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咨讯  >

柳公权书法专家评语?

时间:2023-05-13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一、柳公权书法专家评语?

柳公权书法特点,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刚从艺宴商城那里看到以下几点:柳公权楷书的笔法劲练、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不枯、润而不肥、仪态冲和、遒媚绝伦。

笔画均匀硬瘦、棱角外露、富于变化、避免单调重复。

横画大都方起圆收、骨力劲健、起止清楚、短横粗壮、长横格外瘦长,神采清秀。

竖画顿挫有力、挺劲瘦长、凝练结实、撇画锐利,捺画粗重稍短而踢起,用笔干净利落。总体上内敛外拓、中宫收紧、四肢开展,于严谨中见疏朗开阔的风姿。

二、谁的书法最好?

1、贾鸿声

1955年出生于河南安阳,号半名西江士。为当代书法大师启功入室四弟子之首。六岁开始学书,他遍临各大家碑帖,比较擅长楷书。

机缘所致,1981年秋,贾鸿声先生入室当代书法大师启功。蒙启功先生亲授指点,加之他广临北魏碑版、汉简木牍,继而上溯晋唐,下及明清,博采众长,贾鸿声先生终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日趋成熟。

受启功先生的影响,他在继承启功先生风格的基础上又有态唯如大胆的创新和发展。所以他的作品每一幅都可以做到在字体和章法上有所不同,每一幅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帆启。

2、张世忠

1964年7月生于北京,从小就很喜欢书法,所以小时候就得到了启功先生的指点,并且还跟着启功先生学习了一段时间。他临摹了多种字体,最主要的还是行书。他也受过多名书法大家的指点,由于功底比较稳,所以形成了自己的书写风格。其作品有“高山坠石”的特点。

3、丁广茂

中国书法名家,1939年4月生,湖南湘乡市人。丁广茂先生从小喜爱书法,并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虽然长期从事飞行和部队工作,但始终坚持不懈刻苦学习和钻研书法理论,从欧阳询、柳公权入手,进而学习二王、董其昌等书作及现代书法大师启功先生的书艺,主攻行书。

并有幸得到启功先生的指点,成为启功先生的关门弟子。丁广茂先生在书法创作中坚持继承与发展、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原则,因而他的书法艺术具山咐有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继承发展的创新精神。他的书作结构严谨、笔画精到、笔意丰富、骨肉挺匀,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4、赵仁

1942年6月生,北京市人。赵仁自幼对古典文学兴趣浓厚,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学历制度,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师从启功先生攻读古典文学,成为文革后第一届硕士研究生。

他在校学习期间,主要从事唐宋文学的研究,同时还向启功先生学习诗词创作、书法理论和书法鉴赏,获益匪浅。

1981年,赵仁毕业后留校至今 ,主要从事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在北师大中文系所开设的课程及自己的研究课题多围绕这一专业设置。

5、张雪明

1965年生,河北固安人。大学文化,教书十年。1996年,张雪明举家前往北京,寻求书法艺术的真谛。初到北京时,他边习字边靠卖字为生,边寻找机会求教名师。一度因为生存压力,不得不仿别人的字画卖钱。

张雪明偶然阅读了当代书法家启功的著作《论书绝句》,被其学识震撼,立志临习启功体。不到两年时间,张雪明已将启功体写得几可乱真了,他的名字在潘家园市场渐渐传开了,他的字也成为市场上的畅销品,但这种“模仿”出的名气,始终让张雪明不能释怀。

后来,启功的朋友鲍文清在潘家园看到了张雪明的字,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勤奋、诚恳的年轻人,并应允他拜访启功的愿望,张雪明这时才如愿与仰慕已久的“老师”见面。让张雪明感动的是,大师启功非但毫不介意张雪明对他的模仿,还夸奖他的字是伪而不劣。

每每与启功先生交流后,他都再次融会启示于笔端,重新临摹启功先生的字,揣摩字中传达的意境,他的作品渐入佳境。他所临习的启功体,不仅形似,也因为得到启功先生的意蕴点拨而更加神似。

6、李洪海

1946年生,字一鑫,号方舟,天津市武清人。李洪海自幼酷爱书法和篆刻,每日临习碑贴不止,奠定厚实基础,铺就成功之路。后当兵从戎,以书板报为平台,抄写档案为契机,书法才华初露,调入机关专事文字工作。此时的李洪海如得水之鱼、入海之蛟,才华尽显。

