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的书法用笔对其绘画的影响
一、吴昌硕的书法用笔对其绘画的影响
要是专业学美术的,中国美术史里面肯定有这段的,如果不是学美术的,再追问吧。
这个应该说是他的绘画和篆刻对他的书法的影响吧。。。
二、明清时期的美术教育对后世的美术教育产生了哪些影响
明清的绘画,特别是山水画和水墨写意花鸟画,有很大发展。在揭示自然物象的美和通过山水花鸟画艺术以寄情寓性以及对笔墨的状物抒情的追求创造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吴门画派是一个既有文人画家,又有职业画家、画工的群体,它的出现,振兴了文人画,推动了明代绘画深入发展。“明四家”沈、文、唐、仇的艺术思想和艺术风格就是当时绘画美学思想和艺术成就的最高体现。
“明四家”都是“诗、文、书、画”四绝之人,他们主张“书画同源”或“书诗画一家”之说,唐寅曾言:“工画如楷书,写意如草圣。”他们文才卓绝,往往自作题画诗以点清画面主题或寄寓思想感情;在落墨上,他们“有用笔刚柔并进”,景色清丽之趣,创造了具有淡雅、秀丽、明快、清新,以健笔写柔情的艺术特点,把中国山水画从疏狂空泛的自然主义倾向中扭转过来,开创了一代新风。“明四家”的一个主要特点是题画诗,诗的内容多是表述画意,诗书画相辅相成形成一种有感而发的文人画。他们绘画技巧和风格对当时、后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时受他们影响或以他们为友的文人画家著名的有文彭、文嘉、文伯仁、陆治、陈师道等。正是经过“明四家”和这些“名流”们的推波助澜,文人画艺术成为明中期以后画坛的强大潮流。
其中唐寅为传统绘画所作的贡献,大致可概括为三点:其一,综合南北二派,弘扬了文人画的传统。打破了门户之见,从笔法、气势、笔意和设色上,把南北两派不同的源流,扬长避短,融合在一起,又吸收元画的长处,最后形成结构严谨,风骨奇峭,笔法秀逸,水墨淋漓,意境空灵的独特风格。他的画既有宋画深厚功力,又有文人画的书卷气,为吴门画派的崛起,为弘扬文人画的传统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二,诗书画的有机结合,他的画风与书风一致和谐,诗与思也和谐一致,书法的意趣与绘画情趣极为相近,将书法用笔之法运用于绘画。其三,诗情与画意的紧密结合。唐寅绘画中的题诗和情感,紧扣画的主题和意境,以阐发或充实画面的内涵思想。唐寅的书画还深化了文人画的题材内容,促进了山水、人物、仕女、花鸟各科的全面发展,加强文人画自我表现意识等,都给后世造成深远影响。
“明四家”的艺术思想和绘画风尚,带来了中国画坛上的深远影响:以他们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几乎制约了明清400年来画风的主要倾向。“明四家”特别是文徵明的后裔和弟子如文嘉、文伯仁,均系吴门画派的嫡传后人。晚明以董其昌、陈继儒、赵左为代表的松江派或华亭派,被视为吴门画派衍生的支流,后又分为各个地方画派,影响波及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石谷、王原祁)和四僧和汤贻芬、奚铁生、王定、方熏、黄易等人,晚清海派大家吴昌硕,曾在苏州居住多年,也受到吴门画派传统的熏陶。直至近代的吴大徵、陆廉夫、沈体、顾鹤逸、吴湖帆、吴待秋、吴子深、冯超然、顾墨畦等等也受其影响较大。特别是在辛亥革命后,苏州的画社画会组织风起云涌,先后成立了20多个画社、画会,延续了吴门画派的文人雅集传统,盛极一时,画家们从不同角度、不同画种、不同风格对吴门画派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加以继承和发扬,在当时起到了承前启后的良好的社会效果。吴门画派同时也影响着东南亚各国,尤其是朝鲜、越南和日本,他们的绘画技法在很大程度上效法“明四家”的笔法和着墨。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苏州画坛,“明四家”的流风余韵至今依然绵延不绝。苏州国画院就是“新吴门画派”的发祥地和大本营。它传承有序,真正继承了吴门画派的传统绘画精神,同时,随着时代的变化,又在艺术观念、绘画题材和风格上有所创新。“新吴门画派”在传承与创新绘画艺术观念上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无论是维新还是怀旧,无论是水乡情结还是园林意象,表现的都是当代人的审美趣味和情感,而不是重复古代文人画家的思想。
