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米芾的简短故事
从先前的“秀、瘦、雅、透”到清代郑板桥称米元章论石之“瘦、皱、漏、透”之说,都是对米公品石、相石经验的高度概括一方奇石,如果具备这“四字真言”,它必有那阳刚之谓,外形轮廓棱角毕现,刚硬修长,中躯坚挺,不肿不疲,骨气显然,也就是所谓的“瘦”,侧重于石体外部轮廓的整体变化,给人清奇古怪,风骨嶙峋之感;如石之表面起伏跌荡, 纡回峭折,阴阳正背,石肤富于变化,又就有了皱的苍桑;加上石体玲珑多孔,左右上下宛转相通,布局自然,有路可循,四处通达,内部变化多端,这样就具备了”四字”的全部精 。
它们各有侧重,但又相互协调,相互掩映,给赏者以心灵震撼。也正是这种从外形到内在的极富变化的矛盾冲突又有着统一和谐,即出人预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独特审美观,迎合了当时以米芾为代表的士大夫们为人处事的心态,他们陶醉其间,衷爱奇石,修身养性,我想这也就自然成了米芾的嗜好。
故事一:装癫索砚
米芾为人痴癫,在皇帝面前也不掩饰。有一次,徽宗和蔡京讨论书法,召米芾进宫书写一张大屏,并指御案上的砚可以使用。米芾看中了这方宝砚,写完之后,捧着砚跪在皇帝面前,说这方砚经他污染后,不能再给皇帝使用了,要求把砚赐给他。徽宗答应了他的请求。米芾高兴地抱着砚,手足舞蹈地跳了起来,然后跑出宫中,弄得满身是墨。徽宗对蔡京说: “癫名不虚传也。”
故事二:米芾拜石
古今爱石的人不少,但像米芾那样,见了喜欢的奇石,便恭礼膜拜的人,大概也只有米芾一人。
传说,米芾有一天,在两个家人的陪同下,到郊外游玩,正在行走之间,米芾发现路旁有一块奇形怪状的大石,顿时欣喜若狂,立刻下马,整理衣冠,伏首大拜,并口中念念有词, “石兄,受我一拜,受我一拜。”此事后被传为佳话,妇孺皆知。
宋代著名画家米芾小时家境不富裕,花学费在私塾学写字三年亦长进不大。一日,他听说有位路过村里的赶考秀才写字好就去请教。秀才翻看了米芾的临帖后说:“想要跟我学写字,有个条件,得买我的纸,可纸贵,五两纹银一张。”米芾心想哪有这样贵的纸,但出于学字心切,米芾一咬牙借来银子交给秀才。秀才递给他一张纸说:“回去好好写,三天后拿给我看。”回到家,米芾捧着这张用五两银子买来的纸,左看右看也不敢轻易使用。于是对照字帖,用没蘸墨水的笔在书案上划来划去,反反复复地琢磨,把一个一个的字印在心里。三天后,秀才来了,见米芾正坐在桌前,手握着笔,望着字帖出神呢,纸上竟滴墨未沾。便故作惊讶地问:“怎么还没写?”米芾如梦方醒,才想到三天期限已到,喃喃地说:“我怕弄废了纸。”秀才哈哈大笑,用扇子指着纸说:“好了,琢磨三天了,写个字给我看看吧!”米芾抬笔写了个“永”字。秀才一看,字写的遒劲潇洒,便故意问道:“你为什么三年学业不进,三天却能突飞猛进呢?”米芾想了想说:“因为这张纸贵,不敢像以前那样随便写来,而是先用心把字琢磨透了再写。”“对!”秀才说:“学字不光是动笔,还要动心,不但要观其形,更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说完,挥笔在“永”字后面添了七个字:(永)志不忘,纹银五两。又从怀里掏出那五两银子还给米芾,头也不回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