然真正使其书法大进步者,是著名书法大师启功先生。上世纪70年代初,洪海有幸拜启功先生为师,得其真传,明灯点亮,道路指明,苦临勤练,精钻细研,日渐成熟。80年代后便崭露头角,国内外报刊登载,百余次书法大赛获奖,举办个展,其作品被多部专集收入。

90年代初,被列入世界书画名人,声名远播,其书画作品不仅被中联部指定为国家领导赠送外国元首礼品,国内外文化单位和个人收藏,还悬挂于许多国家和军队对外接待场所,“文化使者”等众多头衔,应运而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启功

自古以来贺银文无历拍芦第一,武无第二。所以说肢带书法就不存在觉得最好,王羲之也不见得是最好的,他只是在某一方面最好。

三、中国近当代书画名家作品检索

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满族,爱新觉罗氏,是清世宗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北京人。字元白,也作元伯。幼年失怙且家境中落,自北京汇文中学中途辍学后,发愤自学。稍长,从贾羲民、吴镜汀习书法丹青,从戴姜福修古典文学。刻苦钻研,终至学业有成1933年经傅增湘先生推介,受业于陈垣,获闻学术流别与考证之学。后聘为辅仁中学国文教员;1935年任辅仁大学美术系助教;1938年后任辅仁大学国文系讲师,兼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从事故宫文献馆审稿及文物鉴定工作;1949年任辅仁大学国文系副教授兼北京大学博物馆系副教授;1952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嫌哗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北京师范行者搭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2005年6月30日2时25分病逝于北京。其主要著作《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启功韵语》、《启功絮语》、《启功赘语》、《汉语现象论丛》、《论书绝句》、《论书札记》、《说八股》、《启功书画留影册》。 艺术特色 启功先生是当代著名学者、画家和书法家。他著作丰富,通晓语言文字学,甚至对已成为历史陈迹的八股文也很有研究;他做得一手好诗词,同时又是古书画鉴定家,尤精碑帖之学。 欣赏他的书法作品, 总要联想到他对碑帖的精深研究,因为他对碑帖的研究和他的书法艺术的成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碑帖之学是明清两代兴起的一门学问,这门学问现在随着地下墨迹的不断档拿出土,开辟了新的境界。他就是这片园地的开拓者之一。这门学问除夸扬珍异、竞炫收藏的古董藏家不能算外,其路子约分为二类:一是研究其中历史资料,以碑刻文辞证史补事,或校读文辞;二是赏鉴、研究其书法艺术。启功先生兼于两者,更精于后者,他在两者之间融合贯通,其方法突破前人藩篱。“买椟还珠事不同,拓碑多半为书工。滔滔骈散终何用,几见藏家诵一通”。他写这首诗是有感于过去多少鉴赏家重视碑帖的书法,而对其中文辞则往往视而不见。名家如孙承泽、翁方纲以及叶昌炽莫不有此疵病,而他且不放过文辞内容。正因为这样,他把历来定论的《曹娥碑》驳得体无完肤。因此,所谓王羲之小楷《曹娥碑》,也就不存在了。更何况蔡邕的书丹。 启功先生的书法理论著作, 最喜欢他的发比喻,时出妙语,对书法艺术以及书法史上的许多问题,有其独特的《论书绝句百首》,这是他数十年书法实践、研究的体会。特别是诗中的自注,行文隽逸,阐见解。 自己有些长期窒碍的问题,读了之后感到迎刃而解,有豁然开朗之感。诸如考证《W_颂》出于开元翰林供奉之手;日本藤远后之临《乐毅论》以证明王羲之书体势之雄强;鉴定张旭书庚信《步虚词作》实为大中祥符以后宋之笔;以西陲晋人残纸证《阁帖》中索靖书法的本来面目。这些都是翻书法史上成说的案,论据充分坚实有力,不得不令人信服。此外如论蔡襄、祝允明书法之未成自己体段;柳公权、黄庭坚书法用笔尽笔心之力,结字聚字心之势。而其中对历代著名书法家之特色,各时代书法的体势、风格,以至辨别书体源流,变迁原因,都是非常精辟的。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1、战城南 两汉:佚名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
关于端午节最著名的古诗词句子 (40句) 客里几逢端午节,看成雪鬓与霜髯。又是新一年的端午节将至,端午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脊历闭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有哪...
一轮明月颂家国古诗?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
推荐阅读
  • 早期的火枪、火炮是怎么制作的? 2022-05-28
  • 麻纸有什么缺点? 2022-05-28
  • 《淮南子》的文学风格成因是什么 2022-07-19
  • 宣笔和湖笔有什么不一样? 2022-05-28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