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影响力的印学理论家有哪些?
清代有影响力的印学理论家有哪些?
清代涌现了一批有影响的印学理论家,他们以独具的艺术眼光,阐述了印学中的技法、美学观、各派源流等,为我们研究清代篆刻家提供了大量的资料。
比如,周亮工著的《印人传》最有影响,此书是他倾其毕生精力、遍访印人的呕心力作。只可惜周亮工《印人传》未完成,于1672年去世。他的《印人传》以传记体的形式,对每位印人的创作思想、师承关系、流派风格,审美范畴进行了论述。为后世印学提供了很珍贵的印学史资料。他还有《赖古堂文集》、《书影》、《字触》、《闽小记》、《读画录》、《尺牍新钞》等行世。
再如魏锡曾,他一生对金石拓本、印谱、名人印蜕汇辑甚富,嗜印有奇癖。他自己不刻印,但对印学的研究独具慧眼,入木三分。他的印学理论散见于“序”、“跋”和诗中。他撰写的《论印诗二十四首》,对明、清时期各流派印人的论述,可谓淋漓尽致,恰当好处。其诗之文采隽永,才情并茂,是晚清杰出的印学理论家、鉴藏家。
清代印学理论家及书籍还有:秦爨公著《印指》,福建陈著《印说》,浙江董询著《多野斋印说》、《续三十五举》,福建林著《印说十则》,冯承辉《印学管见》,浙江姚晏著《再续三十五举》,海阳汪维堂著《摹印秘论》,广东陈澧著《摹印述》,海宁陈克恕著《篆刻针度》,北京许容著《说篆》,山东张在辛著《篆印心法》,江苏鞠履厚著《印文考略》等。
清代的印谱随着清代的篆刻艺术的发展印谱与日俱增。主要的印谱有:周在浚、周在延合辑《赖古玺印谱》,陈介祺辑《十钟山房印举》,汪启淑辑《飞鸿堂印谱》,吴大妒鸱〈妗罚馐椒壹端莺〈妗罚庠萍抖倮纪ふ磐〈妗罚∪始段縻霭思矣∑住罚何段馊弥〈妗罚灾≈恫孤掊仁矣∑住罚灾墩允逵〈妗罚獠吨扼韭〈妗罚躔始短撇赜 返龋餐臣朴∑自73种,410卷之多。上述这些印学理论及印谱,为后世学习清代篆刻,了解清代篆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紫打搅敌渤提干淮
明代篆刻家之朱简篆刻讲堂七十五
朱简
字修能,号畸臣,后改名闻,安徽休宁人。生于公元1570年左右,卒年不详。工文而善诗,受业于陈继儒,诗宗阴铿、鲍照,与李流芳、赵宦光为友。晚明著名篆刻家,世誉甚高。陈继儒曾评曰:“修能精识又过之,信为六书董狐,文、何不足道也。”清董洵在《多野斋印说》中称朱简为“明第一作手”。两人的评价是否公允且不论,但可见其历史地位。
学识广博给了他艺术创作和见解上的莫大助益。朱简是明代追秦摹汉而塑造出新奇面目的第一人。“修能以赵凡夫草篆为宗,别立门户,自成一家,一种豪迈过人之气不可磨灭,奇而不离乎正,印章之一变也。”朱简以别致的草篆来滋补篆刻,作篆如作草,刻字如写字,增强了点划之间、字与字之间笔势的牵连、呼应与顾盼,产生了一种浓郁的富有提按使转、跌宕起伏的笔意。朱简远追秦玺汉印,近取赵宦光草篆,既在印内求印,亦在印外求印,从而使他的印作奇中寓正,险中求平,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周亮工认为:“继主臣起者不乏其人,予独醉心于朱修能。”
关于朱简的用刀技法更是别出新意。使用一种短刀碎切的技法,至于是否为其首创,不敢断言,但是朱简是第一位将这种刀法运用自如的篆刻家。此种刀法对一根笔道,反复几次短切延续而成,这种刀法在金玉印材上是无法表现的,也是文彭、何震、苏宣等未能触及的技法。这种用刀的妙处在于线条有粗细、光毛、轻重、参差的节奏变化,刀短而意长,刀碎而意全,在刀、石镌刻感之外别饶有笔情墨趣,具有犀利、苍莽、老辣、险峭的格调。
自文彭创派以来,明代的文人流派篆刻艺术涌现了大量的篆刻家,亦有各种流派,在明代主要的流派有五个,以纯正取胜的文彭的三桥派,以精能取胜的何震的雪渔派,以雄强取胜的苏宣的泗水派,以险峭取胜的朱简一派,以雅妍取胜的汪关一派。由他们领衔的无数文坛印人,在这篆刻崛起的天地里,做出了可歌可颂、不可磨灭的卓越成绩,炫赫于明代,对后世篆刻的影响亦极其深远。
对于朱简的短刀碎切对清代浙派的丁敬影响极大,有说丁敬刀法十之六七取法朱简。
朱简的另一大贡献是在印学理论之上的,其关于印章的“笔意表现说”,作为明代印章美学观之一,可以视为明代对印章艺术本质特征研究的重要论说。与其同时的印学理论中的“自然天趣说”、“印如其人说”、“神似说”等都与其他艺术有共性的特征,而唯独“笔意表现说”则完全是针对印章而言的,可以说是对印章艺术本身规律的阐述。
