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挑战一下佛教(心经)?
《心经》是大家最熟悉的一部佛教经典。也是千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一部佛教经典。历代以来留下了有许多高僧大德点评注解,为许多世人度苦得乐。也有许多文人骚客静心研习.抄诵《心经》。留下许多优秀的书法作品。
题主今天这个挑战《心经》的题目有点意思,我也来谈谈我对《心经》,以及对抄写《心经》的个人理解。
《心经》是非法,非非法。一.《心经》是非法
1.佛祖在《金刚经》里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心经》如是有为法,不过也只是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2.《心经》全名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何谓般若?何谓波罗蜜多?智慧,彼岸。真的有智慧,有彼岸吗?
如真有智慧,智慧也应是因缘合合而成。智慧就该是缘起性空,智慧就是空相。同理彼岸也为空相。
智慧,彼岸都为空相。哪里还有什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呢?
3.《心经》自身也说得很清楚,无智亦无得。所以在《心经》里无法得到智慧。
固《心经》为非法。
二.《心经》是非非法
《心经》即然为非法,那就是说《心经》没有价值了吗?那就大错特错,《心经》是汉传佛教里,一部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
《心经》言简意赅,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说透了宇宙人生的本质。古往今来,多少人把《心经》当做生活的依据,得到了去苦得乐,这是真实不虚的。
《心经》是非法,更是一部精典的非非法。
挑战《心经》就是如筏喻者上面讲《心经》为非法,非非法的确有点绕。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知道,《心经》的目的是度我们的一切苦厄。度我们的方法就是照见五蕴皆空。
一.怎样照见五蕴皆空。
我们凡夫的五蕴是什么呢?说白了,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油盐柴米酱醋茶,就是衣食住行。我们五蕴感知最多的就是油盐柴米,就是衣食住行。人活着就离不开油盐柴米,离不开衣食住行。
我们把《心经》当做生活依据。虽然不能说,能把油盐柴米酱醋茶,衣食住行全都照空了。但只少说,比以前看得淡。看淡了,生活也就淡了,生活就简单了,生活也就轻松了。生活就会苦少乐多了。
生活轻松就够了吗?肯定不够。我们人还有事业,还有理想;还有家庭,婚姻,情感。还要依据《心经》,把我们的苦集灭道照无。只有依据《心经》不断精进,才能进入禅定,最后达到究竞涅槃。
二.挑战《心经》就是如筏喻者
《心经》能度一切苦厄,真实不虚。千百年来,广大僧众拼命在《心经》里逐字穷理,认为反复抄诵有功德,有神奇力量。但不知,通过抄诵《心经》求功德,求神奇力量就是住相,按《心经》里的话说,就心有求功德,求神奇的挂碍,这又怎么可能得到功德和神奇呢?
写在纸面上的,再好看的书法作品《心经》,都无法照见人们的五蕴皆空。只有写进人们心里的《心经》,才能照见人们的五蕴皆空。
《心经》是非法,非非法。有点绕,研习《心经》就是要绕得进去,更要绕得出来。不能执着于《心经》字里行间求功德,求神奇力量。
人的一生中,不知道有多少苦厄之河,依照《心经》每度过一条苦厄之河,就要如筏喻者。然后再依照《心经》,不断精进前行,才能进入禅定,最后才能达到究竟涅槃。
写在心里的《心经》就是“善护念”我们每个人,都是从昨天来,活在当下,再到明天去。只要我们依照《心经》好好活在当下。放下昨天的得失,不执着于明天期盼。。善护念当下,敬事爱人。只要每一个当下无恶,就一定会去苦得乐。
以上是我对《心经》的感受理解。恳请慈悲指点留言。
《心经》中有大智慧!今天解释一下这句话: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是《心经》中著名的一句话。虽然流传很广,但其义理不是很多人都知道的。
此中的色字是很容易理解的,不需要过多解释,主要是“空”字不容易理解,空不是什么都没有,佛法中的空是指任何一法皆是因缘所生法,我们在宇宙中找不到任何物质与精神的东西不是因缘所生法。既然是因缘所生法,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一个物质与精神的东西是一成不变的,都是因缘和合诸法有生,因缘别离诸法消失,这就是佛法中所说的空。《心经》的这句话可以这样说:色不异因缘所生法,因缘所生法不异色;色即是因缘所生法,因缘所生法即是色。
进一步举个例子:比如桌子是一个物质即是“色”,用《心经》的话说就是:桌子不异空,空不异桌子;桌子即是空,空即是桌子。用因缘所生法解释就是:桌子不异因缘所生法,因缘所生法不异桌子;桌子即是因缘所生法,因缘所生法即是桌子。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说精神的东西也是空,也是因缘所生法。比如各种感受不异空,空不异感受;感受即是空,空即是感受。感受不异因缘所生法,因缘所生法不异感受;感受即是因缘所生法,因缘所生法即是感受。
我们可以进一步用《心经》的智慧解决我们的烦恼问题:
烦恼属于精神的东西,烦恼不异空,空不异烦恼;烦恼即是空,空即是烦恼。烦恼不异因缘所生法,因缘所生法不异烦恼;烦恼即是因缘所生法,因缘所生法即是烦恼。
既然烦恼是空、是因缘所生法,就是无常的,就是没有自性的,就是变化的,就是不应该执着的,就是应该放下的,就是不应该放在心上的。如此反复观想,烦恼就会越来越少,智慧就会生起。
按照《心经》这个大智慧,我们可以把它应用在生活与工作的各个方面,比如夫妻不和,夫妻吵架即是空,空即是夫妻吵架,夫妻吵架即是因缘所生法,因缘所生法即是夫妻吵架,也是无常的,是会消失的,是不应该执着的,是应该想得开的,是不应该为此闹离婚的。
所以260个字的《心经》充满了无限智慧,被中国人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