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咨讯  >

简答题 西方公共艺术的发展

时间:2024-12-04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简答题 西方公共艺术的发展

公共艺术的核心是艺术的公共性。

公共性意味着交往、沟通、

强调共同的社会秩序和个人的社会责

任。公共艺术的出现不是一种艺术样式,事实上,它可以采用丰富的艺术形式来实现,如建筑、雕塑、壁

画、摄影、书法、景观小品、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表演艺术、公共设施等。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赖以

生存的全球环境出现了深刻的生态危机,

打破了生存空间与自然演进的平衡,

使人类远离了自然。

这时候,

人类需要一个载体,把积淀在心灵深处的希冀呐喊出来,公共艺术接受了这个使命。公共雕塑愈来愈受到

人们的重视与肯定,许许多多的雕塑家引用公共雕塑来阐述着自己的理想与渴望。

中西方由于历史文化、

民族背景等的不同,

在公共艺术的创作思维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西方人思维以

逻辑分析为主要特征,讲求科学与准确,艺术创作上主要表现为写实、理性;中国人则以宏观的、哲学的

角度去认识事物,思维以直观、综合为基本特征,意象思维在艺术创作上影响大。

西

提出和起步则比较晚,但在艺术创作思维方面却有着自身独特的

优势。本文主要就中西公共艺术的特点作比较,阐述它们各自的特点。

不同的文化历史、

民族背景决定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是以逻辑分析为主要特征,而

在中国,人们的思维方式则以直观综合为基本特征。中西方不同的认知方式深深地影响着各自民族的理论

思维和艺术方式,

使其沿着不同的路向发展,

在艺术创作上,

特别是传统艺术的创作,

中国表现为

“写意”

而西方则表现为“写实”。西方哲学总是关注着世界的本源、主客体的关系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等,

虽然他们在简单的仪器下的观察和实践缺乏逻辑的连贯性,理性的方式并不系统,但他们的这种直接观察

总是弥漫着理性思维的色彩,抽象思辨是西方思维的特征。而中国传统懂得思维方式则以直觉和经验为特

征。中国的科学和哲学的各种概念和范畴大多是靠向内思维得到的,是将各种经验现象酝酿体会、融会贯

通而提出的,。这些概念的理解与西方的向外思维逻辑演绎所得的不同,这种理解只能意会难以言传,是

一种通过想象、联想而达到审美的过程,是向内型思维,就好像对一副书法作品、一幅国画的欣赏,只有

向内领会才能领略作者的神韵。

再者,西方文化结构以细节分析居优,中国文化结构则以整体综合见长。所以,中国艺术从宏观的哲学

角度去认识物体,

是透过现象去表现本质——精神。西方艺术从微光的理性的角度去认识事物,

是科学的、

准确的,这种思维方式对于中国艺术,尤其是对于中国的佛教雕塑艺术而言,却是狭隘的。中国文化的根

深植于大地之中。在艺术创作中,影响最大的是意象思维。倘若说,西方传统的思维方式主要讲究分析、

注重普通、偏于抽象的话,中国的意象思维则着重从特殊的、具体的、直观的领域去把握真理。西方人的

创作思维是立体的、科学的、准确的、向外型的;中国人的创作思维是线性的、平面的、意象的、向内型

的。两种思维倾向不同,在现代公共艺术的运用上可以形成互补,特别是在现代环境雕塑、园林景观方面。

向外型思维可以让我们的创作更有形式感,更科学、更准确;向内型思维让我们有限的艺术空间变得更宽

广,想象更丰富、更辽阔。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

文化的多元化,

不同的思维具有不同的特色。

我们应极力推崇中国传统的意象思维,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同于西方传统文化的独特思维方式,也是中国传统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无论

是中国古代诗歌对意与象、意与境的追求,还是中国书法、绘画对“意在笔先,画尽意在”的揭示,都显

示了其不同于西方传统艺术追求再现、摹仿、写实,而强调象征表现和写意的特征。因而,我们有理由相

信,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与意象思维,既是中华民族伟大传统的精华,也是打造当代中国公共艺术文化、

促进中国公共艺术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正是由于中国的艺术思维模式,才让艺术,特别是公共艺术

的空间有了更宽广的领域;正是由于中国艺术创作思维的包容性、整体性,才使我们艺术发展的空间有了

更多、更远的可能;正是中国艺术创作思维的非写实性,才让我们有了更多想象的空间,使艺术不致落入

写实主义狭窄的窠臼。同时,我们也相信:中国传统的艺术创作思维,一定会在我们的城市雕塑和公共艺

术发展中发扬光大,一定会为中国当代的雕塑文化、为世界公共艺术的繁荣做出重要的贡献。

英伽登所说的艺术作品的"形而上质"体现了审美经验的什么性

1、五个层次

①语词声音和语音构成以及一个更高级现象的层次;

②意群层次,句子意义和全部句群意义的层次;

③图式化外观层次;

④在句子投射的意向事态中描绘的客体层次;

⑤某些文学文本中可能存在的“形而上特质”。

2、人物简介

英伽登 (Roman Ingarden,1893—1970),当代波兰现象学哲学家和美学家,现象学美学的主要代表。早年受教育于里沃夫、哥廷根和弗赖堡等大学。1918年取得博士学位回国,然后在大学教授哲学。第一个系统深入地建立现象学美学的文艺理论家。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1、战城南 两汉:佚名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
关于端午节最著名的古诗词句子 (40句) 客里几逢端午节,看成雪鬓与霜髯。又是新一年的端午节将至,端午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脊历闭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有哪...
一轮明月颂家国古诗?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
推荐阅读
  • 笔墨纸砚是什么意思 2022-06-02
  • 麻纸有什么缺点? 2022-05-28
  • 早期的火枪、火炮是怎么制作的? 2022-05-28
  • 《淮南子》的文学风格成因是什么 2022-07-19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