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咨讯  >

苏轼写的<海棠>,诗句意思是什么?这首诗写的海棠花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时间:2023-07-27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苏轼写的<海棠>,诗句意思是什么?这首诗写的海棠花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的大意是这样的:在淡淡的月光下,春风轻轻的,花香弥漫的雾气中,月亮在不经意中转过了厅廊.我恐怕夜深时分花儿就凋谢了,于是燃起高高的烛火以观赏这海棠花的骄艳风姿. 这首诗还可以这样解释: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凋谢,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海棠这首诗的大致意思

海棠

【唐】 贾 岛

昔闻游客话芳菲,濯锦江头几万枝。

纵使许昌持健笔,可怜终古愧幽姿。

诗意:这是作者被贬四川以后,看见被称为“天下奇绝”的西府海棠林时,写下来的一首诗。

作者通过侧面描写锦江两岸 海棠盛开的壮丽景色,几万枝海棠同时开放,娇柔红艳,有如晓天明霞

,令人心醉神荡,美不可言。作者感叹道:“纵使许昌持健笔”,也无法描绘处海棠幽姿淑态来!

海棠

【唐】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梢得携簇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幕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垂丝海棠

【宋】杨万里

垂丝别得一风光,谁去全输蜀海棠。

风搅玉皇红世界,日烘青帝紫衣裳。

懒无气力仍春醉,睡起精神欲晓妆。

举似老夫新句子,看渠桃李敢承当。

海棠

【宋】 赵恒

高低临曲槛,红白间柔条;

润比攒温玉,繁如簇绛绡。

诗意:这是白海棠花盛开的写照。这种海棠花红里透白,百里带红,花色神姿均明媚俏丽。特

别在庭院里,“高低临曲0”衬托着古色古香的亭台时,“ 红白间柔”,就更加美丽动人。白海棠

花的颜色温润如玉,柔和润红得像簇簇绛绡。

别堂后海棠

【宋】 王禹

一堆红雪媚青春,惜别须教泪满巾。

好在明年莫憔悴,校书兼是爱花人。

诗意:字儿诗人要搬家,跟海棠花告别,其爱花惜花的感情写得真挚生动。“一堆红雪”,写出海棠花的美丽。最后两句说新主人亦是爱花,以告慰海棠,足显出诗人的情深。

海棠

【宋】 王安石

绿娇隐约眉轻扫,红嫩妖娆脸薄妆。

巧笔写传功未尽,清才吟咏兴何长。

诗意:描写海棠叶和花的美,用的是手法,显出其叶的娇柔和花的妖娆,语言生动形象,后两句抒情,说巧笔未能尽传其形,吟咏兴致很浓,表达了对海棠的喜爱之情。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海棠。

诗意:写诗人爱海棠爱到发痴的程度,甚至夜间点起银烛照海棠生怕她因为天黑而“睡去”,

好让诗人长久地欣赏她的美貌。此诗被誉为咏物诗的上乘之作。

海棠

【宋】 刘子

幽姿淑态弄春情,梅借风流柳借轻。

种处静宜临野水,开时长是尽清明。

及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

诗老无心为题拂,至今惆怅似含情。

诗意:写海棠花幽静娴熟的姿态,并说它兼有梅花的风流和柳絮的轻盈之美,写出了海棠花的神韵。“几经夜雨”而香犹在,香色俱美,想把它画下来却也画不成,赞美海棠的可爱。

花时遍游诸家园

【宋】 陆游

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恐风日损红芳。

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

诗意:写诗人爱花连命也不要了,为了保护海棠花不被风日破坏幻想上书上帝借阴天来保护海棠花。全诗充满浪漫的情调,爱花的热切表现得淋漓尽致。

黄海棠

【金】 蔡松年

轻如红豆排冰雪,一拂新鹅色更奇。

不觉浓阴破明玉,有情谁解赏离枝。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浓抹蜡痕新。

殷勤留着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

诗意:这首诗生动想象地写出未开海棠的特征,特别是用露珠从花上滴落也成红色的幻觉,形容海棠花的鲜红,很由于新意。

秋海棠

【明】 严易

不分春花与共名,微凉秋思倍多情。

奚须高烛殷勤照,新月青妍相映明。

诗意:写月下海棠的网清妍、多情诱人的美丽图景,有反苏轼咏海棠之意。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1、战城南 两汉:佚名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
关于端午节最著名的古诗词句子 (40句) 客里几逢端午节,看成雪鬓与霜髯。又是新一年的端午节将至,端午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脊历闭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有哪...
一轮明月颂家国古诗?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
推荐阅读
  • 早期的火枪、火炮是怎么制作的? 2022-05-28
  • 麻纸有什么缺点? 2022-05-28
  • 《淮南子》的文学风格成因是什么 2022-07-19
  • 宣笔和湖笔有什么不一样? 2022-05-28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