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家临摹的书法作品或者视频演示,你能看得出来他们的书法造诣吗?
时间:2022-05-31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临帖是基础,书法爱好者的进步离不开临帖,在临帖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看别人的临帖可以看出一个书家的功力和笔法。
一个书法家的造诣,不止是临摹那么简单,更在于创作。如果仅仅从名家临摹书法作品或视频演示就来断定其水平,显然是有失偏颇,甚至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临摹是一个书法爱好者的基本功,基本上每个稍微有点水准的,总会有一两个帖或者是几个碑帖是能有点样子,或者说上得了台面的。但这个临帖的水平就能代表真正的造诣么?你看到的真的是全部么?
有些书法家,其实早期的确深入过一些碑帖,而且有不错的造诣,但是慢慢的开始做一些碑帖的融和,在探索属于自己的创作思想与创作道路,其中比较典型的是王冬龄和王镛,以及曾翔这些人,你非得让他临帖,别人不是不行,可能还比你行,但 其心思已经不在此处,已经不在当年的初窥门径之时,已经在自己的海洋里遨游了,这时候就要跳脱碑帖看境界,看造诣。
另外,有些书家,临帖示范,其实并非是刻板求惟妙惟肖,细致入微的像,他临的一个碑帖中其中的某一点精神,某一点特质,或者说借碑帖来表达自己的书写思想和书写体验,书学美学。这种情况在大家之中也比比皆是,我们去看沈尹默,启功等人临的碑帖,其实都是见其个人精神,是与碑帖做交流,自然是别有一番气象。这个就不是一般人能够看得见的了。
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人的确底子不行,露出底裤了的破洞了,还自以为是,这样的名家也会比比皆是,防不胜防。
于我而言,最重要的不是看别人境界如何,别人临的像不像,我更关注自己的审美水准,自己的美学思想,自己的审美眼光。做一个知识渊博,见多识广,有独立思考,具备专业水准的书法爱好者,这才是关键,这才不会人云亦云,被一堆人带着倒出吐槽和翻腾。
共 0 条评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