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宣纸  >

中国宣纸在国外叫“日本纸”,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时间:2022-05-31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在中国衰落的两个世纪中,茶叶、围棋、毛笔书法、宣纸、一些节日等许多中国人的创造都曾受到他人的抢夺。要么被直接据为己有,如英国红茶; 要么曾差点被喧宾夺主,如围棋和毛笔书法; 要么在国际上被误认为是他国之物,如宣纸。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实际上典型地反映了两种文化的本质不同,反映了两种人的不同。

“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由此过,留下买路钱。” 这是中国历史上山大王的要求。然而即使是山大王也没有把路据为己有,只是控制一段时间要点生活费:要求过路的人留下些买路钱。中国人闯关东或走西口,没听说那里原有的人要求这些新来者交“买路钱”,更没有听说这些新来的人因进入了别人的地盘,而为此遭到杀戮或伤害。

美洲的印第安人也没有这种“占有欲”。在十五世纪前后一批批欧洲人初到美洲饥寒交迫之时,印第安人非常友善地给他们吃的,教他们生存技能,也没听说要欧洲人交“买路钱”。然而当欧洲人在美洲解决了生存问题,站稳脚跟后,便在这个大陆到处插上牌子,据为己有。印第安人被几乎屠杀殆尽,被赶到了犄角旮旯里,美其名曰“保留地”。

当然欧洲人不仅仅是在美洲所到之处,都据为己有,在其后的几个世纪中欧洲人靠着其先进的武器和冒险精神,到达了亚洲、非洲、澳洲等大部分地区,因此在几大州都占有了大片大片的土地,即所谓的殖民地。由此产生了荷兰帝国、西班牙帝国、法兰西帝国、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等喧嚣一时的帝国。有的在世界上有几百个大小殖民地,有的在东西方喧嚣一个世纪甚至更长,有些互相抢夺殖民地打的不亦乐乎,而且这些帝国至今仍然都或多或少在世界上占有殖民地。前几年有美国人通过某种“合法的”办法,占据了月球上某些区域,并且出卖月球上的土地,还有不少富翁和明星购买月球上的土地。这一系列的占据和抢夺史与中国宣纸变成“日本纸”同属一种性质,即帝国主义掠夺和占有欲。

自古以来,中国人没有这种掠夺和占有欲,即使长期生活或劳作于某一区域,也不会去立一个牌子,或在石头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从而据为己有。南海为什么一直有争议,就是因为我们中国人自古一直没有走到哪里,圈殖民地到哪里的习惯和传统。因为中国人自古更重视事实,更看重信誉。例如温州人之间的借贷或合伙,至今还主要靠“一诺千金”的方式,他们认为互相相信对方的“信誉”胜过一纸文书。

遗憾的是,与强盗或小偷同处,尤其是在强盗和小偷占主场的时代,我们也只好学会对付强盗和小偷的办法,否则被动的是我们,莫名受损失的也是我们,正如中国红茶在国外被称为“英国红茶”,中国宣纸在国际上的名字是“日本纸”。

宣纸是中国传统的书画用纸,肯定是中国的,是中国传统造纸工艺之一。唐代就有了宣纸,产于泾县,因唐时泾县属于宣州,故名叫宣纸。宣纸传说是蔡伦的弟子孔丹发明的,所以,宣纸中有一种叫作“四尺宣”的就是为了纪念孔丹。

宣纸自发明以后,一直是传统书写用纸,它的原料就是青檀树皮和稻草。但是却是千年不褪色的,又易于保存,因此是书法国画的绝佳用纸,2009年,宣纸已经被列为“非文化遗产名录”。

又是日本?我们的宣纸在国外被叫作“日本纸”?这日本真是数典忘祖啊!历史上,日本一直是学习中国的文化的,他们的谴唐使学会了煮茶带回了日本就是“日本茶道”了,学会了我们的汉字就回去搞了“平假名”,学了我们的书法转身就叫“书道”了。就是不承认中国是他们这些文化的源流!

只不过,它再怎么说,我们也有徐福就是他们老祖宗的说法!

不过,从中也可以看出,日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经济是很强的,所以文化就建立在了经济基础之上,让国外的人误认为这是他们的民族特色,这也警惕我们要富起来,强起来!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我是铁匠的头发,谢谢关注!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行书的字帖推荐 行书的字帖推荐介绍如下: 1、《兰亭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点画犹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
工艺美术师证书考试的步骤如下: 1、报名:首先,你需要关注相关的考试信息,如考试时间、地点等,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报名。报名通常需要填写一些个人信息,并支付一定的报名费用。 2...
本文介绍如何写好毛笔字方面的知识,写毛笔字如何运笔呢?运笔所谓运笔,是握肢指用毛笔写出笔画的过程。讲运笔,实际上是要考虑毛笔在书写过程中锋毫聚散状态的变化。这可以从三个...
推荐阅读
  • 怎样在生绢上画工笔画 2022-06-28
  • 宣纸扇面的优点? 2022-06-03
  • 什么是特皮、净皮、棉料 2022-05-30
  • 万年红春联纸如何写出生宣纸的效果?有什么技巧? 2022-07-14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