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当代艺术地图:起步尚早仍需细细耕种
在2019年即将结束的12月底,蜂巢(深圳)当代艺术中心曾举办了群展“二线插花——深圳当代艺术二〇一九”,此展邀请了工作或曾工作于深圳的十二位艺术家,意图通过对在地生产结果、文献的呈现,探讨走过四十年的今天深圳当代艺术的现状。
这一精彩展览不仅呈现了身在深圳的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艺术探索,更将深圳这一城市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进行了抛砖引玉的勾连。策展人郭赟所形容的“二线插花地”——“文化与艺术在其中野蛮生长,既与二线关外的内地无法割舍,又与一线关外的海外往来密切。”这样的描述虽然让这座城市略有些尴尬,但却无比精确地点出了深圳当代艺术的真实状态。
“二线插花——深圳当代艺术二〇一九”展览现场
人们对深圳的认识很长时间内都停留在工厂式生产的“大芬村”阶段,鲜为人知的是,深圳当代艺术的起步其实很早,而郭赟认为,只有对艺术抱有热情的职业艺术家进入深圳之后,才开始真正赋予深圳艺术生态以生命力;另一方面,担负不同功能的艺术机构的建立和布局,高质量展览的集中举办,也才能为艺术生态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基石。
位于罗湖区东湖公园的深圳美术馆幽静宜人
一个漂亮的开局:艺术机构自东向西逐步推进
从深圳的艺术机构来看,一份漂亮的“艺术地图”,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初具图形了。1976年深圳展览馆成立;1986年,深圳画院成立;同年,深圳艺术学校创办;翌年,深圳展览馆更名为深圳美术馆。1991年,深圳雕塑院成立。由于深圳是呈东西向的狭长地形,所以不难看出这一阶段,东边的罗湖区毗邻香港,因此深圳画院、深圳美术馆都在罗湖区先后成立。
作为第十届水墨双年展分展场的深圳画院
到了九十年代,这一地图发生了微妙的变化,1997年到1998年,关山月美术馆与何香凝美术馆相继开馆。关山月美术馆位于深圳福田区的红荔路;何香凝美术馆则选址在南山区,毗邻著名景点世界之窗,慢慢地,艺术机构从东到西,开始蔓延整个深圳。同期,深圳水墨双年展与深圳雕塑双年展拉开帷幕。而关于深圳水墨双年展,到2019年已是第十届,并更名为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
背靠莲花山的关山月美术馆
1998年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年度展 (群展)在何香凝美术馆开幕,学术委员会由邵大箴、乐正维、孙振华、黄专、鲁红组成,如今已蜚声当代艺术圈的李象群、傅中望、刘建华、隋建国、展望等均是当年的参展艺术家。
毗邻世界之窗的何香凝美术馆
1997年,曾参与策划1992年首届广州双年展的艺术理论家和策展人黄专受聘成为何香凝美术馆研究员与策划人,2005年1月28日,以“做中国当代艺术的航空港”为理念的OCAT(时亦名OCT当代艺术中心)在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成立。黄专成为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OCAT)的灵魂人物,随后,OCAT以它高水准的学术精神和专业性、从历史角度观察当代的深刻视野,迅速吸引了国内外的目光,并且备受艺术界、学术界认可。
OCAT深圳馆
而地处南山区黄金地段,占地20万平方米、由旧厂房改造的华侨城创意园也开始崭露头角,成为深圳艺术聚集的中心。2006年,OCAT的进驻、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在这里的举行,都让这个园区逐渐成为深圳文艺爱好者打卡的胜地。
由旧厂房改造的华侨城创意园
2008年,外形酷似“水立方”、国内首家以设计为主题和定位的华·美术馆也在华侨城创意园附近成立,这不仅呼应了深圳“设计之都”的定位,同时伴随着这个新馆的建成开放,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华·美术馆等3家不同定位的艺术场馆,共同构筑起一个在文化艺术资源上相互补充、联动发展的“艺术三角”。华·美术馆开馆的第一个展览就是由冯博一主策划的“移花接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后现代方式”。该展览是中国当代艺术中利用后现代方式进行创作的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中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