三、什么是画面形式美? 什么是西方现代绘画?举出五位重要作家。
第一个问题:说画面形式美并不准确,“形式美”是一种抽象的创造法则,最早提出此概念是在包豪斯设计学院的讲义上,此方法被广泛运用于艺术设计领域,具体包括对比、整齐、均衡、调和、比例、节奏、韵律,掌握此项法则便可准确表达美的内容。
第二个问题:西方现代绘画。西方现代绘画起源于20世纪初,在绘画史上即是“后印象派”,之所以叫“后印象派”是因为这一批画家都受到过“印象派”的影响,尤其是受到莫奈的影响。他们没有共同的学术纲领,作品别拘一格,但他们有一个共通点,即是强调抽象艺术的表现,以宣泄个人情感为目的,作品大量运用立体主义、风格主义和表现主义。
代表人物:塞尚、梵高、高更、马蒂斯、毕加索、达利。
四、沙孟海书法价值多少?有没收藏价值?
20万左右,有收藏价值
五、齐白石的虾的特点
齐白石画虾表现出了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
齐白石寥寥几笔,用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
齐白石用笔的变化,使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异态,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荡的。也有弯腰爬行的。虾的尾部也是寥寥几笔,既有弹力,又有透明感。虾的一对前爪,由细而粗,数节之间直到两螯,形似钳子,有开有合。虾的触须用数条淡墨线画出。
对水中的虾,为表现出那种透视感,齐白石的线条有虚有实,简略得宜,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乱小有序,纸上之虾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
齐白石画虾已入化境,在简括的笔墨中表现了游弋水中的群虾。粗壮、浓厚的茨菇,与群虾的透明、轻灵纤细形成对比,体现出晚年的齐白石画艺的成熟。
扩展资料
每个造型艺术家都有自己造型上的美学尺度。当齐白石画牵牛花,时叶皆作正面观,花皆作侧面观,花苞皆直如红烛,这是局部的一致和整体气势的统一,是造型的特色。
而牡丹花的丰艳,棕树冲天的意趣,不倒翁的泥玩具样式,背向的牛那浑圆的形,侧向的虾那狭长的形,猫头鹰的类如轴承结构般的眼,这些纯造型上的表现,既与物形有关,也与画家的感受方式有关。
齐白石描绘工细草虫的本领带有民间手艺人炫耀技能的因素,那些粗笔枝叶与工细草虫在同一画幅中的出现,体现出了对比的美,这种美是齐白石农民兼文人的双重人格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齐白石有关造型的著名画语——“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既是齐白石的造型观,也是齐白石在整个艺术格调上,欲求沟通世俗和文人的审美意趣。既不流于媚俗,也不狂怪欺世的中间选择。
“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型妙趣,和齐白石的“平正见齐”的观点一样,是这位既能极工,又能极简,分别地在两个极端上有所创造,而最终又不肯拘泥于任何一个极端的艺术家所选择的造型尺度和审美的中界点。
晚年的齐白石日趋简化的画风,是日益强化了“不似之似”的造型,也日益强化了“神”的主导地位,臻于“笔愈简而神愈全”的境界。齐白石生命最后一年的“糊涂”笔致,也是一种艺术中难得的糊涂,是突破了楷书般的笔法,进入无法而法的高妙表现,是艺术家主宰艺术形象的最高境界。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齐白石 (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