著有《印章要论》、《印品》、《印书》、《集汉摹印字》、《印家丛说》、《印经》等,并有《菌阁藏印》、《修能印谱》的印谱流传。
其中花了十四年时间完成的《印品》一书,从考证玺印到匡正时谬,多方探讨了印章艺术的规律,见解之新颖,胆识之超群都为后人所重。说中言“玺”为商周先秦之印,在当时是领先时代的见解。《印品》中其摹刻的汉印、古玺更是形神俱妙。其后朱简又在《印经》中阐述了其“笔意表现说”。
我们先看看在朱简之前几人对印章笔意问题的论述:
周公瑾《印说》(被认为是笔意在印章理论中第一次提到):玉人不识篆,往往不得笔意,古法顿亡,所以反不如石,刀易入,展舒随我。
甘D《印章集说》:其文宜清雅而有笔意,不可太粗,粗则俗。
程远《印旨》:笔有意,善用意者,驰骋合度;刀有锋、善用锋者,裁顿为法。(这时,已经将笔意与刀法相结合,以刀作笔,以刀锋比笔意。)
金光先《印章论》:夫刀法贵明笔意,盖运刃如运笔。
朱简在《印经》中首先引用了王世贞的印论:论印不于刀而于书,犹论字不以锋,而以骨力,非无妙然,必胸中先有书法,乃能迎刃而解。
朱简对印章美的“笔意表现论”最好的注脚是:印先字,字先章,章则具意,字则具笔。刀法者,所以传笔法也。刀法浑融,无迹可寻,神品也。有刀无笔,能品也。刀笔之外,而有别趣,逸品也。有刀锋而似锯牙者,外道也,无刀锋而似铁线墨猪者,庸工也。
明清流派篆刻艺术的兴起,形成了秦汉并立的印章的两大高峰,印石、刀法、笔意是其核心的特色,与秦汉的章法与篆法相对。而作为开拓奠基的明代篆刻家们的贡献是不可抹灭的,而朱简作为在刀法和印章笔意理论都有杰出贡献的篆刻家,亦受后世敬仰。
印文:龙友
印章尺寸:22mm×22mm
两字圆朱文印,此处龙字的写法,有疑问。但是较为工整的圆朱文印,笔画弯折的处理亦是较为柔顺,篆书写法为唐篆写法。
印文:元春
印章尺寸:27mm×27mm
二字细朱文印。篆法为介于类似悬针篆与正篆间。其中的篆书的笔意尤为突出,在篆书水准不是很高的明代,有此可见朱简在篆书上的造诣。
印文:白石斋
印章尺寸:12mm×42mm
三字带边格白文印。印文篆书的写法带有浓重的隶意,特别是在“石”字的横右端处理上,以及“口”部的处理。古朴之中透着一丝俊美。
印文:半日村
印章尺寸:38mm×38mm
三字朱文印。章法上“半”字的独秀处理,是后世独秀章法的楷模。我们可以在很多后世的篆刻家作品中看到模仿此印的作品。印文文字笔画起收所蕴含的笔意,更是其笔意表现说的体现。
印文:白石道人
印章尺寸:23mm×23mm
四字白文印。章法上疏密的处理亦是较为经典,三个笔画较少的字各占一角,笔画较多的“道”字为印眼所在,渐进似的留红,如中国画的处理。“道”字的此种写法为石鼓文中的写法,此种写法我们可以在清代书法家、篆刻家吴昌硕的作品中见到。在石鼓文,秦代帛书中亦可以看到。
从此印上看,用刀如笔,规整之中,又不拘泥,看似板滞,实则自然灵动。
印文:自谓无他肠
印章尺寸:26mm×26mm
五字白文印。以“无”字这一个完全左右对称的字居于中间,将左右两侧隔开,“自”字与“他”字笔画多少仿佛,所占面积也相同,“谓”字与“肠”字亦如是。十分工整的布局,笔画的处理上用较粗的白文为方,笔画末端圆润的处理为圆,方中寓圆,工整浑厚。足见其对汉白文印所研究之深。工整中用一些小的章法来化解此种粗汉白文印容易产生的板滞感。有“谓”字与“肠”笔画弯曲的顾盼呼应,对称中有带着不同。更加值得学习的是其印文所表示的笔意,虽然篆书在清篆之前皆以玉箸、铁线为主流,但是此种带有墨感的粗白文印,是汉印中的经典。而明代以来文人自己书篆、自己动刀刻印,更加可以表现文人在书法上的领悟,比之汉印中很多由工匠镌刻的作品更加的有笔墨的韵味。
印文:海阔能容物莲心不受污
印章尺寸:20mm×35mm
十字朱文印。章法疏密有致,以笔画之多少决定诸字所占大小。相较于秀美的圆朱文印,此类朱文印是作朱文印如汉白文印,只是翻转而已。此类朱文印比圆朱文印显得方整,比粗白文印又显柔美。
印文:修榆别业
印章尺寸:21mm×21mm
此印章法是巧拙的代表,特别是“别”字的“另”部,如同金文一般,显得古朴自然,其余诸字的处理亦有很多稍显笨拙,这种巧拙的章法是十分难以处理的,所谓大巧若拙,亦很有可能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