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乡有哪些快要失传的传统手工艺?
在过去民间中有一句俗语叫“艺不压身”会一门手艺就好比有了铁饭碗一样,意思是无论什么年月都饿不死手艺人。
如今随着历史的变迁,生活的改变,机械时代的到来,传统手工中的一些工种也随之即将“消亡”这些传统手工种有:
1,传统纯手工中的木匠用工具,一些老木制品制做中的绝活,木制形体中的榫卯结构,传统油漆(生漆)中的工艺现在大部分即将失传。(小年轻的不愿作)
2,泥瓦匠,众所周知,现在新型建筑材料的兴起以及大型建筑机械的应用,在不久将来泥瓦匠也会慢慢的消失。
3,过去的传统铁匠,提到铁匠第一想到的就是抡大锤,是个很苦的力气活,而且收入微薄,记得有一句顺口溜“叮叮当,叮叮当,打铁要吃尜尜烫”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也是即将失传的手工种。
4,已知彻底消失的走街串巷传统手艺有:炉匠,焗碗匠,锅匠,篾匠,剃头匠,鞋匠等。
这些消失的或即将消失的手工艺行业,它们见证了历史与时代的变迁,也触动人们的怀旧情感,很赋有史诗般的韵味。
榫卯会失传么?
榫卯工艺已经失传,现在的木工因使用机械干活,无法做出榫卯结构,榫卯结构,得手工制作,而手工锯刨打眼,速度慢,现在制作家具,采用胶水粘合,再加枪钉,牢固程度也很好。我爸原先做木工,手艺不错,我毕业后跟着做了几年,那时全是手工,木板拼逢用的是毛竹做的竹钉,常常是自己做,用锯锯出榫头,用铁打成的凿子打卯,画线很容易学,但锯出来的榫头和凿出来的卯严丝合缝就难得多了,如果卯大榫小,做好的家具松动就会散架,而卯小榫大,硬敲的话,材料会折断或裂缝,前面的活就白做了,还要损失材料,那时备的材料很紧凑,而且是上门给人家做活,所以这时就显出匠人的本事高低了,对以后接活很有影响。
如今,使用机械制作,速度快,降低了人工成本,但机器不能制作榫卯结构,在仿古建筑中,还是要使用榫卯结构,也是要靠人工制作,总之,在使用机械化的今天,榫卯工艺很难传承下去。
随着时间的流逝,榫卯工艺在生活中出现的越来越少,现代材料,简单做法,相当于是简单明了,简易漂亮!
现在几乎大多数家庭装修都是新型板材,材料制作而成。有的少数木工师傅稍微带了点燕尾槽工艺。总体来说,现代装饰脱离了传统榫卯结构工艺。只有专门厂家以及定制红木啥的才设计榫卯工艺,但那些一般人购置不起。
榫卯结构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工艺创造,有着悠久的历史,绵延至今的中国传统家具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举世公认,日久弥香。
家具发展历史长河中,工匠们引以为傲是榫卯,其对技艺的熟练程度要求极高,可至工匠以娴熟的技艺,对工艺的严谨态度,满足可至家具产品承重、稳定性、结实度等具体需求,可至以匠心打磨时间接榫生命。
正因新鲜事物代替老事物,科技发展,离不开进步。但传统榫卯结构工艺文化不得流失,也有不少爱好者坚持着它们,传承鲁班榫卯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