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为什么皇帝可以轻易弄死(或者废了)权臣和宦官?
问题很大,试着回答。以下是朝史暮想个人观点。
明代的集权体制已经非常完善
从朱元璋坑了胡惟庸,裁撤掉宰相制度,再经过朱棣和朱瞻基的发展,明代的内阁制开始完善。内阁有一项权力叫做“票拟”。遇到事情,内阁们商量一个结果和执行方案,然后形成票拟附在奏章上。说白了,就是对各种政事的建议权。
然后皇帝最后“朱批”,同意还是不同意,或者加入皇帝的自己的意见,最后颁布。这就是决定权。
方案确定后,直接交给六部的相关部门去执行。六部就是执行方。最后由各地御史进行跟踪监督,再反馈给中央和皇帝,这就是监督方了。
内阁提出建议和方案——皇帝最后决定——六部执行——御史监督反馈——皇帝和中央
这一套完善的体系,其核心就是皇帝的决定权。在这套系统下,就很难产生某个强臣权臣能够主导所有流程。保障了皇帝的集权。
被低估的《大明律》
当年朱元璋让人修订颁布的《大明律》绝对不只是明代的一部宪法这么简单。它包含了整个明代所有民生经济活动,政府运行轨道,官员职能责任等等方方面面。经过朱元璋和朱棣大力推广的“依法治国”,明代的所有一切事物都已经套入了《大明律》,除了皇权。
而正是这套《大明律》,使得明代中晚期几个不务正业的皇帝哪怕几十年不上朝,整个国家都还在自行运转。
皇权的流氓手段——厂卫制度
锦衣卫,东厂,西厂,内长,这套明朝特有的特务制度,不仅仅只是一个情报系统。它更加是独立于《大明律》以外的皇权流氓手段。因为它不需要经过《大明律》,可以直接拥有查,捕,审,断,拘,刑,判等权力。这些机构,只向皇帝直接负责。当皇帝觉得在《大明律》的框架内无法处理棘手的事情,厂卫制度就派上了用处。说你贪就是贪,说你结党就是结党,说你谋逆就是谋逆,整死你没商量,不管你是谁。
皇帝拥有直接负责的军队,武将军权被严格控制
从朱棣改组成立了“三大营”开始,皇帝就拥有了大明王朝最精锐的部队,且这支部队是直接听命于皇帝。这也是为什么当年明英宗朱祁镇打算亲征,念头一出来,说带部队出发就出发了。
明代是以文制武的。也是拥有一整套完善的机智让制约武将的兵权。比如兵部的调兵全,五军都督府的统兵权。就是,用哪里的兵,给多少兵,兵部说了算。仗怎么打,谁统兵,五军都督府说了算。当然,具体分权上要更加细致和繁琐,这里大家明白这么个意思就行。
明代皇帝对皇权威胁来源有本质的认识
几乎所有的明朝皇帝都明白一个道理:皇权真正的敌人是文官集团。而宰相是文官集团的首领。朱元璋虽然裁撤了宰相这个职位,但这改变不了文官集团和皇权斗争这一事实。所以,打压文官集团,平衡朝局,是所有明代皇帝都一直在做的事情。手段繁多,比如让文官集团派系和派系斗,让宦官集团和文官集团都,创新政治制度去瓦解文官集团等等。不管是勤政的皇帝,还是几位不上朝的哥们,打压文官集团不让其过分抬头一直都被很好地秉持着。
为什么强大的宦官势力和权臣能够被轻易打压
本质上,这些牛哄哄的宦官和权臣之所以如此牛,其实是建立在皇权的支持上,并不是他们左右了朝局,而是皇权支持他们去左右朝局。有点拗口是吧。说明白点,要是皇帝不支持他们,他们屁都不是。他们之所以能牛,是因为皇帝需要他们。所以,这也就解释了当皇帝打算过河拆桥,打算敲打这些政治强人的时候,拿下他们是分分钟的事情。
为什么明代没有大的外戚问题
外戚问题一开始是有的。朱元璋刚时期,很多儿女亲家就是那些开国功勋。只是朱元璋为了集权,不断打压,分化,甚至屠戮了这些功勋贵族。比如蓝玉案。蓝玉最后还被扒皮做成了灯笼挂在子孙家。
所以从朱元璋之后,皇室子弟选妃,大多都是从一般的书香世家或者中下层官僚家庭里选择。这就代表这些皇后,皇妃,太子妃们并没有实力强劲的娘家。所以一般就不会出现大的外戚问题。
再加上,明代官场那帮科举出生的文官集团,智商情商高绝,且政治斗争中下手非常黑,外戚也实在没必要去蹚这浑水。
朝史暮想,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我国的皇权专制自明朝始。
我国古代,皇帝诞生之日,宰相制度也同时产生,从此皇权与相权之争不断,宰相既是皇帝的辅助肱骨之臣,也是皇帝最大的威胁。
从曹丕开始,至赵匡胤至,权臣篡位是主要的改朝换代方式。
至明朝,公元1380年,朱元璋废除宰相,并要求后世永远不能设立宰相之职,从此皇帝统领六部,再无可以制衡皇权之职,这是大明政治制度最大的特点。
内阁也好,宦官也罢,他们的票拟权和批红权均来自于皇帝,他们权力的大小一样由皇帝说了算,我国从此真正进入君主专制时代。
大明的内阁与六部互不统属,且不能干涉六部事务。而之前的宰相是百官之首,统领六部,不管宰相叫丞相、大司马、录尚书事、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左右仆射还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权力基本上都是一样的。
宰相是政府首脑,而明朝的内阁不是。
所以,明朝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权臣,明朝的太监专政也与汉唐不同,汉唐时期的太监可以废立天子,而明朝太监说到底只是皇帝的附庸,这就是嘉靖和万历可是长年不上朝的原因。
明朝之前,皇帝能否专权取决于个人能力,而明朝之后包括清朝,皇帝专权成为一种制度,皇帝的权威真正成了至高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