燎草用石碾制成颗粒成浆).因此,用户在购买古法宣纸时,要实地了解,厂家是否具备生产古法宣纸的设备,成浆前燎皮及燎草是否用传统木碓碓打后融浆抄纸,这一点不能忽视.从使用上看.古法宣纸与现代宣纸相比,它的柔软性非常至好,一般体现在吸水性强,墨色透亮鲜艳,墨韵生动丰富,反映灵敏,表现力极强,中国书画艺术效果的妙味能充分展示出来.与现代一般宣纸的差异是,由于古法燎皮软性所致,宣纸的拉力相对较小,但丝毫不影响书画的运笔效果,一般适用于小写意,半工笔画;花鸟和人物最宜。从原料上看. 古法宣纸制作的基本原料燎皮与现在半成品原料“白皮”大为相径古法.燎皮净干后,仍然保持柔性大,弯曲度好的特性,而“白皮”净干后是一种硬性物质,有“硬绑绑”的触觉.”白皮”制作是用碱高温速成,燎皮制作却是自然渐进的,从山上砍伐下来加工成的檀皮,经石灰沤,多次蒸煮,撕成细皮,岩石滩日晒雨露,天长日久才能形成成品,其间它不需借助化工处理,可称得上纯天然环保型的宣纸原材料,同时燎皮入库存放能久长,不受时间限制,并能保持不腐不烂不变质的固有属性。从手感上看.古法宣纸有”软如棉”之称,触摸上去有细腻的感觉,不妨试试,现代宣纸拎起空中抖动,会发出哗哗的响声,而古法宣纸在空中抖动的声响就小多了,再则,可把纸揉成纸团再摊开,会皱而不破,韧而平滑,好似触摸绸缎.从长效时间上看.由传统工艺制成的燎皮和传统工艺制成的燎草成奖混合成浆,经测试纤维分子属中性偏碱,而现代宣纸偏酸性, 古法宣纸碱性属性决定其有着很强的抗老化和耐久性.有宜收藏的特质,对有价值珍贵收藏类书画创作和复制,具有较高的保藏价值,不防比较一下.现代宣纸存放久后,就出现发黄变色的现象,而古法宣纸存放一段时间后,微黄反而渐变成玉白了.这基于燎皮本色内质有直接关联.从生产地理环境上看. 古法宣纸基本原料燎皮制作长时间在石滩上渐进而成,由于历史的传承和沿用,生产厂家大部坐落在山涧水旁,能充分利用清澈的泉水抄捞纸.如泾县小岭水含碱标量达到8.1,高于农夫山泉含碱标量0.3(水质和含碱量也是决定纸质优劣的基本条件之一). 古法宣纸选料特别讲究,严格控制檀皮枝条生产期2到3年之间,必经拣选,而且纸纤维经碓打成型.古法宣城借助于有了独天得厚的自然条件,加上当地员工丰富造纸经验及娴熟的技能,严格的传统工艺流程,造就了中华民族这块瑰宝,“纸中之王”、“千年寿纸”冠于古法宣纸当其莫属.
从历史角度来看:隋朝时期开始大量使用楮皮造纸,因楮皮纤维质可以做很长,所以生产出来的纸张质地柔韧成为文人墨客极为喜欢的一种高级用纸。唐朝除了经济发达文化昌盛,造纸技术也属一流水准。在藤纸和楮皮纸的基础之上,唐朝人进一步改良了造纸术,真正意义上的宣纸出现了。宣纸无论从质地还是使用或者是造价成本都远超于藤纸和楮皮纸,唐朝的宣纸原名并不叫“宣纸”但是工艺水平已经非常接近后来的宣纸了。安微宣城泾县所生产的纸张被称之为宣纸,主要是因为气候原因让这个地方十分适合青檀树和沙田稻的生长。而青檀树和沙田稻是生产优质宣纸最为重要的两种原材料。另外当地的水质中所含的酸碱度适用于造纸,形成了制作宣纸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早期的纸张质地较硬,润墨性较差适合工笔画和界画一类的绘画表现手法。南宋开始生产的宣纸大量使用沙田稻稻草与青檀皮结合,既满足了走墨又满足了润墨的特点,这些正好符合了国画写意表现手法。巧合的是这个时候也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大写意作品。明代中期以后,资本主义萌芽,规模化的手工业作坊大量出现,宣纸开始进入规模化生产。这也为明清书画断代提供了重要的考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