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硬笔书法,怎样把临习古帖与现代书写方式很好结合?
硬笔字的练字方向,我是分得很清楚的——要么是横写行书,追求日常实用效果。要么,是纯粹玩味,竖写繁体,追求硬笔书法艺术!
若是满足前者,横写就写简体行书,若横写时再写繁体字,作为日常字,不是很合适;
而作为硬笔书法艺术,横写去写繁体字,也不太合适。
古贴中的结构怎么应用到日常字里面的,我认为满足这几点就可以:1,该结构有出处,并且你也喜欢。或古或今,但必须是比较权威的名家!
不然,字该怎样的简繁,笔顺的调整,有可能会被误导,字的结构上,非常有讲究。
2.有些结构,虽然是源于古代的经典,但你确信,作为日常字, 要有一定的辨识度。
如上图中的:色,作为日常字,实际上就有点生僻的。而绝大多数字,辨识度还是很高的。
不然,太生僻的变异写法写日常字,普通人看不懂,岂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
3.结构写准确,写自然,永远是一个理念。在一段文章里,不能有突兀感;
多写多练的事,当然,若有人常帮你,可能更好!
谢邀。硬笔学帖,取法今人上手容易,要入高端,必须要追溯历史、取法古人,这一点勿庸置疑。而且要深信,只要得法,敢于逾矩突破,硬笔是完全可以写出古香古色味道的。建议硬笔书法还是竖着写,有些古法与传统不能轻易破旧立新,书法中的行气与章法,是不可忽略的问题。古人写书,横可不成列,竖则必成行。横着写,味道就淡了。
硬笔无须定要写出毛笔的效果,因笔尖构造的不同,在点画肥瘦、墨色浓淡的变化上,硬笔基本无能为力。因此,从毛笔碑帖中寻找硬笔的技巧与灵感,不能全盘吸收,应因需而取。比如,墨法可以忽略,笔法要有所取舍,而重在点画结构与结体。简言之,就是去皮肉而留骨架,去边幅而抓形神。
这个只是一般规律,并不绝对,比如有的用笔高手,即便用硬笔,也可以诠释“墨分五彩”,也一样可以写出肥瘦相间的点画,也可以近似的逼近于毛笔的中锋侧锋等用笔之法。
硬笔书法看似简单,气象頗大。要跳出今人的圈子,寻道于古人古法,是高瞻远瞩,也是长久之计。以毛笔书法而悟硬笔书法,无怪乎笔墨章法,不是一件难于理解的事情,但要取出真经,融合为笔下的功夫,还是要下一番大气力的。靠多看多总结,也要多尝试多磨练。
抱庸妄谈,与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