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创作:少些浮躁机巧的“小聪明”,多些深刻把握时代的“大智慧” ...
曾有一段时间,主旋律创作一度“边缘化”,被看作是特定节点定向生产的命题作文。主创没心思体验生活,听几场报告翻几页自传就敢提笔创作,套路化的拔高和悲情式的渲染贯穿始终。等到作品出炉,影院上映靠包场、电视挤在深夜档、剧场演出全靠公益场“一轮游”,仿佛主创自己就对主旋律创作质量和市场没有信心,生怕大众知道有过这样一个作品引发“群嘲”,掉头忙不迭去追逐市场娱乐流量所向。
六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这种浮躁的创作风气“踩下刹车”,点出有“高原”缺“高峰”现象背后的抄袭模仿、千篇一律、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症结,进而以“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等一系列掷地有声的“金句”,为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指明方向。此后,包括主旋律创作在内的一批现实主义题材文艺作品持续涌现,其中不乏《平凡的世界》《大江大河》《战长沙》《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等一批精品力作。盘点这些作品,扎实深刻的剧本与讲求艺术与思想深度的拍摄演绎,都赋予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感人故事鲜活的生命力与时代感。而对年轻观众来说,王凯、霍建华、胡歌等优质偶像在剧中的精彩演绎,也让那些英雄楷模有了更加可亲可近的形象。
面对这些集中优质资源打造的主旋律佳作,也有人提出,年轻人习惯了娱乐低智内容的“投喂”,很难对严肃内容提起兴趣,纵然给出好的作品,很难在海量的娱乐信息中脱颖而出,引爆“流量”。可事实上,缺乏内容深度的爆款流量往往是“造势”而来的一阵风,营销号刷屏与平台热搜往往集中在作品播出期间。一旦“下架”“下档”,很快销声匿迹。反而是以主旋律作品为代表的一系列佳作具备长尾效应。十多年前的《亮剑》《士兵突击》《人间正道是沧桑》,至今让网友念念不忘。在文艺青年集聚地的豆瓣网,这些作品不仅获得9分以上的超高口碑,围绕作品的讨论至今仍在更新;剧中“不抛弃不放弃”“敌人出剑,我必亮剑”“在这个世界上的理想有两种,一种是我实现了我的理想,另一种是理想通过我得以实现,纵然失去了我的生命”等台词,至今还常被提起,甚至被做成年轻人喜爱的表情包、短视频在微博、抖音平台继续发酵。
所以,高满堂提出“尊重年轻人”并非“一味迎合年轻人”。启用年轻人喜爱的偶像演员,也需要在艺德和演技上经得起考验;在严肃故事里添点逗趣台词也要符合事实和人物设定,如果做成网络段子集锦则适得其反。就在眼下,一部讲述脱贫攻坚的农村题材电视剧《花繁叶茂》在央视播出的同时,也在年轻人集聚的B站引起不小的关注。究其恰恰打破了影视圈创作流行的所谓“秘辛”——没有流量加持的高颜值偶像、没有现代都市的灯红酒绿,更没有耍贫嘴的台词可以炮制话题。看起来《花繁叶茂》透过“反套路”让观众眼前一亮,可究其根本,是绕开捷径回归正途,回到了真正健康的主旋律作品创作生态——真实。而这恰恰也是“90后”“00后”在该剧弹幕里提到的最多的两个字。从片头“苦等”村民开会不来,却送走一批进城打工的乡亲,留下老弱守着有限的耕地面积;到大学生村干部面对“镀金”的质疑,用所学所用开辟一条结合当地红色旅游资源的乡村农家乐发展新路,主创没有回避中国脱贫攻坚道路上的种种艰难,也才能让观众真正信服扶贫工作必将在实干中取得胜利。
与此同时,高满堂提出的“主旋律必须坚持多样化”,同样是警醒主创,面对新时代接受世界各国文艺、审美不断提高的年轻观众,必须在艺术层面加强创新和突破。一部《一江春水向东流》之所以能创造票房奇迹,恰恰是蔡楚生、郑君里等导演以一个小家庭的悲欢离合表现国家的命运浮沉,展现出史诗般的叙述格局,也切中了当时广大中国老百姓内心深处的痛。这些电影前辈贡献的,不只是一部部经典的主旋律作品,更是中国电影人对于电影民族化探索的使命与追求。
盼望新时代文艺创作者,在主旋律创作中少一些浮躁与机巧的“小聪明”,多一些深刻把握时代变革、全面反映中国社会现实与奋斗中的中国人民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