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契 价值
收藏跨度百年
古时的地契,分为“白契”和“红契”。买卖双方未经官府验证而订立的契据,叫做草契或白契。立契后,向官府交税的叫税契。官府办理过户过税手续后,在白契上粘贴由官方排版统一印刷的契尾,加盖州县官印就成了官契或红契。专家普遍认为,收藏地契的重点在官契,因为白契最容易出现伪品,且不能反映时代风貌。
从研究保护起步,地契收藏在国内已呈专业化、规模化。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国内曾出现过到边远地区搜寻地契的热潮。1999年,在少数藏家的带动下,海南也开始涉足地契收藏。经过多年的寻觅征集,省收藏家协会藏家手中,已汇集了一批不同形式地契藏品。这些地契的年代大部分在乾隆后,包括咸丰、嘉庆、道光、同治、光绪、宣统、解放前后,时间跨度长达百年。
官契少,民契多。一说是,可能缘于位置偏远的关系,朝廷对海南的控制“鞭长莫及”。另一说则认为,海南人口少、土地多,而少数民族对土地的态度又较为随意。专家称,内地发现的10张地契中有近半数是官契,而海南却难觅一两张。
收藏价值高,征集价格低。何云强认为,地契收藏在海南绝对是一大冷门,既可作为当时的土地凭证,遇上名家书写又可作字画,又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历来人们对土地房产极为重视,家传地契一般都会加以珍藏,除自然破坏外,战火、文革等人为破坏极少。加之地契年代久远已失去凭证作用,征集价格也不高,为征集和收藏提供了便利。
市场价值高
由于数量稀少和不可复制的特性,地契在收藏品类中愈显珍贵。同时,古时的地契尺寸大、面幅大、纸质特殊、带有官印,在形式上非常漂亮,所反映的内容也相当丰富,史料价值和市场价值都非常高。
据估算,清早期盖有官印的地契至少估价上万元,未加盖官印的市场价也在千元左右。而一张解放后的“执照”,收购价也在一两千元左右。海南也曾经发现过一份三张合页的跨年号地契,市场价也在万元以上。
地契收藏重在鉴别
珍稀的地契越来越少,也给仿冒伪制提供了可乘的空间。有关专家认为,地契收藏重在鉴别。
一、年代、落款和年号。
二、纸张变迁。清代的地契多为宣纸、毛笔字,到后期才出现木、石等雕版;到了建国前,地契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有宣纸、油纸、印刷纸等多种载体。
三、内容。如官方的印章、当地村组长的签名等。
四、面积。地契一般不超过3尺,据说也有长达1米的,但已极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