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当代抽象派新代表”旅法画家藏渊:笔触东西方,融创新主张 ...
“欧洲当代艺术学院展-银奖”、“法国国家当代艺术学院竞赛-艺术成就奖”、“法国戛纳当代艺术展-摩根城市奖”………旅法画家藏渊拿过很多奖,但没有一个奖能比得上当得知自己的绘画在业界获高度评论和赞许时的开心高兴劲,他知道这预示着自己开创的“以西方抽象画派笔法融汇东方意蕴”的画法与风格已经得到了业界认可,这种创新的画风已经开启当代抽象画派新概念,或将创出抽象艺术新支派。
画家作品赏析一:《春露》120x80cm
到巴黎去
藏渊的画画天赋似乎是遗传的,外祖父是当地著名的民间画师,自己从小爱画画,10岁时就能用毛笔在墙壁上勾勒七侠五义等小说人物的生动造型;1991年拜当地著名画家野风先生为师,学习书法和中国传统绘画,以及素描、水粉等。
这些积淀也成为帮助他日后成功转型的"优势",他介绍说"最重要的是传统中国绘画书法的用笔和对墨色浓淡变化,以及用墨晕染的形态控制对之后的创作给予了很大帮助,而且这种认知是融入意识中的,在创作中有意无意地就会流露出来“。
2004年,藏渊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师从西安美院油画系著名教授张惠民教授。十几年前中国的当代艺术非常的热闹,各种各种的新奇的东西刺激冲击着美院里的学生。藏渊坦言"当时的自已对当代艺术的观念毫无所知,在自己的创作中又特别的迷茫,又获得了一些碎片化的信息,就是按照传统的创作方法创作理念很难完整的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隐隐有一种感觉,但是又不明晰,就想弄个明白,搞个究竟"。
画家作品赏析二:《浅薄》
自已的老师張惠民教授曾经游历欧洲,对现当代艺术史的脉络非常清楚。他鼓励藏渊出国学习,建议他到俄罗斯或者法国学习。而对艺术十分痴迷和热爱的藏渊当时在国内就了解到印象派的发源地巴黎,对那些伟大的艺术家们耳熟能详,又看了【梵高传】后对巴黎更是十分的向往。
此时,他也逐渐意识到,绘画只是一种艺术形式,支撑绘画艺术的背后是完整的文化体系。如果对绘画背后的文化体系即西方的文化不了解,自己也是很难有所成就,于是就下决心到法国学习。
否定自我,重塑自我
2008年藏渊考入巴黎第八大学造型学院后,当时的生活非常困顿,但他说“就算流浪街头也不是令人沮丧的,最重要的是内心关于艺术学习理解的苦闷”。因为曾在西安美院学习的藏渊,很多观念受到了前苏联的艺术教育影响,对当代艺术的理念不甚理解。这种不理解也导致自己对之前所学产生一种非常复杂的想法,甚至怀疑。“当时心理的这种苦闷无处排解,无处诉说”。
藏渊一直觉得自己融入法国生活很慢,为了更好地体认法式生活观念,他更多地与法国人一起工作、一起生活,在西方艺术学习上,他用一年的时间走遍了法国所有著名博物馆,以至之后,每到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他都要去博物馆、美术馆看一看。藏渊在2012年结识著名画家司徒立先生,在司徒先生画室里画画,得到先生的耐心指导,那段日子也被藏渊认为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画家作品赏析三:《山屋》120x180cm
在巴黎第八大学造型艺术学院学习期间藏渊深受佛朗西斯培根影响,他的硕士论文即是佛朗西斯培根肖像画研究,受佛朗西斯培根的影响,藏渊开始对抽象绘画兴趣日益浓厚。这期间他在法国各地游历,在蒙彼利埃美术馆见到库尔贝的作品深受震撼。之后回到巴黎继续创作,开始将抽象绘画作为自己之后创作的方向。将油画创作成写意效果,用浓厚的油彩泼洒,并不用画笔。
说起这段艰难的过程,藏渊深有感触,他说:“20世纪的艺术观念认为艺术的价值在于发现和创造,但是无论是抽象和写实以及所有的形式。前人都发现过了创造过了。属于自己的发现和创造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理念这些新的理念却都是要打破自己的固有思维,例如从模仿在现走向主观精神的表现,这就需要全新的表达方式,主观精神要非常的丰富,并且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而这一切的一切恰恰和在国内学过的写实主义的观念形成强烈的反差。也是受这些艺术观念的影响我逐渐的走上了抽象的创作之路。虽然很痛苦,虽然一度迷茫。但是经过不断的学习和痛苦的思想上的加减才逐渐的走出自己心里的困境。”
