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为何一定要读碑帖?
学习书法必须学习碑帖,因为碑帖是前人法的精华,我们学习书法取的就是前人的“法”,若没有“法的书写,那就是写字,而不能称为“书法。
我们纵观当今书坛,能真正称为“法帖的,可以作为今人临摹的字帖几乎没有,那些满架的今人所出的字帖,我们仅可以作为阅读、借鉴、欣赏的参考的东西,如果去深入临摹只能误入歧途,得不偿失。
所以,今人学“书”必须学习古碑帖,从中汲取营养,以取得“法度”。
今人字帖良莠不齐,我们初学者很难辩别其真正价值,所以切切以古碑帖作为临摹范本,不追时尚、不赶潮流。
我曾经向一位前辈学习过书法,老人家以二王为宗,魏、颜等诸家皆习,融真草隶篆于一体,字钢劲秀美、法度严谨,十分耐看。先生曾一再教导学书必习古人,不求稀奇古怪,法中求变以自成面貌。(以下为老师没写好遗弃后被我捡来的作品)
读帖的重要性由于三令五声被很多人重视,但临帖前的重要一步读帖,却被很多人忽视。拿来了一本字帖,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抄上几遍再说。若要问你,这本帖子的特点是什么?具体表现在笔法、字法、章法、墨法上又是怎样的?能举出几个写得十分精彩的例子信手写下来吗?细节上又注意到了多少?
很少有人能够脱口而出。只临帖不读帖,实在是很大一批书法爱好者一个严重的问题。
宋代朱长文在《续书断》中说:'询师法逸少,尤务劲险,尝行见索靖所书碑,观之。去数里复返,及疲。及布坐,至宿其傍,三日及得法,其精如此'。从上述这段话中,足见欧阳询读碑的仔细和认真。
“思其用笔理,然后可以临摹。”宋·姜夔《续书谱》
“观之入神,则下笔随人意。”宋·黄庭坚
'务使下笔之际,无一点一画,不自法帖中来,然后能成家数'。清·冯武《书法正传》
从实践上看,能不能认真读得进去帖,也是看一个学书者是否安下心来,是否真想学习书法的重要标志。临帖和读帖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缺失,都是对书法学习的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