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古诗全诗
一、乞巧古诗全诗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宵,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线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展示了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二、古诗乞巧
乞巧
林杰(唐)
七夕今宵看碧宵,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三、古诗 乞巧诗意
其文大意是: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向会。家家户户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尽了几千几万条红丝线啊。
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线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
四、乞巧诗词是什么?
这是一首绝句。所谓绝句,是格律诗的一种。格律诗声律上很讲究。“牛郎织女渡河桥”和“牛郎织女渡鹊桥”只差一字,但很明显,“河”和“鹊”两个字在声律上,“河”为平声字,“鹊”为仄声字。而根据格律对绝句诗的要求,这两个字所在的位置只能用“平声字”,因此,只能是“河”,而不能是“鹊”。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牛郎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