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墨的好坏?
谢邀!文房四宝中的墨宝以安徽徽墨为佳。徽墨鉴别除了看其制作图案是否精美(一般有纯正的涂金)以外,还可以从辨色、听音、观形三个方面来鉴别。辨色就是辨别墨的色泽,以紫色为上品,墨色次之,青色稍差。听声就是听该墨在案台轻叩时,能发出清脆音亮为好,重浊不清之音稍差。观形就是观看该墨的外形,若挺直且干燥者为好,而弯曲且霉湿稍差。记得我们读书时语文课还专门有写毛笔字的课程,老师会提前通知同学们带毛笔、砚台、条墨及描红本(那时文具店还有各种字体的描红本卖)来,在我的印象中有臭味的墨磨出来则会更浓些。
传说中的书香气息可能说的就是这墨汁的味道。由此可见好的墨有诱人的墨香,让人写作时身心愉悦,视觉上墨块光滑平整有光泽,书写时黝黑、细腻,手感较好……
作为文字书写的墨,在两汉时期生产中有着怎样的特点?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一座秦代墓葬中出土了一块圆径约2.1厘米,残高约1.2厘米的圆柱形松烟墨块,墨色纯黑。这也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墨的实物。从出土的同时代的墨来看,这一时期的墨还没有固定的形制,或块或柱或粒,并且虽然是人工制作,但却十分粗糙,这都说明那时的制墨技术还不十分成熟,尚处在萌芽阶段。另外,墨出土时一般都还伴着各种形状的石砚和研石,这说明秦代的墨使用时是先将墨丸或小墨块放在砚上,加水浸泡,然后用研石研磨后使用。
汉代是制墨工艺发展的重要时期,松烟墨成熟于汉代。汉代应劭所撰《汉官仪》载:“尚书令仆丞郎,月赐隃糜大墨一枚,小墨一枚。”这条文献价值非凡,“月赐”说明皇帝是按照固定的时间将墨发给官员,这意味着当时墨的产量已经较为稳定。所赐为“隃糜墨”说明当时“隃糜墨”为墨之上乘,在那时隃糜是重要的墨产区。据《墨经》载:“古用松烟、石墨二种,石墨自魏晋以后无闻,松烟之制尚矣。”这种以“枚”为单位的墨显然是人工制成,因此不会是石墨而是松烟墨,这说明松烟墨在这一时期的上层社会已经成为墨的主流。
任何一种艺术,都会有一个完美发展的繁荣期,前期有一个准备阶段,而后期则是衰落期。不可能一步到位,肯定要经过开始、进展、完成和终结,犹如植物要经过抽苗、开花和枯谢。
两汉时期的墨在历史和文物界中属于古墨,是用油烟、松烟等原料制成的一种黑色颜料,它是我国古代文人用来写字和绘画的工具。
我们小时候读书都要使用这种长8公分、宽3公分、厚1公分的方形墨绽,上面“松滋侯”三个描金隶书体。在墨砚中加点水,研磨一阵,阵阵清香溢出。描红、填白、临摹,看见老师在某个字上打了红圈,犹如今日头条官方“恭喜你的文章推荐首页,心中大喜。
谈两汉的用墨,应该嘹解古墨的发源。
墨的最早雏形用于新石器时代烧制彩陶的颜料和工具上。那上面的黑色纹图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墨迹。
最早的墨据《述古书法纂》记载,西周“邢夷始制墨,字以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这是最早用磨石炭为汁而书的石墨,我的理解就是黑煤炭,或者是木炭。
(清.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