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咨讯  >

你知道哪些历史上的工艺巨匠,他们又有着怎样的成就或故事?

时间:2022-05-29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我知道随朝的匠师李春,他在今天的河北赵县建了一座桥,名为安济桥,是一座跨洨河的石拱桥,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

人类文明的发展,是由无数科技发明来不断推进的。在这个领域里,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创造过辉煌的成就,我国古代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世界级的。在这里,着重介绍三种巧夺天工的工艺技能。

被中香炉中国古代的帝王、贵族、官僚的生活是很奢侈的,日常生活中他们常常要用名贵的香料熏香,甚至床褥卧具也要讲求兰麝芬芳。但是,给被褥熏香难免引发火灾。于是,被中香炉就应运而生。

被中香炉起源于我国秦汉时期,后来失传,直到西汉末年,才由长安一位叫丁缓的能工巧匠重新制造了出来,并且传承至今。普通香炉如果放到被褥中,难免会倾倒,炉中的香灰和火星就会撒到床上。如何保证香炉在倾覆的时候里面的东西不会撒出来呢?随处可见的秋千给丁缓带来了灵感。他想道:如果在小香炉的上沿对着打两个孔,装上两个小轴,将轴支在一个外球上,不管外球怎样绕着两个小轴的轴线转动,香炉就会在一个方向上保持静止。如果再加上两层轴向垂直的外球,那么无论外球如何滚动,中心的小香炉也会完全保持炉口向上的状态。丁缓的这个思路不仅制造出了被中香炉,2000年以后的今天,这一设计原理还应用在飞机、火箭导航用的陀螺仪上。谁能想到如此高科技的东西,追根溯源,其始祖竟是中国的被中香炉。

游标卡尺

游标卡尺是一种具有游标刻度的微分量具,其结构主要由一根有整数刻度的主尺和一根能移动并能读出小分度值的游标副尺所组成。据史料记载,我国远在公元前1世纪以前,就已经发明了游标卡尺。

上世纪60年代,考古工作者发掘出了一件新莽时期的游标卡尺。该青铜卡尺的背面刻有“始建国元年正月癸酉朔日制”等字样,这足以说明它是在公元9年正月初一制造的,距今已有2000年。

该尺设计精美,刻度清晰,其原理、性能和现代的游标卡尺几乎完全相同。唯一美中不足的只是缺少一个用以调节和固定游标的小螺杆。由此可见当时我国的计量工具已经达到了相当完美的水准。

彩色套印

中国隋唐时期发明雕版印刷术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采用一种颜色印刷书籍。到了北宋初年,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我国出现了最早的纸质货币“交子”。为了防止伪造,四川地区流通的“交子”盖满了红黑两色的印记。接着,北宋政府又制造出了有红蓝黑三色印记的彩图“交子”。受此启发,套版印刷术出现了。

套版印刷是一种十分复杂精密的技术。比如要印红黑两色的页面,那就先取一块木板,把需要印黑色的字精确地刻在适当的地方;然后另取一块尺寸大小完全相同的木板,把需要印红色的字也精确地刻在相应的位置。印刷的时候,先用一块字板印出黑字;再把这张纸覆盖在另一块字板上,使板框完全精密地互相吻合,印出红字。这样,一张双色的印刷品就完成了。

按照这种方法去做,可以套印任意多种颜色。不过套色越多,印刷起来就越费事,技术要求也越高。到了17世纪初的明朝万历年间,在套版的基础上,人们又创造出了豆版印刷方法。豆版印刷是把同一版面分成若干大小不同的版,每块版代表整个版面的一部分,分别刷上不同的颜色,逐个印到同一张纸上去,最后拼集成一个整体。豆版印刷非常细致复杂,常常要刻三四十块印版,印出来的图画颜色深浅交映、层次分明,精美绝伦。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1、战城南 两汉:佚名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
关于端午节最著名的古诗词句子 (40句) 客里几逢端午节,看成雪鬓与霜髯。又是新一年的端午节将至,端午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脊历闭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有哪...
一轮明月颂家国古诗?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
推荐阅读
  • 早期的火枪、火炮是怎么制作的? 2022-05-28
  • 麻纸有什么缺点? 2022-05-28
  • 《淮南子》的文学风格成因是什么 2022-07-19
  • 宣笔和湖笔有什么不一样? 2022-05-28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