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一、《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①,兰泽多芳草②。 采之欲遗谁③?所思在远道④。 还顾望旧乡⑤,长路漫浩浩⑥。 同心而离居⑦,忧伤以终老⑧。[1] 编辑本段作品注释 ①芙蓉:荷花的别名。 ②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 ③遗(wèi):赠。 ④远道:犹言“远方”。 ⑤旧乡:故乡。 ⑥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⑦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 ⑧终老:终生。 ⑨还顾:回头看。 ⑩旧乡:故乡。
二、《古诗十九首》选自于哪里
《文选》
萧统(501年—531年)南朝 梁·萧统(昭明太子)
字德施。武帝长子。天监元年,立为皇太子。中大通三年卒,谥曰昭明,因称梁昭明太子。中国南朝梁代文学家。梁武帝长子,被立为太子。然英年早逝,未及即位即去世,死后谥昭明,故世称昭明太子。他编纂了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文选》(人称《昭明文选》)。很多梁代以前的文学作品赖此得以保存。有正序十卷、文章英华二十卷、文选三十卷、集二十卷。
南朝的统治阶级上层,大多爱好文学,并以此作为门第和身份的一种标志,因而奖励提倡,颇多建树。萧统就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着《文选》 30卷、萧统以太子之尊,引纳文士,他的门下有许多文人,当时负有重名的刘孝绰、王筠、殷芸洽以及《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都曾做过东宫的属官或为萧统所赏接,这些文士中极可能有人参加过《文选》的编定。《文选》30卷,共收录作家130家。从分类的实际情况来看,大致划分为赋、诗、杂文3大类,又分列赋、诗、骚、七、诏、册、令、教等38小类。
萧统自幼就聪慧强记,博学能文,且信佛,曾招聚文学之土,商榷古今文学,编集文选30卷,共收录作者130位,作品514题。以赋、诗、文分类,称《昭明文选》,是现存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文集。“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是《文选》入选的标准,对后世影响颇大。唐宋时人科、取士,《文选》乃必读的书籍。唐初李善对《文选》做了注释,历代研究《文选》之风日盛,研究者逐渐形成了“文学选”。然原集已有散佚,故后人辑有《昭明太子集》。
三、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四、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和意义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