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一个自成一派的书法体系,里面有易经?
一、谁知道一个自成一派的书法体系,里面有易经?
这个简单,就是梁和生,独创了易经阴阳书法,其很多作品都享受国家专利和国家版权双重保护。
二、汉字起源于何时?汉字是怎样演变的?
汉字的起源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三、张猛龙碑创作示范有哪些
《张猛龙碑》是魏碑中的精华,影响深远,取法者众多。
一、斩钉截铁的方笔用笔
书法以用法为上。随着书体的演变,用笔方法也随之变化和增多。楷书用笔更是丰富多变。钟王楷书,传承了篆书、隶书的中锋圆笔,魏碑又开创了折锋方笔,丰富了楷书的用笔方法。《张猛龙碑》以方笔为主,方圆并用,笔法丰富,精彩巧妙。碑额“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和“白”、“万”、“晋”、“守”、“志”、“石”、“小”、“可”等许多字,纯是方笔,棱角森然,如斩钉截铁一般。“本”、“长”、“松”、“民”等许多字,圆笔显明,方圆兼济,有圆浑敦厚、刚健婀娜之致。碑阴百许字,形近行楷,用笔更是灵活多变。
中锋用笔是书法中的根本方法。此碑几乎全是中锋用笔,而且折锋方笔和中锋圆笔往往是相互转换的。折锋方笔主要体现在点画的起笔和转折地方。要做到欲右先左,欲左先右,欲下先上,欲上先下,用笔斩钉截铁,写出棱角来,并及时转换成中锋行笔。中锋圆笔书写时要转折圆劲,笔力厚实,如屋漏痕、印印泥。总之,临写是碑,指实力劲,铺毫涩行,刚健峻厉,痛快淋漓,最为紧要。
二、左倾右斜、欹侧取势的结字
书法讲究结字。“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蔡邕《九势》)要求结字要自然,得势。“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孙过庭《书谱》)好的结字,应是平正与险绝的完美结合,即平正之中有险绝之势,险绝之中寓平正之态。《张猛龙碑》最基本、最突出的结字特点就是:字体左倾右仰,欹侧取势。险中求稳,纵横得势。尤其是横画均左底右高,呈上斜状,且主横画极力向左拓展,如“也”、“兴”、“世”、“万”、“守”、“丁”、“首”等许多字。就是“怠”、“景”、“素”、“黄”等许多字下部点的写法,“金”、“食”、“春”、“秦”等许多字撇捺的写法也是左低右高。这种写法完全打破了汉隶和钟王楷书平正的结字规范,赋予了字形极强的动感,也丰富了楷书的艺术构成。林语堂在《中国书法》一文中道出了这种结字法的缘故和意义,他说:“仅仅平行与匀称的美,从未被视为最高之风格。中国书法有一个原则,即一个四方形不宜为完全的四方形,却要此一面较他一面略高,左右相济,而两个平均的地方,其位置与大小也不宜恰恰相同。这个原则叫做‘笔势’,它代表动力的美。……是以中国书体,其顶头向一面斜倾者较之平顶者为可爱。这种结构形式的最好模范为魏碑《张猛龙碑》,它的字体常有鸾凤腾空之势,但还保持着平衡。”
结字精能,天然多姿;变化多端,极尽巧妙。也是此碑的结字特点。“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此碑结字艺术含量至极。
三、完整而错落有致的章法
《张猛龙碑》刻于北魏孝明帝元诩正光三年(公元522年),由碑额、碑阳、碑阴三部分构成。碑额“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阴文,大字。碑阳24行,每行46个字,记载张猛龙任鲁郡太守时的政绩。碑阴12列,镌刻立碑官吏姓名。从形制上讲属于成熟期的碑刻,从书法上讲章法是完整的。
楷书多采用竖有行、横成列的章法形式。竖有行、横成列,也是古代碑文的写法。这种章法要求行列整齐,无论字体是方、是扁、是长,都力争字与字上下左右间距基本上相等,行距略大于字距。此碑主体部分章法即取竖有行横成列形式,字距和行距之间差别无多,字字独立,清晰分明,而又错落有致,巧妙和谐。此碑格调高古,气韵生动,有浑穆正大的庙堂气象。
笔者钟情《张猛龙碑》久矣,亦曾激赏曰:北魏丰碑张猛龙,凌云健笔意纵横。格调超迈字神奇,朝临暮写情趣浓。每当是碑,仿佛沐浴春风,面对至尊,十分温馨亲切。挥毫临写,即有力聚笔端,情溢于胸,翰逸神飞,痛快淋漓之感。
四、柳公权书法风格
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即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初学王羲之,后师颜真卿,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也由于他作品独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权的书法有“柳体”之称,唐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宗为之动容。宋代朱长文《墨池编》说:“公权正书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家。”《旧唐书》讲:“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书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权手书者,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币,曰此购柳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