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是怎么来的?
时间:2022-12-11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翰林是我国古代官名。它的由来可以一下追溯到唐朝。 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内命(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如任免宰相、宣布讨伐令等)。由于翰林学士参与机要,有较大实权,当时号称“内相”。首席翰林学士称承旨。北宋时,翰林学士开始设为专职。明代,翰林学士作为翰林院的最高长官,主管文翰,并备皇帝咨询,实权已相当于丞相。 清代沿用明代制度,设置翰林院,主管编修国史,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件;其长官为学院学士,以大臣充任,属官如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和庶吉士等.统称为翰林。
共 0 条评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