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书法鉴赏
书法作品有楷书,行楷,行书,行草,草书,隶书,篆书等多种书体。每种书体的欣赏方法,大体相同,又各有差异。要一一备述其欣赏方法,并非有限篇幅所能完成。下面只以行草书法为例。
王羲之作品
我们评价一幅行草作品是否优秀,首先看其整体效果,假如粗略一看,就能看出诸多问题,例如:章法过于混乱,布局也不合理;或者既缺灵动,又没气势;或者乱缠乱绕,圈眼过多;或者不懂参差错落,排列过于整齐,亳无气韵可言,如此作品,甭说优秀,懂家有无耐心继续看下去都很难说。这就是所谓的第一印象没有过关。
王献之作品
反之,如果第一遍赏读未发现存在以上弊病,有个好印象,就要仔细察看这幅作品的细节了。从每一个字来说,写法正确与否,结构是否合理;就字距和行距来说,是否做到了大字小字参差错落,有节律感。如果字无大小之分,形同算子,了无生趣,那就会令人索然无味。尤其是现代人在章法布局上多数喜欢大起大落,气势雄强的作品。
怀素作品
如果达到了以上要求,进而就要审视这幅作品的笔法和韵味了。有些行草作品粗略一看,大气磅礴,气势非凡,抢人眼球,颇具震撼力,章法布局也没谈头。但细细一看,其笔力不到,韵味欠缺,败笔过多,不忍卒读,就令人不敢恭维了。
颜真卿作品
出现这种情况,只能是说明作者书法功底不深,火候不到。我们看古人如张芝,如索靖,如二王,如陆柬之,如张旭,如颜真卿,如怀素,如黄庭坚,如米芾,如岳飞,王铎等行草书家,其传世作品篇篇字态完美,无可挑剔;笔法精到,笔力遒劲,韵味十足。即便细如发丝处亦可见其不凡功力。
黄庭坚作品
每每看到他们的作品,就有急欲提笔摹之,效之,将其笔法学为己用而后快之感。一旦临之,习之,其笔力,其韵味,更让人如食甘饮醇,足可使人欲罢难能。
米芾作品
只可惜,当今之世虽书家如云,书作众多,而能与古人佳作媲美颉颃者,恐怕没有多少。就笔画、笔法、笔力和韵味而言,今人作品能达古人佳作十之四五就算是上上品了。虽然如此,我们还是要从这个角度去欣赏,甚至作为优秀书法作品的标准去评价一件行草书。
米芾作品
当然字与字之间的牵连是否合理、自然;夹写在作品中的草字是否正确有出处;留白是否适宜、虚实相间、墨色浓淡是否合理,落款是否大方、所盖印章的大小、数量、位置是否恰到好处,所书内容是否高雅健康也要考虑进去,把这些做到最好,是一幅优秀的行草书作品必不可少的。
岳飞作品
从目前书坛来看,按照以上要求去评价一幅行草书法,十全十美的作品可能少之又少。有鉴于此,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了。比较而言,基本合符要求,少有明显弊病,就不错了,就会在其中产生优秀作品了。
看近些年各级各类的书法展览,大多数是行草作品,其气势之大,胆魄之雄,或令古人都会自叹弗如,这是因为展览策划人及参展作者为了追求展厅效果,运用大幅式或六尺或八尺或丈二······作品,为形成震撼人心抢人眼球造势所致,这也确实产生了效果,达到了目的。
王铎书法
如果撇开这条,另就笔法、笔力来说,今人作品与古人作品相比那就多数作品都会相形见绌。可以这样说,在笔法笔力方面今人欲与古人比肩尚且有难度,更遑论超越古人了。因为今人与古人生活的环境,具有的心态,写字的目的都有很大不同,所以其书法作品所具有的功力也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在此,无意扯得太远。
一个完全没有经过书法教育,甚至不知道书法为何物的外国人,他一样可以去欣赏书法,把书法当成一件艺术品去看待,最直观的就是把书法当成线条或者水墨艺术,完全不需要任何的书法基础,一样也可以体会到书法的美,领略到书法的意境。
但是如果要是想去评论书法,或者去分辨什么是好的书法,看懂书法则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它唯一的方法就是去学习书法、阅读书法专业的理论文章,多看别人的书法评论以及多看古代的经典的字帖,说白了就是去学习书法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看得懂书法、才能够分辨出书法的好坏。而这些东西的学习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
这个道理就像我并不懂车,只认识几个比较大众的牌子,看到一辆车只能感叹:哇,这辆车好看,关于这个车的品牌、品牌故事、排量、油耗、车身尺寸、有什么优缺点等问题我一概不知,而那些专业玩车或者修车的的都能说的头头是道。这是一个道理,因为人家学习了这个方面的专业知识。
在书法上也是一样的,想要更深层次的了解书法、看懂书法,分辨出书法作品的好坏,必须要去学习书法专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