也正是这种急于解决对当代艺术理念的了解理解问题,不断向可能遇到的艺术家求教,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最终从思想上完成了对当代艺术理念的转变。这种转变也促成了他之后的创作方向。
融贯东西,打开“神奇之门”
“当我逐渐的接受了全新的艺术观念,对以创造和发现作为艺术的价值的观念影响下我觉得我逐渐喜欢上了抽象艺术。这种纯粹的视觉性的主观精神的表现让人欲罢不能。似乎是一种打开了一扇五彩缤纷,如梦如幻的神奇之门。”
他自己介绍说:“当不再用模仿再现表现之后,所有的想象都可以成就为一幅幅的作品。模仿在现只能塑造出见过的事物,想象不但能塑造见过的事情。它更会联系到现实去构思成它的理想。纯粹的主观精神的表现使得表现更加纯粹。这种着重强调艺术审美功能和纯粹视觉性也使的个人个性的表达更加的自由。艺术观念的改变,自己的创作方向也随之改变”。
藏渊从1999年年代开始创作时的具象绘画,到2000年年时代的对线条的探索,直至抵达巴黎黎后的抽象方向转变,至2008年年后开始以强调艺术审美功能和纯粹视觉性作为创作的理理念念,逐步将物象从画面中完全抽离的探索,他在经过重新确立自己的绘画方向和重构自己的语言风格后,开启了自己新的艺术征程。
画家作品赏析四:《狂想》120x180cm
由于藏渊对诗歌和音乐的喜爱,诗歌和音乐随后都成为他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组成绘画中不可或缺的张力,带来深刻的涵义,这一点随着艺术家的不断探索,逐步深入其中,最终融为一体。音乐绘画和诗歌的结合让观众在欣赏藏渊的画展时,得到欣赏如交响诗般的色彩和空灵、广阔的艺术意境。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但藏渊从未停留在某个阶段性的成就,而是不断突破及超越自我,打破过往已建立的成就与框架,这使他的艺术创造生涯不断层层突破,在随后的抽象艺术发展中,无论是油彩画布、还是纸张彩,他都将各种媒介运用得 应手、挥洒自如,经历了从来源于东方、立足于西方、又回归于东方的心之历程。
奥朗德总统收藏了藏渊的作品
在不停的创作与探索中,藏渊收获了业界的至高评价:他被称为是能将东西方两 大 文化相交融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成功将东 方美学文化和西方的艺术精神融汇在一起,他以西方当代艺术的理念和技巧,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意蕴,创造了色彩变幻、浑然天成、富有韵律感却具有当代艺术理念的绘画空间,被称为“西当代抽象派的代表”。
现已担任法国巴黎高等艺术学学院任执行校长的藏渊,虽然正在为巴黎高等艺术学院和中国大学的合作做更多积极地推进,但仍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激情,已经把艺术当成生命的他说"当创作成为一种习惯之后热情则随时会因为自己的感知被唤起,比如坐火车出差,看到窗外的旷野感受到一种宁静,风过来云过来,又是另外的景象。这些都能唤起创作热情,只要让我动心的一切事物都是能成为创作的灵感"。
与瑞士卢赛恩美术馆馆长安吉拉·罗森加特的合影
人物评价
法国著名画家巴黎第八大学造型艺术学院院长方所热内教授评价藏渊的作品:绘画的终极目标是要表达世界的意义,但是这种“意”既不是一种宏观的存在,也不是出自本体的构造。相反,它是在画家绘画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东西。世界的全部可见的和精神的矢量都向着一个意义汇聚,这个意义已经萌芽在画家的知觉中。很显然我们从蔵渊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他对这种终极目标的追寻。
纵观藏渊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他在西方抽象艺术的发展史上开创了其独特而具有东方美学的艺术风格,更在于他将中国哲学的深刻洞见与创造性融合于艺术创作之中。这条将东西方美学完美融合的探索之路,令艺术家得到回归内在本源、超越时空的圆满体验。(王天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