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咨讯  >

康有为在维新变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时间:2023-02-01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一、康有为在维新变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维新变法,康有为等人发动的公车上书,掀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主要的内容是反对议和,请求变法,主要的政治思想是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康有为借发挥孔子政治思想,利用传统的儒学权威来宣传变法的道理,他的两部书:《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前一部书把封建主义者历来认为神圣不可侵犯某些经典宣布为伪造文献。后一部书,把本来偏于保守的孔子打扮满怀进取精神提倡尽可能平等思想观念,康有为等人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寻找理论依据来反对封建制度,没有完全抛弃儒家的传统理论。

严复与《天演论》推动了运动的发展。天演论宣扬的主要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通过生存竞争、自然淘汰的自然法则来论证西方胜过中国的不仅在器械,而且在制度,要变法维新,才能适者生存,严复通过了进化论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思想,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因此可以看出,维新派相当重视意识形态建构,他们从古今中外变法图强的历史中为变革寻找合理性,特别是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有力的思想武器。不能简单的说是西方进化论和儒家思想的结合。

二、比较康有为梁启超明权主张的异同及其依据

康有为主张孔子是托古改制的先师主张变法。尊孔保教铁杆的保皇派,也就是遵从君主至上理论,可以变法革新但不能没有皇权王朝,依据就是后期参加张勋复辟。

梁启超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忠贞的立宪派,与康有为相比,梁启超却反对复辟倒退,维护共和,追求立宪,他认为历史是在不断进步的,封建帝制再也不可能在中国复现,自从清帝退位以后,“我敢说,已经挂上的民国招牌,从今以后千千万万年再也不会卸下,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尽管民国还存在种种黑暗,并不是真正的民国,但总比封建帝制要好,他坚信社会潮流浩浩荡荡,一往无前,民国比封建进步,这种观点比起康有为的复辟论调,要进步得多。

三、康有为的群学理论主张及历史影响

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人物,是中国共产党出世之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中国人.有关他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哲学思想等方不住面争论的问题很多,下面选取五个争论较大的问题作一回顾.

第一个问题,康有为是哪个阶级的政治代表?有的论者认为康有为领导的改良主义运动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中刚由官僚、地主、富商中转化而来的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而有的论者则认为康有为“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还有的论者认为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反映了“正在上升的、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人们要求革除旧制,发展生产力”的要求.

第二个问题,康有为早期思想的特质是什么?有的论者认为今文经学是康有为变法思想的主要理论.而有的论者则认为康有为运用的是今文经学的躯壳,而进化论才是使其改革思想大放异彩的灵魂.还有学者认为康有为早期思想体系的构成是多层次的:将西学融入中学,将今文经学对抗古文经学,将明末遗民思想充实儒学,将陆王心学排斥程朱理学,将佛学扩充儒学.

第三个问题,康有为变法纲领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一种观点认为康有为的变法纲领是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康有为提出的变法纲领是开制度局.第三种观点认为康有为的变法纲领是变官制.第四种观点则把康有为变法的纲领概括为“变科举,兴学校,更旧法,变官制,削君权,伸民权,开国会,定宪法”.

第四个问题,康有为从主张开国会、立宪法转变为开制度局,是不是一种“倒退”或“背叛”?一种观点认为康有为的这种行为,表明了他政治上的严重倒退.有的论者指出,“改良派一争取到接近皇帝的机会,马上就把自己的政治纲领抛到一边去了”.究其原因,“屈服于顽固派的压力,害怕‘愚民’起来造成大乱,这是康有为政治上发生倒退的根本原因”,此外与康有为的“个人的遭遇也有密切关系”.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康有为从主张开国会改变为建议设制度局,并不意味着对自己政治信念的“背弃”或“倒退”,而是一种“策略思想”.开制度局既不是康有为政治上的倒退,更谈不上动摇变节,称之为施政纲领的具体化倒是比较贴切的.有的学者认为康有为政策主张的转变是因为个人处境的变化,因为既受皇上青睐和重用,当然以开非民选的制度局为宜.也有的论者认为对康有为政治纲领演变起决定作用的是政治情势,而不是维新派的个人境遇.还有的论者认为康有为的转变是“减少了空想成分,增加了务实精神”.他的建立制度局的计划是比较可行的,是一种“过渡形式”.

第五个问题,如何评价康有为的《大同书》?争论的问题主要在写作年代及大同思想的两个方面.

在写作年代上,有的论者认为《大同书》手稿的发现,“使我们无可怀疑地认定它是1901~1902年间所撰”.也有的论者认为《大同书》自1884年开始撰写,到1902年正式成书,可基本上列为戊戌前的著作.还有的论者认为《大同书》的成书年代较后,在该书最初发表之前夕.

同样,对康有为这部著作的思想意义和历史评价,史学界也存在着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大同书》具有与民主主义的两重性质,是康有为政治思想发展的最高峰.另一种观点认为《大同书》就其主要倾向来说是反动的.第三种观点则认为《大同书》“通过乌托邦的方式没有掩盖地表述了康有为前期反封建的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它的积极意义在于“给戊戌变法运动提供了一个虽属虚幻、但却美丽动人的远景”.而当时从封建营垒里走出来的少数知识分子,“在读到《大同书》的某些内容时,更激起了反对封建主义的勇气”.

康有为简要的资料

康有为(1858-1927),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和学者,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后又号更生,别署西樵山人、天游化人.他出生于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一个衰落的地主官僚家庭,后人因此尊称他为“康南海”或“南海先生”.

在“西学东渐”的年代,青年康有为博览群书,开始了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艰苦历程.从1888年至1898年,康有为先后7次上书,设计了一个以君主立宪为主体的救国方案.其间,康有为与维新派人士还在全国各地组织学会,建立学堂,创办报刊,广泛宣传维新变法的主张.在其影响下,光绪皇帝于1898年6月11日宣布正式变法.是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囚禁光绪,并下令捕杀康有为等维新志士.“百日维新”湮没于血泊之中,但它作为一场政治、思想启蒙运动却青史长存.

此后,康有为开始长达16年的海外流亡生涯,但始终没有停止寻求救国救民的方案.然而,由于未能随历史潮流前行,康有为在海外组织保皇会,并在1917年直接参与“张勋复辟”的丑剧,写下一生中的最大败笔.1927年3月21日,康有为病逝于青岛.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1、战城南 两汉:佚名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
关于端午节最著名的古诗词句子 (40句) 客里几逢端午节,看成雪鬓与霜髯。又是新一年的端午节将至,端午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脊历闭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有哪...
一轮明月颂家国古诗?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
推荐阅读
  • 早期的火枪、火炮是怎么制作的? 2022-05-28
  • 麻纸有什么缺点? 2022-05-28
  • 《淮南子》的文学风格成因是什么 2022-07-19
  • 宣笔和湖笔有什么不一样? 2022-05-28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