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版俞剑华的书《书法指南》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用后怎样?
《书法指南》作者为陈师曾入室弟子,竟躬身为普通读者写这样一本实实在在的书法指南。开篇总论求师于人与求师于书的不同,讲天才、学力、学程,接着讲笔墨纸砚的挑选,碑帖的选用,执笔、笔法,再谈点画、永字八法、偏旁,以及结体之法,书体之类。一一指点关窍,让初学者入门,也可让久习者受到启发与指点。
作者简介
俞剑华 (1895―1979),山东济南人,为陈师曾入室弟子,是20世纪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书画家,海内外享有盛誉的美术史论泰斗。至今国外研究中国美术史的学者,仍然以他的著作作为基本读物,或直接引用他的论著。主要著作有《中国绘画史》、《国画通论》、《中国古代画论类编》、《历代画论大观》、《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等。
目录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绪言
第二章求师
第三章天才
第四章学力
第五章学程
第二编用 具
第一章用具之必要
第二章笔
第三章墨
第四章纸
第五章砚
第六章其他文房用具
第三编碑帖
第一章碑帖总说
第二章拓本
第二三章印本
第四章丛帖
第四编运笔
第一章执笔
第二章笔法
第五编点画
第一章点画总论
第二章点画分论
第三章永字八法
第四章偏旁
第六编结体
第一章结体之原理
第二章欧阳询书“三十六法”
第三章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
第四章九宫格
第七编书体
第一章书体总论
第二章书体分论
序言
写在前面
吾师俞剑华先生,是20世纪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书画家,海内外享有盛誉的美术史论泰斗。
先生1895年出生于山东济南,原名琨,字剑华,后以字行,为陈师曾入室弟子。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手工图画科。擅长中国画(山水、花鸟)、水彩画、铅笔画、书法、美术史论、中国文学等。历任暨南大学教授,上海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所研究员等职。1953年出席过全国第二次文代会。
先生一生生活俭朴,端方笃厚。从事美术教育60年,桃李满天下。除教学外,他不是外出写生考察,就是伏案著书立说,写字作画。如蜂酿蜜,如蚕吐丝。尤其在中国美术史、中国画论遗产的整理与研究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美术史论界所罕见。著名画家胡佩蘅在《参观俞剑华先生画展》一文中写道:“这次展出的手稿叠起来,真不止‘等身’的,一本一帙,一页一行,乃至一点一画,都是俞老付出艰苦劳动得来的,而且大部分是解放后的收获。俞老虽年近古稀的高龄,而孜孜不倦如此。”先生的主要著作有:《中国绘画史》、《国画通论》、《书法指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历代名画记》标点注释、《宣和画谱》标点注释、《历代画论大观》(十二卷)、《敦煌艺术考察记》(上下册)、《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等。
其中《书法指南》是一本指导学习书法之途径与基础知识的教科书。其时,新文化运动的余韵尚在,先生深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热情支持并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但是他对新文化运动的弊端也看得非常清楚。新文化运动的功绩有目共睹,但是其中的民族虚无主义非常严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争论中有强烈的民族虚无主义的倾向。当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争论有许多政治性因素,革命的激情淹没了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且倡导中国传统文化革命的又有许多是对传统文化一知半解、不甚了了的政治人士,许多认为革命就要彻底的人士,倡导全盘西化,否定传统文化。先生深刻地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矫枉过正,认为绝不能以西代中,主次不分。他认为传统文化复兴大有希望,在传统文化自身内部有改良的可能。他认为:“教育之于国家,各有其特性,各有其专长,各有其发荣滋长之道,各有其补偏救弊之法。如衣之适于寒者,必不适于温;药之适于泻者,必不适于补。今一切不顾,见人之用之而效也,而亦采而用之,不问其适当与否,其弊诚令人不寒而栗矣。”正是基于这样清醒的认识,先生力图拉近传统文化与人们的距离,力图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传统文化成为普通民众能够理解、能够学习而非遥不可及的空洞理论,《书法指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作的。当时书法领域谬种流传,正如先生在《书法指南》中所言:“今日学校之中,虽科学之幼稚如故,而书法之陵迟乃莫可救药,以支离错误为习惯,视规矩准绳为迂腐,书法之坏,至此极矣!”在这样的情势下,一本匡正谬误、宣明意义、指导方法的《书法指南》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书法指南》《绪言》中,先生详细阐释了《书法指南》的目的:“在此应用为目的者,固可与此中寻得其入门之方法,与适用之技能,即以美观为目的而欲养成书家者,亦为必修之阶级,于此可筑其坚固之基础。惟书法之成就,由于技能之练习者多,由于知识之研究者少。学者苟能依本书指示之方法,加以努力不息之练习,始能有成……本书所述,采古人之议论,衡以个人之经验,期其有裨实用,无背大雅。其有涉于玄妙、空疏及偏激之言,概不列入,志在叙述书法之全概念及初学应具之常
识……”在这本书中,既有初学者得入门径的方法,又有已窥门径者进阶的法门,亦简亦繁,直奔要义又条分缕析,使读者知从何处入手,何处努力。
先生是学贯古今的大学者,又是书画家,他既有学者渊博的学识,又有书法绘画的深入体验,他很清楚什么样的指南对读者来说是真正切实可行、有可操作性的。因此《书法指南》既囊括了书法史上的经典理论,又有具体的操作步骤,语言平易朴素,是道、理、法俱全的真正意义上的“指南”。如第一编《总论》中云:“求学之道无他,一曰有恒,一曰专一,一曰遵守规矩,一曰勿求急效”,这是给读者讲道理,然后又指出途径:“在已作事者,则年龄不拘,只要有此需要,有此清兴,便可从事练习,不怕丑,不畏难,不间断,不求急效,每日习半小时至一小时,则于不知不觉之中,将斐然可观矣!”讲完这些之后,开始讲述具体步骤。操作之前要工具,先生设身处地为读者想得非常周到,什么样的笔,什么样的墨,什么样的纸,什么样的砚,什么样的碑帖,各种不同的笔、墨、纸、砚、碑帖有怎样的特性,如何选择,都交代得一丝不苟,如一位认真、负责、和蔼的老师,仿佛真有老师在身边谆谆指授。然后又讲运笔、点画、结体、书体,在运笔中,先讲执笔,对执笔之种类、执管法、执笔之尺
寸、五指之运用、笔管之形势、运用肘腕、执笔之松紧、执笔法之研究,一一交代,务必使读者清清楚楚。在笔法中,详细阐述笔法之研究、后汉蔡邕九势、晋卫夫人笔阵图、王羲之书论、唐太宗笔法诀、唐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唐孙过庭书谱、宋姜夔续书谱、元董内直书诀,最后对历代论笔法之批评,分析前人优劣,使学者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1934年《书法指南》由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至今已过去了79年,这70多年中也出版了很多教授书法的书籍,这些书籍中不乏佳作,但对书法的道、理、法的阐述大都没有《书法指南》全面、深入,实用。这是因为,很多书籍,多偏于技法,着重于笔法的传授,很少有大学者躬身编著此类书籍,限于编者学识,一般都浮于技法层面,所以先生的《书法指南》就更显得难能可贵。而且,如今看来,也丝毫没有过时之虞,这是今天我们重新出版《书法指南》意义所在。
俞剑华关门弟子周积寅及其再传弟子王宗英2013年3月于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