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分割比例,在书法上的作用
黄金律,即0.382比0.618。为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所提出的著名的黄金分割理论。其和谐的比例性和艺术性,在古今中外的诸多艺术领域被广泛应用。
启功先生曾有明确论述,黄金律在书法结构与造型中的重要性。《论书绝句》:“用笔何如结字难,纵横聚散最相关。一从证得黄金律,顿觉全牛骨隙宽”。
对美的认知和创造美的方法和追求,是不分古今中外的。
事实充分证明,黄金律,在二王以及古代所有的书法大家的书法结构与造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无字不用。
为便于记忆理解,“快乐书法营”将“黄金律”在书法结构与造型中的应用,引申、解释成直白而明确的“三分之一,靠边线”。因为“黄金律”本质上是一个分割点,这个点大约在一条线的三分之一处。
书法上的许多术语,都是一种模糊性的概念,不是几何学,数学上的准确数据。这一点也是我们解读古今书理所必须明确,并乐于接受的。
“三分之一”,即下一个笔画与上一个笔画的连接位置,在黄金分割点上,或有不到,或有过之,或有正合,形成笔画与笔画,笔画与部件之间连接的错位。如下列王羲之刻帖及手札字例:
“靠边线”,指笔画与笔画,笔画与部首之间的连接,大多都在上一个笔画或者部首的近边线。
“三分之一,靠边线”的造型技巧,在同一个字中,可以混合应用。
其目的及效果:
使字的横画不被中分,空间不被等分;使字的中轴线左右摆动,从而产生侧于一面的,摇曳多姿的艺术美感。
这一点,是古代所有经典行草书的一条普遍应用的,极其重要的造型手段。而这一点,也是现代人规范字教学的庸俗说教示范,使传统经典书法结构造型方面“失传”的一部分。
黄金分割比例,在书法上真有那么神乎其神吗?只要翻开《行草书字典》任意一页的字比照一下,看看古代经典字法,就有了答案。
仔细观察分析颜真卿、米芾、赵孟頫等等,他们的书法结构与造型,同样无不如此。
颜真卿《祭侄文稿》局部
米芾《紫金研帖》
赵孟頫手卷局部
“快乐书法营”专注于书法结构与造型的研究和探索。独持己见,不随俗说,不迷信权威,以事实为依据,以自己的独立判断解析书法方面的各种课题。杜绝讲故事,杜绝弄玄虚,杜绝口水文,持续为喜欢书法的朋友们奉献绝招干货。关注“快乐书法营”,快快乐乐玩书法
黄金分割比例在书法上真有那么神乎吗?既然是有比例,当然僵硬。书法是中国的国粹,是心画,它讲究的是书无定法,是书写者抒发情绪的心路历程,是一种自然书写不受任何设置的型式所规范的表达,是一种国粹的文化自信,是国人的天人合一的艺术形式,拿西方的死板的黄金分割比列作套路来规范中国书法,是一种很不懂汉文化的意韵。书法重视的是书写的自由,在不破坏汉字的可辨识性,书法无错字,书者尽可发挥书写的艺术手段去表现。心存黄金分割比例,是自沦心囚,是自绝书艺之进取。写字若要按比例分割,我传统的館阁体足以胜任,何劳黄金分割比例。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