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咨讯  >

王岩画梅花吗?

时间:2022-12-07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1.王岩画梅花。

2.王岩,字盟山,号三省堂主人,祖籍河南新乡市人,现居北京,自幼酷爱书画,主攻山水,兼功书法、人物、花鸟。

现为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程大利工作室画家,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中国长城将军书画院理事,两岸和平文化艺术联盟艺术顾问。王岩艺术馆馆长。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各项展览并屡次获奖。

2008年作品山水入选中国首届艺术线描展(中国美协主办);

2010年山水作品入选中国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中国文化部主办),作品《携杖寻幽图》被中国农业展览馆收藏;2011年山水作品参加中国国家画院高研班展览;

2011年山水作品赴韩国交流展出,并得到高度评价;

2012年山水作品参加“迎接十八大永远跟党走"书画展览并获银奖;

2012年作品《溪山高隐》获第二届“钢铁长城、爱我中华”百名将军、部长、艺术家全国书画大展金奖;

2013年书法作品参加全国“臧之星”书法网络大赛获优秀奖;

2014年山水作品参加中国国家画院十年教学成果展;

2015年山水作品入选“我爱丹青”全国首届国画展。多件作品被各企业家、收藏家收藏,是当代最具实力极具收藏潜力的画家。

国画梅花作品点评用语?

王成喜原名王成林,堂号香雪斋,1940年生于河南洧川县(今尉氏县)。196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又拜董寿平、许麟卢等当代名家为师,刻苦钻研我国传统的绘画技法并努力吸收西画的一些表现方法。

王成喜先生擅画写意花鸟,书法擅隶书、行书,尤擅画梅,王成喜的梅花图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画家打破了世人对梅花的固定思维,梅花不再是以稀、瘦、少为美,不再孤芳自赏,不再以冷美人自居。

在王成喜的笔下,梅花属于新时代,它应当饱满丰腴,它应当艳丽多姿,它应当缤纷烂漫,它应当传达一种越挫越勇的奋斗精神,应当激励世界,激励中国。

中国古代文人喜欢画梅的原因是因为梅花幽香?

梅兰竹菊是我国文人画中的四君子。

文人画从宋代开始发端,发展于元朝,在明清两代达到顶峰。宋代文人画的代表人物是苏轼。苏轼有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实际上,苏轼不仅仅是书法上的宋四家之首,而且在绘画上也是有着卓越贡献的。苏轼的绘画格调高雅,清新洒脱,往往带有一种奇异的文人气息。

比方说苏轼的《枯石怪木图》就是其中的典型。

元朝时候,最为著名的书画大家是赵孟,赵孟的名气简直是不用我多说的,书画堪称双绝一流人才。

在文人画上他将绘画题材、手法和意蕴等方面做了新的尝试和突破。

明清两代的书画大家就更多了,徐渭、郑板桥、八大山人等绘画地位逐渐确立,文人画开始占据主流。

从宋朝开始,一直到明清两代,中国文人画的题材,尤其是固定题材方面一直以“梅兰竹菊”作为表现对象,并且绘画题材在此基础上也不断拓宽,但是梅兰竹菊作为基础始终是不变的。在这一过程中,文人们不断将各种文人画因素整合在其中,终于形成了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文人画,诗书画印成为文人画的表现对象和基本特征。

而梅兰竹菊作为文人画常见的表现题材,其自身的品性特点是重要原因。梅花傲骨寒冬绽放、兰花幽香高洁自好,菊花凌霜有傲气,竹子清幽谦虚有气节,这些特点成为文人们选择他们并且绘画他们的题材,而他们也从梅兰竹菊身上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寄托和完美的理想人格,成为他们表达自我的手段。

总之以梅兰竹菊作为象征的文人画在中国艺术史上是不可磨灭的一页,他在表现中国古代文人精神世界和道德寄托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1、战城南 两汉:佚名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
关于端午节最著名的古诗词句子 (40句) 客里几逢端午节,看成雪鬓与霜髯。又是新一年的端午节将至,端午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脊历闭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有哪...
一轮明月颂家国古诗?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
推荐阅读
  • 早期的火枪、火炮是怎么制作的? 2022-05-28
  • 麻纸有什么缺点? 2022-05-28
  • 《淮南子》的文学风格成因是什么 2022-07-19
  • 宣笔和湖笔有什么不一样? 2022-05-28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